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农工党中央在今年两会上提了哪些提案?
6月1日是儿童节,关于小朋友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发表的寄语中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这个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农工党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也关注了儿童青少年健康这一议题。小微发现,2020年农工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34件提案中,有3件都是有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提案。
提案中,农工党中央以鲜活的案例证实,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形势非常严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呼吁尽快建立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综合防控体系,并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1
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全国中小学生体检筛查项目,财政部门要根据体检人群总量适当调整体检经费,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每人每年至少一次的学生体检工作,卫健部门要合理安排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医务人员承担学生脊柱健康体检及诊断工作。
2
健全脊柱侧弯疾病预防干预和考核机制,将全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纳入各地疾控部门、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日常工作内容。加强对学校教学环境监测与督查,将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纳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的考核内容。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制,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引导开展体操、游泳、引体向上等课程,保证户外运动时间;个性化调整学生课桌椅高度,以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3
加快推进我国脊柱健康科学研究和专科建设。加强脊柱健康专业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条件成熟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脊柱外科,配备专业人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规范临床诊疗。依据基层筛查情况,规范不同病理发展时期的治疗矫治措施,开展基层医院全科医生脊柱健康有关预防、治疗等专业化培训,提高基层诊疗能力。
4
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分类指导。规范和统一脊柱健康宣传核心知识要点,防控措施。通过对各中小学校校医、老师、学生家长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知识培训,增加学校脊柱健康课程,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饮食、运动、学习习惯及正确坐卧躺姿势等,预防脊柱侧弯的发生,实现学校和家庭知常识、会自查,医院早预防、早治疗。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问题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课业负担重,体育锻炼少;二是视力筛查效率低、流程不规范、数据不准确且无法追溯;三是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技术落后,近视防控与健康供给存在短板,出现供需矛盾;四是家长监督缺位;五是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联动机制。
为此,农工党中央建议:
1
高度重视,落实防控责任。尽快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制定防控目标,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调度协调、统筹推进。建议教育机构主导,学校成为防控责任落实主体,班主任监督,并将近视防控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有关要求。
2
各部门联动发力,确保防控成效。教育部门应将近视发生率列入各学校考核指标,对各学校进行严格考核。制定学生近视防控的具体措施,如强制性开展课间眼保健操和户外活动等。教育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监测,建立学生视力检查制度,建设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系统,规范学生视力档案,及时发现学生视力变化,对不同视力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综合预防效果。推进防控信息化建设,并组织专家定期开展公益近视讲座。财政、体育、宣传等部门应围绕近视防控的经费保障、学生体育训练、广泛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形成防控合力。鼓励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参与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科学、严谨的干预措施。
3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近视防控标准与体系。在建立信息化的近视防控系统的同时,规范信息化筛查手段、数据结构、分析流程、监测标准和干预体系,提高筛查效率,实现不同地区之间互联互通,并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监测干预。建设覆盖全国的基于人工智能(AI)、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近视防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在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起四维一体的联动防控体系,在提升政府监管效率的同时,让医疗机构、学校及家长及时有效的参与进来。
4
规范信息化筛查手段。在视力筛查阶段,应采用国家统一标准的信息化采集设备,进行人工智能视力筛查与数据采集,从源头对基础数据进行规范,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大幅度降低后期的数据处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5
建立近视防控基地,开展预防近视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青少年眼健康教育基地,由卫健和教育部门牵头,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成立中小学生眼健康教育基地,系统性开展辖区内学生眼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儿童专用药品严重匮乏。作为药品消费的特殊群体,儿童药品的种类占药物总量的比例却不足10%。尤其是低龄儿童、新生儿用药普遍“成人化”。目前,主要存在缺少针对儿童药物的相应法规、儿童药物品种少、剂型稀缺、现有政策不利于儿童药物的研发、儿童用药上市后监测与评价不足等问题。
为此,农工党中央建议:
1
制定针对儿童药物管理的法规和条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注册管理办法,增加针对儿童药物的管理条款。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儿童用药领域的监管。
2
完善促进儿童药物研发的政策。制定延长儿童药物的保护期、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药厂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儿童新药的开发力度,研发符合儿童用药特点、毒副作用小、更适合儿童使用的新型制剂。此外,通过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重大创新发展工程等,整合优势单位协同创新研发,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研发生产;在保障生产供应方面,对相应的儿童用药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推动开展产品升级、生产线技术改造等。
3
建立儿童基本用药目录,规范药品说明书。我国由原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已正式出版发行,但目前尚无儿童基本用药目录,建议尽快出台。其主要作用是规范临床用药与处方行为,指导和促进临床对患者合理、安全、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
4
强化上市后评价与监测,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络及国家药品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基础上建设儿童用药监测系统,加强对儿童用药上市后的评价与监测,为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撑,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5
加大儿童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及民族健康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儿童安全用药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医院、媒体等,同时还应开展大众性儿童科学用药知识传播和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