一个爱书法的姑爷遇上会写字的老丈人,然后……
又到大年初二,这一天,媳妇回娘家,孩子回姥家,男人呢,全程接送老婆孩子,还要同小舅子讲理想,跟小姨子谈情感,吃着丈母娘的拿手菜,与老丈人推杯换盏,畅聊人生……
这一天美其名曰姑爷节。
这一天似乎与书法无关。
哪怕你再爱书法,见了岳父也只能喝喝小酒,聊聊闲事,因为一个爱书法的姑爷碰上一个爱书法的岳父,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当书法史上的两对翁婿每每被提起,真的会羡煞旁人!
第一对,在东晋。
岳父是郗鉴,姑爷是王羲之。
有关这二位,我们所熟知的段子是“坦腹东床”,或者说“东床快婿”。再重复一遍吧,讲的是东晋太傅郗鉴派人去王家选姑爷,王家子弟听说了,个个花枝招展,搔首弄姿,唯有王羲之毫不在意,照样吃了五石散,敞着衣襟,斜倚在东屋的床(也有人说是马扎)上泻火。
来人将选婿经过跟郗太傅一说,郗鉴大喜:就这小子了!
后人说,郗鉴有慧眼,王羲之有好运,只听说过一见钟情,还没听说有一闻钟情的,这真是魏晋风度。
其实我觉得,这是文人的炒作。事实上,王羲之这门亲事早被郗鉴内定了,所谓上门选婿,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公开招标”而已。而且“坦腹东床”也是翁婿俩提前商量好的,只有与众不同,才好内部运作。
你问我为何这样下结论,理由有二:一,郗鉴之女郗璇是当时著名的美女和才女,王羲之如果毫不动心,那只能说明他取向有问题;二,郗鉴是懂书法,而且会写字的,其格调之高,令人惊叹。
郗鉴《灾祸帖》
这是郗鉴罕见的书法《灾祸帖》,小楷写得如此优雅精致而自然,恐怕只有晋人才能做到。
王羲之也有一张手帖《频有哀祸帖》,行书,写得婉转潇洒且奔放。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翁婿俩一个写灾祸,一个写哀祸,都把很惨的事情表达得极其唯美,我以为这是另一种魏晋风度:在痛苦中发现真美,在无聊中钻探快乐。
第二对,在明朝。
岳父是李应祯,姑爷是祝允明。
李应祯这代人,远远不如祝允明这代人光芒四射,但是请不要忘了,晚辈的屏幕能够发光闪亮,都来自前辈提供的充电宝。
其实我们知道李应祯,常常是因为文征明。文征明的简历上都会写着,文学吴宽,画学沈周,书法学李应祯。
然而李应祯和文征明的缘分只能是师徒,不能做翁婿,他把女儿嫁给了吴中另一位才子祝允明。
李应祯致沈周手札
作品局部
老丈人选姑爷很有意思,他一般不会选择与自己性格互补的年轻人,他要选一个年轻的自己。文征明性格温和,为人敦厚,但李应祯本人是个暴脾气,皇帝下诏让他写佛经他都给拒了,说只闻九经,不闻佛经。他的书法名气很大,很多人前来求字,但十有八九都会被他骂跑。相较之下,文征明太“绵”了,而六根指头的祝允明个性十足,很对脾气。
李应祯传世作品极少,这影响了他在后世的名气。不过仅有的一两幅手札,却骨力劲健,清气逼人,卓然大家。
祝允明小楷作品
李应祯的快乐在于能与姑爷畅谈书法,然而这精神的快乐太短暂,他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还是友人买地方得以安葬。而他的姑爷祝允明虽才华横溢,但后来命途多舛,晚景凄凉,只能靠文征明的接济度日。
祝允明草书作品
假如爷俩能收敛一下脾气,写着好书法,过着好日子,那该多好啊!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书法史会记住这两对书法家翁婿。他们的作品和人格,永远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姑爷节虽然无关书法,但是真的可以和书法有关。
和岳父吹牛逼、喝小酒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拉他下水,教他练字,今后除了推杯换盏,还能舞文弄墨,像郗鉴王羲之、李应祯祝允明一样翁婿兼书友,这样的生活,岂不是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