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广大 尽精微——吴广水小楷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点击当代书法网一键关注

当代书法网(www.ddsfw.cn)官方微信公众平台(ddsfw-wx)


2017年9月23日上午由荣宝斋《艺术品》主办的“致广大 尽精微——吴广水小楷书法作品展”在荣宝斋美术馆开幕。原总后期部 朱应华将军,中直机关工委群工部部长、中直机关工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马勇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数据中心主任 沈秋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以明,国家财政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项中新,著名学者 吴云钿,张家港市泰博实业集团董事长 葛剑锋,中央电视台人力资源中心书记 理效峰,无为驻京办党委书记 马卫东,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崔寒柏,著名工笔画花鸟画家 李晓明,中国诗歌报网总监 孤城,中国诗歌网站创始人 于怀玉等书家学者嘉宾出席了活动。

吴广水,1963年,安徽无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畲山书画院副院长,***西花苑书画院副院长。2014 年举办个展“前路知己—吴广水书法作品展”,多次入展全国展览并获奖。

艺术品主编王登科说:“小楷”这种“风格范式”是遥接古今的典范。因此,无论古今,大凡擅小楷者其胸次气度大多是“古风盎然”的人。在他眼里,广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书法导报副总编孟会祥说:广水兄其他小楷名家所不同的是,他不斤凿于所谓小楷点画的特别规范,而是一任心手、直抒胸臆,“小动作”中见“大气象”。粟米之字,放之如核桃,精;放之如拳,精;放之满屏,尤精。满纸千百字,无一丝一毫遗憾。以愚孤陋,见当今能此者,盖不多也。

著名书法家齐玉新说:像吴先生这种小楷书家,以他现在的艺术高度和对艺术的理解,他的艺术境界已经完全不需要依靠技法的精度来支撑,他已经开始消融自己的技术精度,向着更加无形和随性的自由境界攀登,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感觉到,他完全在用“意 ”写字,而不是靠手眼的精度来书写。是有深意的小楷,让你看不够、看不透。

展览同时首发由荣宝斋《艺术品》杂志刊登的吴广水专辑。据悉,展览至9月27日结束。



吴广水,1963年,安徽无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畲山书画院副院长,中南海西花苑书画院副院长。

个展:“前路知己—吴广水书法作品展”2014、12、27---2015、1、3 北京 

媒体报导:

山东电视台 收藏天下频道:“知古人到处  到古人未到处”——著名书法家吴广水 专访 2015、6中国书法家论坛网:

《发现书家》吴广水 (当代书坛)

《心慕魏晋》 —吴广水小楷回顾展 (当代书坛)

《我有玉版书几行》—吴广水小楷书法网络展  (书法精英展厅)

《龙泉之利》—吴广水书法作品展 (郑在播出)

人民网:《引领经典 传承百年》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作品参展

中国(天津)首届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     优秀奖(最高奖)

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

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

1999《书法报》读友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1998兰亭奖牡丹杯新人奖

安徽省文化厅社会文化系统书法大赛一等奖

黄山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97全国扇面书法大赛一等奖

第五届赛克勒杯国际书法大赛一等奖

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金奖

发表文章:

《崇尚细节与精致》 《书法报》2007、10、17《心摹手追 为学日益》  《中国书画报》2012、11、24《吴广水学书碎语》  《书法导报》


书法自语

吴广水

书法是临摹的艺术,临摹是技术的也是物性的,纵观历代名家无一不是前承他们祖先的艺术成果,继承的越多,拿来的越多就越有征服力,通常我们说的源头、来路,根柢、根据。否则就是没有源头、来路,根柢、根据。临摹是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哲学上讲由量变到质变,我们都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中。

书法的源头在魏晋,魏晋是书法帖学的滥觞,自王氏父子以下又产生了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文征明、祝允明、何绍基等书法大家,递相传承,又相互交融,可谓浩如繁星、代不乏人,书法作品风格迥异、珍如拱璧。尽管他们在师古复古的道路上方法不尽相同,临帖是不变的方向。检验临帖的好坏就是以“似”为标准。董其昌对赵孟頫“尤带本家笔法,学不纯师”以为不屑。

    清代学者、书法家钱泳记董其昌书法,见一书卷临钟、王、虞、褚、颜、柳及苏黄诸家后有题云:“此数帖余临仿一生才得十之三四,可脱去拘束之习。书时,亦年八十一。夫以思翁之天资学力,当作书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董其昌说:“吾书无所不临仿”,其在《临四家尺牍跋尾》载:“余尝临米襄阳书,于蔡忠惠,黄山谷,赵文敏非所好也,今日展法帖各临尺牍一篇,颇亦相似”。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董其昌一生都在临仿,临仿的标准是以与原作的“似”与“不似”作为参照,对自己不喜欢的字,也能临得“颇亦相似”。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初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后,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熹书,又之许,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徒费岁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乃于众书学习,遂成书耳。”

    人不学不知义,学然后知不足。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自述学书时论:“吾学书在二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神通未有入处,徒守格辄耳。比游嘉兴。项子京家藏真迹,观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有小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浪书家,翰墨小道,其难如是。打开自己局限,开拓更加深广,学习和借鉴不一样人的风格,反差越大,包容所蕴蓄的信息量越大,艺术作品也就更加耐人寻味。董其昌书法格调高古、气息纯正,及其为人的直率也就愈加可爱了。由于每个人天分、学力、文化、背景不同。临帖学习的方法也有所区别,效果也各各不同。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论王石谷临《富春山居图》一临“犹为古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二临有了弹丸脱手之势,三临:“才与古人精神相洽,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这里仍然是强调多临,每临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于小楷,情有独钟。跟我数十年的幻灯幕书写的工作紧密联系。初见《灵飞经》十一、二岁,如获至宝,反复临池,不到三、四个月,无功而返,得其皮毛而已。后来又学一时非常流行的胡问遂、任政行书,再后来有机会谒见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并告诫我:“胡、任字不能学,因为他们是现代人,小楷宜学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自此以后,我上追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下探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王宠、刘墉、何绍基。以至反复,以临摹为能事,力避时流和工作中带来一种习气,每个阶段都有重点的练习。由于这些年我对其他字体的练习,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再回首时《灵飞经》转眼过去四十多年了。近两年来,我重拾旧爱,通临《灵飞经》不下五十遍之多。为避免书法流于单一、表面和时风的习气,跟古人比,跟自己比,手法力求越来越精湛,字形结构用笔深耕细作。为宽其体势,强其筋骨,以大楷筑基,又以颜真卿《祭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激活楷书大字小写,行书楷写,做到不拘囿,不呆板,灵活生动,血肉联系。

有人说,小楷书法到今天已完成它实用的使命,作为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枝,小楷一样有她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现代生活的狂悖和炫动,小楷书法恰恰是疗救人们灵魂深处的一剂灵丹妙药。



开幕式现场



























展出作品




























































                                         








往日经典链接(点击即刻浏览):

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 书法作品展览在京开幕

【风荷访名家】杨之老师的十个瞬间

陈勇武小楷(写经)书法研修班招生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名单公示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翰墨润草原 华夏谱新篇]全国当代知名书画家走进鄂尔多斯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杭锦旗举行

《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选招学员公告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

“挥云——周俊杰书法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北兰亭丁酉暑期《圣教序》专题研修班 招生

陈洪武谈第六届书法兰亭奖

回归本体,拒绝拼接!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入国展?答案全在这里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走进新机场 传递正能量 ——中国书协机关党支部,新机场配套工程部党支部、北京城建新机场市政项目部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

少长书家共话书法批评  ——“批评之爱·名家面对面当代中国书坛青年俊彦作品·品评会”  第一回活动在京举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作品展在肃宁展出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中华颂’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 暨两岸四地百位书法家走进香港”亮相香港会展中心

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议暨中国石油书法家送欢乐下基层志愿服务--走进天津销售活动

经典传承与发展 “2017•北兰亭丁酉上巳雅集” 在北京圆明园举行


小编微信:laoxu83

联系电话:13241851988

投稿邮箱:ddsfw@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