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之风,仿佛是一夜之间,“丑书”这个概念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就连对书法从不关注的领域也开始热议“丑书”,而这种过度的关注,带来的可能不只是流量,更是主观和偏见,甚至是一种盲目从众。那么我们不妨淡定一点,看看风口浪尖的“丑书”究竟是何方神圣。
“丑书”只是对所有不符合传统审美或者大众审美的书法作品一种统称,这样的统称就把两大类完全不同的“丑书”进行了混淆。一类“丑书”是未经过书法专业练习的书者,以哗众取宠或谋取利益为目的,强行与“创新、现代”等词汇挂钩,用一些不符合书法要求的不良方法来“书写”大字,这一类可以称之为“江湖丑书”,也是田蕴章先生批判的对象;另一类“丑书”是有深厚书法功底的书法家们在达到一定技法境界之后的艺术思考,“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而书法家们的创作就是从工求不工,力求返璞归真,他们创作出来的“丑书”是他们这一艺术思考的实施过程,这一类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工丑书”。
这两类“丑书”是万万不可混淆的,如同未经雕刻的宝石与石块,虽然常人看起来极其相似,但内在有本质区别,把二者分辨出来对待,是每个热爱书法、敬畏书法的人都应该主动做的。
第一类“江湖丑书”不值一提,而对第二类“不工丑书”的发生和发展,同样引起书法界轩然大波,一片热烈之中或许我们可以让它飞一会儿:
1、 “不工丑书”,本来就不是成品,其创作就不是给大众来审美的。“不工丑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书法家们对创作的形式、书写的方式以及创作的材料进行新的运用和探索,它展现了一个艺术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简单地比喻,就好像一直为老百姓吐丝的蚕突然有一天不吐丝了,它想进一步突破,于是开始编织丑陋的蚕蛹。如果有一天破蛹而出,它会创造更多新生命,当然也有可能它就此沉寂。无论怎样,此时丑陋的蚕蛹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载体,而不是面向大众走入千家万户的审美。
2、不能因为“不工丑书”就否定创作它的书法名家。所有想进入和已经进入书法艺术之门的人都知道,书法之路艰辛孤独,那些书法名家已经在艰辛苦绝之路中凭毅力和才华获得成就,不能以一件作品判断他们的功底和境界,更不能以他们此时的创新过程来割裂地片面地否定他们。如果要评价他们,请客观地全面地评价,而不能肆意给他们贴标签带帽子。客观地尊重书法艺术家,就是尊重书法艺术。
3、对“不工丑书”的态度完全可以淡定。对于这个发展中的事物,一不必急于看到成果,急于推动和推广只会妨碍它的发展;二也不必给予过多的认可和吹捧,有一个词叫“捧杀”,艺术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大众而遗世独立的,若是漠视和鄙夷大众的意见而一味吹捧,只怕更容易前功尽弃;三更不必唾弃打杀,一有不入眼就喊打喊杀那不仅仅是艺术欣赏的问题,也是艺术修养的问题。对书法新探索的包容,也是对自我的修养。
这个蚕蛹究竟会如何发展?让时间来说话。而我们,对书法真正热爱和敬畏的我们,何妨淡定且徐行。
本文作者
圆儿
八零后新锐评论人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小说数万字
路遥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