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陵川的状元回来以后……

2017-02-13 王多思 晋城青年联盟

小县城 大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的同时,也体会着小县城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家乡基本情况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绝顶,平均海拔1058米,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人口25万左右。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北靠长治市界,东南与河南省毗邻,共有5个镇、7个乡、410个行政村。

家乡的新变化

(一)城镇化进程速度,商品大规模增加。印象中小时候县城里只有零星几栋楼房。普通居民基本居住在平房或家属院中,后来有了商品房,也都是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基本没有高层建筑。工作后回家较少,但每次返乡都能看到新建的小区。尤其近几年,县城的商品房小区如雨后春笋,一排排一栋栋拔地而起。现在的县城比我离开外出求学时已经扩张了一倍多。在县城购买商品房的主要是外出务工返乡的年轻人,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不愿意回农村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纷纷在县城买房、安家。今年我还听说,新建商品房小区里还有不少是经适房、限价房,楼房基本没封顶就能全部销售。县城的变化可谓是国家加速城镇化进程的缩影。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县城越来越像“城”。晋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按理说冬天的取暖不是问题,但记忆中老家的冬天总是寒冷难捱。今年回去,惊喜的发现县城已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暖,室温达20多度。父亲说,原来各家各户烧锅炉的时候,多的时候光买煤炭要七八千元。现在集中供暖,不但省了一半的钱,还省了事,空气里也再没难闻的煤焦味了。除了集中供暖,这几年县城里基础设施也日新月异。新建了两个公园、两个街心广场,还新修了一个体育场、有了两个大型影院、四五个大型超市商场、各家各户门前的巷子里也全都装上了路灯,污染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美。

(三)商品品种日益丰富,快递便捷、物流直达。以前回家过年,总是大包小包地准备给亲人的礼物,返乡时,父母又会把行李箱里装满土特产,最发愁的便是搬运行李。随着家乡商品的日益丰富,许多大城市的商品小县城里已经全部能买到,给老人、小孩带点“稀罕”东西越来越成了一件苦恼的事情。县城的物流也越来越便捷。以前只有邮政,寄点东西要专门去邮局,父母还得到邮局取件。现在韵达、申通等在家乡都有了点,逛街时看到合适的东西,直接在网上下单,不出一周就寄到了父母手中。今年春节想给家里添一款最新的免滤豆浆机,惊喜地发现县城里连“京东”的收发货点都有了,真的是越来越便捷。

(四)响应国家二胎政策,掀起生育高潮今年春节返乡,最显著的变化是又多了两个侄女、两个外甥。添了小宝宝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们都一个个“累并快乐着”。跟哥哥姐姐们聊起生二胎的理由,有的说第一个孩子现在已经10岁左右,独生子女“众星捧月”成长中的自我意识太强,为他人考虑相对缺乏。有的深刻体会到有兄弟姐妹互相帮衬的好处,尤其是经历了几次父母生病住院后,觉得有个兄弟姐妹太好了。再加上县城的生活相对安逸,工作生活压力都小。所以现在姐姐嫂子们虽然都是超过35岁的“高龄”妈妈,还是毅然决然生了二胎。

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交通仍是影响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我的家乡有国家4A级的“王莽岭风景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境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风光秀丽,景色诱人。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是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有“世外桃源”、“太行至尊”的美誉。相比太行南麓的“云台山风景区”和我去过的其他著名景点,“交通”一直都是制约家乡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临近的几个市至今都没有高铁动车,飞机场也只有寥寥几班飞机,而且到县城还要三个小时车程,到景点得五六小时。每次回家,只要是节假日,我都要提前一个多月准备抢票,非常不便。

(二)老年人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匮乏我的外婆和丈夫的外公均是九十高龄的老人,每年回家,在家陪老人看看电视、聊聊天是我们的主要功课。这几年突出的感觉现在的老人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好吃的吃不完、新衣服新鞋子穿不完,但是精神生活十分匮乏,除了看看电视、天气好的时候聚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有天中午我出门找在外面晒太阳的姥姥回家吃饭,听见墙根坐着的老头老太太们开玩笑说:“我们这群人简直是‘等死队’啊,内心悲凉,但又十分无奈。

(三)县城道路及交通管理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近几年县城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私家车,但县城大部分道路还是二十年前的规划,主要商业区周边的大部分商场、超市都没有停车场规划,车辆乱停乱放严重阻碍了交通。加上春节很多人自驾车返乡,更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所以春节在老家这几天,县城的马路上可谓是寸步难行,亲朋好友都开玩笑说“看看是咱们这儿堵,还是你们首都更堵”?

四、思考和启示

(一)“穷则思变”,观念转化为行动需要助推力。交通条件与区域经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大家早已知晓,更何况是作为城市管理者的官员。但是否深入人心,是否转化为行动有时需要助推力。按理说晋城市作为山西的“小香港”,虽然地理条件复杂,但“修路”从经济角度不是问题,交通条件为什么长期以来成为发展的掣肘?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观念。晋城市乃至山西省一直以煤炭经济为主,虽然居民收入较高,但不少地区是坐吃山空的粗放增长模式。连续几年来煤炭价格低迷,居民收入锐减,甚至出现了煤矿工人轮流上班的怪象。但就是近两年,太原至晋城的高铁、鹤壁至晋城的国道规划均提上了日程,除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和整个铁路系统技术进步外,我想与管理者痛定思痛、更新观念不无关系。

(二)“提前谋划”,城市管理者更需要有远见魄力。今年春节期间和弟弟出门采购,县城唯一不太堵的道路就是十几年前刚修好时饱受争议的道路,这条道路贯通县城中心,直接连通至市区的高速,是县城第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在当时基本没有私家车的时候,县政府顶住压力,修了这条在当时所谓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道路,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多么明智和有远见。县城有两个商场都是最近两年新建的,规模、商品基本无差别,但春节期间大家都爱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商场规划时修建了地下停车场。现在,整个国家都面对着产业转型的压力,一些低端产业、污染产业偷偷向中小城市转移。真心希望家乡的管理者能以长远的眼光、负责任的态度看待经济发展,保住青山绿水,保住子子孙孙长久的“金饭碗”。

最甜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故土情。每次回家,我都是心情激动归去,依依不舍离开,总觉得在家的日子太短暂。作为一个游子,没有什么比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欣欣向荣的发展更令人欣慰。我能感受到的问题,有的是整个国家社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经济发展中必然产生的矛盾和波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逐步得以解决,相信在父老乡亲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