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年被微信干掉的移动通讯社交软件

2017-03-14 索非 数洞社媒

「 铁打的微信横盘不动,前后的对手落花流水。

作者 | 索非

编辑 | 珲哥

MSN

MSN(全名:The Microsoft Network)是由微软公司在1995年8月24日成立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随着Windows 95一起发布。它曾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2005年,MSN进入中国,彼时MSN是全球占有率最高的即时通讯类软件。2012年微软就在除中国内地之外的全球范围内整合MSN,即逐步将MSN用户迁移到Skype的Messenger服务上。

△图片来源:henan.163.com

相比飞信大热时的校园环境,QQ的娱乐属性,MSN更偏向工作环境的商业属性即时通讯。本科实习的公司工作都离不开MSN。因为其界面更简洁,气质更精英,安全性更高,mail做用户名比起QQ昵称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必须知道对方用户名(mail账号)才可添加好友,不能像QQ一样随意乱发送好友申请和陌生人聊天,适合商务人士。

但MSN的衰落又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未准确把握更多中国网民的需求,精英化定位违背了得屌丝者得天下的互联网产品大众规律。竞品QQ的可以和陌生人聊天,可以任意加入搜索到的群组,恰恰满足了大多数人上网是无聊消磨时间的需求。

第二,产品体验较差,长期缺乏功能创新和体验优化。微软自2005年起,只推出2008/2009/2011三代产品,无功能上的明确区别,用户越发觉得功能贫乏。不仅缺乏创新,在如病毒、网络诈骗等问题的治理上,微软也一直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而离线发送、断点续传、截图功能、群功能等具体的产品体验上,用户颇多怨言。

飞信

飞信是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可通过PC、手机、WAP等多种终端登录,登陆即可聊天,有文字和在线语音两种聊天方式,并且具有文件传输功能。飞信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运营商背景,可以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的无缝通信服务。当好友未登录不在线时,飞信消息将以免费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好友手机上。免费从PC端给手机发短信这一点,在智能手机和wifi尚不普及用QQ流量费很贵主要依靠短信发送通知的时代绝对是一项核心竞争力。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校园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通知都是依靠飞信群发。相比如今的微信,飞信是真正能实现用户永不离线的状态,不会错过任何一条信息。

△图片来源:apk.gfan.com

但飞信为何衰落了呢?

第一,市场环境的变化。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的普及带来的结果是人们不再依赖短信服务了。尽管飞信团队也曾尝试各种增值服务周边功能的开发,但不得不承认其对大多数用户的最大价值在免费短信。而如今几乎24小时微信或QQ在线随时沟通,还有多少人需要短信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2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7天,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116亿条,同比下降16.9%;除夕当日,短信发送量31.9亿条,下降幅度达32.8%。连拜年都不再选择使用传统短信的方式了,核心竞争力的弱势导致日渐衰微。

第二,运营商背景的掣肘。在短信费尚能给运营商带来大量利益的时候,飞信的免费短信功能是左右手搏击,必然带来利益冲突,以至于没有全网铺开的决心。此前仅供移动用户使用,2012年才开放全网注册。大量联通、电信用户早已选择了各种界面更美观,用户体验更佳的后起之秀。

第三,用户粘性的先天基因。手机号面临经常更换,而QQ、微信、微博等却是可以一个号使用一辈子。同时,内容是留住用户的最好办法,但相比微信朋友圈分享、订阅公众号和微博大V营销博名人原创和粉丝转发互动,飞信缺乏内容生产的机制场景和产品设计。

人人

△图片来源:baike.sogou.com

2009年8月4日诞生的人人网,由前身校内网更名而来。而校内网则是由清华和天津大学的几位大学生在2005年12月创办,2006年10月被千橡互动集团收购的SNS网站。原本是学校社交圈和校园文化的基地,后改变产品战略试图冲破校园篱笆抓住社会群体。不幸的是,这个战略失策了,导致用户定位不清晰和内容原创性差。

人人不能简单说是被微信干倒的,虽然二者都属于社交软件,但用户群体、扩展模式原本不同。不过不可否认人人在微信加微博的双重夹击下加速了衰落。泛社交反而使人人丧失了细分领域的定位优势。不再局限于校园文化内容后,人人上的内容更新是滞后的,比如微博上流传了几天的段子可能在人人上才刚被炒热。

而一旦开启无限制的圈子,原本实名注册的大学生们会选择匿名防止被社会陌生人打扰。此时,微信朋友圈取代了人人的生活分享功能,因为微信互动的隐私性更好。

来往(点点虫)

△图片来源:meiibrand.com

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发布即时通讯软件“来往”,这是阿里第一款独立于电商业务之外的社交产品,意在挑战微信。除了语音、文字等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来往”支持“阅后即焚”,主打私密安全牌,解决微信的开放性功能带来的隐患。并有敲门(用户可以向陌生人设置3个问题,答对问题才能加好友。来往上已经有部分用户设置了敲门问题组成专题,推荐给其他来往用户)、涂鸦(支持多种笔触和颜色,聊天个性化更强)、扎堆(围绕主题的小圈子,类似豆瓣兴趣小组)等特色功能。不过来往的缺点也很明显,除去技术上的不稳定性——容易闪退。从熟人社交层面,它缺乏关系链,难道要一键导入手机通讯录?那又何必从微信移步?而一个个手动选择添加,用户量如何上去?而且你邀请的朋友很可能根本没听过来往并不使用。从零建立关系链,用户哪有那么闲!还不如去豆瓣或微博。 从兴趣社交层面,它对用户的干预太多,用户玩耍得并不自在,发现功能推荐繁杂。

米聊

米聊是小米科技2010年出品的一款跨手机平台,跨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3G、GPRS),可以跟联系人进行免费实时的信息沟通、收发图片和音频,只消耗网络流量。米聊很像微信的前身,基于手机通讯录入口,建立真实身份的SNS联系。

△图片来源:ipadown.com

不过败给微信的第一个原因是用户量导流方面,微信依靠 8 亿 QQ 用户的成熟关系链,仅用 1 年时间就获得 1 亿用户,将几百万论坛粉丝的米聊远远甩在身后。第二个是产品优化体验方面,微信操作更简单,产品质量更稳定,一些细节处理更舒服。第三个是功能进化拓展方面,微信是兼具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媒体属性、支付功能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平台,而米聊并没有及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点,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即时通讯功能上。

微博

△图片来源:info.hhczy.com

最后说说微博。

微博是2009年新浪推出的微型博客产品,可以发布内容、转发评论、实时搜索,邀请名人明星加入是最初的推广策略,而最初的定位也是随时随地即时和朋友分享生活点滴的一款社交产品。微信和微博曾经有过激烈的竞争阶段,不过后来微博并没有被微信干掉,因为微博审时度势加强了自己的媒体属性,并在产品设计上刻意和微信形成差异化。微博和微信的核心区别在于微博后来成为了有社交功能的媒体工具,而微信本质是有媒体功能的社交工具。

微博上的关系主要建立在兴趣爱好、观点上,多为单向传播,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公开,用户可以转发评论点赞私信,无需加好友就可看到微博内容,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尤其是公共话题事件,如在网红Papi酱的过年走亲戚段子,女子和颐酒店遭袭事件、顺丰快递员被打事件等,往往首先爆发在微博这个平台上。

微信上的关系主要建立在亲友、职场等现实关系上,多为双向交流,内容较私密,互加了好友之后才可以聊天或朋友圈点赞评论,不能转发,非好友间不能互动,即使加了好友也可以被屏蔽看不到朋友圈内容。信息的传播速度可能慢于微博,但受众信息消化率很高,因为熟人关系为信息的准确性背书。比起信息的速度,更注重深度。不像微博的各种热门话题榜单和推荐引导用户发现内容,微信的自媒体内容是用户主动选择,订阅后定向发送。

不过微博上越来越多的僵尸粉,虚假转发数据,博眼球的隐性涉黄内容,提升流量热度的各种不负责爆料谣言,过度偏重娱乐性话题明星八卦刷屏霸榜导致用户注意力被强奸,盗用用户账号等现象也越来越降低微博的美誉度和真实的用户活跃度。

△封图来源:etdown.net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