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行月球》火爆背后:开心麻花仍难解“沈马”依赖症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2022-08-26

文 | 新浪财经 徐苑蕾


前几天,沈腾因为在百花奖上得0票而登上热搜。但这并不影响他主演的《独行月球》力挽狂澜,成为暑期档的“救世主”。上映首周,《独行月球》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


前几年,借力影视行业东风,开心麻花从戏剧舞台跻身喜剧赛道,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但过度依赖电影爆款,使得业绩频现“大小年”,也一度让开心麻花的业绩为人所质疑。


而《独行月球》主演阵容再次绑定沈腾和马丽,又是否意味着,开心麻花头部艺人断代的问题依然未解,爆款的打造始终需要“沈马”组合来撑场?


爆炸式开局 提前预定档期冠军?


随着陈思诚执导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哑火,暑期档上半场的大盘主要依赖于《人生大事》、《侏罗纪世界3》和《神探大战》三部影片。不过,如果想要追平甚至赶超去年暑期档73.81亿元的票房,今年还需要更多的爆款来救市。


但此前有电影从业人士曾向新浪财经透露,接连有暑期档影片撤档,以及新片没有果断定档,主要是因为拿不到公映许可证,也就是俗称的“龙标”。

千呼万唤始出来,或许是在片方的努力下,7月19日《独行月球》终于定档。可以说,从官宣将在2022年上映以来,业内已经期盼这部电影太久了。


虽然定档至上映仅有10天时间,但喜剧类型+主演“沈马”组合+超高的“含腾量”,足以让《独行月球》在前期就积攒了庞大的观影基础。定档当天,淘票票和猫眼平台上的新增想看人数均超过10万人,总计想看人数突破100万。


同时,《独行月球》刻不容缓地开启了一套宣发组合拳,各类层出不穷的宣传物料在微博、抖音等渠道轮番“轰炸”。定档第二天,《独行月球》还迅速开启了预售,正式上映前,《独行月球》预售票房就突破了1亿元,并以9700万元刷新了暑期档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独行月球》日票房走势


在点映阶段已经收获1亿票房成绩后,上映首日,《独行月球》依然能够取得爆炸式开局,以2.3亿元独揽单日9成票房。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独行月球》已经提前预定好了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上映首周,《独行月球》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观影总人次超过3800万,跻身年度票房榜第四位。猫眼专业版预测,影片内地总票房约为42亿元。


票房分析专家南如珉表示,《独行月球》或可对标开心麻花出品的另一部电影《西虹市首富》。“两部电影上映档期都是7月份最后一个周末,口碑上评分也不分上下。两部影片都属于国产喜剧电影天花板的范畴,也能够看出开心麻花在喜剧领域的统治地位。”


重工业科幻背后 喜剧创新未曾停歇


随着《独行月球》的热映,其背后的出品方开心麻花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自2015年凭借大银幕处女座《夏洛特烦恼》斩获14亿票房后,喜剧就成为了开心麻花为人熟知的一块金字招牌。


不同于万达电影、光线传媒等头部电影公司,每一年,开心麻花主控主投并上映的电影仅有1至2部,在疫情来袭的2020年和2021年,开心麻花甚至没有新的项目上映。


在影视业务上过度依赖于爆款,也让人们为开心麻花的业绩波动感到担忧。2015年,单单《夏洛特烦恼》就贡献了1.92亿元收入,超过公司原本主业舞台剧的1.85亿元。当年开心麻花业绩大涨,营收同比增长155%至3.83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4%至1.31亿。


2016年,开心麻花仅出品了《驴得水》一部电影,虽然该片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但票房仅有1.72亿元,开心麻花影视业务收入因此大降85%至2900万元。2018年,《李茶的姑妈》口碑遭遇滑铁卢,票房不如预期,使得开心麻花的影视业务甚至成为唯一一个营收同比出现下滑的业务。

2018年开心麻花主营业务收入


不过,即便影视业务收入因为项目票房波动出现“大小年”的情况,在业界看来,开心麻花对于喜剧片边界的探索却未曾停歇。一位网络电影导演向新浪财经表示,开心麻花的项目内核虽然都是喜剧类型,但是在风格上、形式上,其实公司一直在尝试创新。


该导演谈到,“《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都属于爆笑喜剧,这种类型的项目特点就是受众广,容易共情。而像《驴得水》其实是一部荒诞喜剧,《半个喜剧》是都市轻喜剧,看似都是喜剧,但其实风格上各有差异。”


比如《独行月球》,该片既是人们熟悉的麻花喜剧,又是标准的重工业科幻片。根据媒体报道,全片涉及90%以上的特效镜头,由曾制作过《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等影片的知名视效公司墨境天合负责。


“沈马”再合作 头部艺人依赖症何解


值得注意的是,《独行月球》是沈腾、马丽继《夏洛特烦恼》上映7年后再度合作的剧情长片。片中超高的“含腾量”、“含马量”一定程度上点燃了票房号召力。


回顾近些年开心麻花的多部爆款作品,其中均有沈腾、马丽其中一方担当主演,即便不是主演,两人也会在片中特别演出或在宣传环节为影片站台。


如何解决对“沈马”二人的依赖症,推出更多能撑起票房的新生演员,一直以来也是业界向开心麻花发出的疑问。


根据开心麻花2017年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开心麻花共建有19个剧组,签约艺人数量超过130名,其中功勋演员达到18人。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开心麻花就有意识地希望在沈腾、马丽的基础上孵化出更多喜剧艺人。因此,常远、艾伦等演员也开始频繁亮相《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综艺节目,不断积累人气。


但“沈马”二人与其他艺人的影响力差距还是相当明显。根据2018年财报资料,沈腾、马丽分别获得9249万、7846万片酬收入,而艾伦收入则为2580万。


另一方面,不同于华谊兄弟、欢喜传媒等影视公司,开心麻花并未通过股权与沈腾、马丽等艺人实现强绑定,双方仅是签约关系,这或为公司经营留下一大隐患。


开心麻花或通过高比例的权益让利以降低艺人流失的风险。从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开心麻花当年艺人经纪业务收入达到2.92亿元,但是成本却高达2.74亿元,以此估算,毛利率仅不到10%,远低于欢瑞世纪等经营艺人经纪业务的影视公司。


冲A未果 一波三折的资本化之路


借着在电影市场的声名鹊起,开心麻花也曾踏上过资本化之路,不过之后的故事就如同电影里的情节一般,充满曲折。


2015年,《夏洛特烦恼》票房大卖,当年12月,开心麻花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在经历两轮定增后,开心麻花的估值已经从2013年3亿元增长至50亿元,足足翻了16倍。


然而,新三板不仅未能满足开心麻花的融资需求,反而还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挂牌新三板1年后,开心麻花萌生冲A的想法。2017年6月,开心麻花正式宣布拟在创业板IPO上市,向证监会提交了申请并获得受理,拟募集资金7亿元,用于戏剧、电影和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2个月后,由于负责上市文件的签字律师离职,开心麻花的IPO一度被中止审查,直到9月底才重新恢复排队。2018年3月,开心麻花发布公告称,因拟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再次撤回了IPO申请。

根据统计,2017年超过400家公司成功IPO,其中影视类公司仅有横店影视、金逸影视以及国有控股的中广天择。2018年,适逢影视行业“大地震”,阴阳合同、查税风波等负面舆论笼罩,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随着行业热钱的撤退,像开心麻花这般走“小而美”路线的公司,资金压力无疑与日俱增。不同于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国有企业,或万达电影这般民营龙头,开心麻花无论资金体量和资产规模都相对较小。


迫切地寻求上市融资,或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度过影视寒冬。终止A股IPO后,2018年,有媒体曾报道称,开心麻花一直与港交所保持联系,或有意赴港上市。2019年,又有消息传出,开心麻花欲赴美上市。


但错过了2015年-2016年借壳上市的高峰,又不愿意像新丽传媒般放弃独立、卖身巨头,开心麻花上市一事终究无疾而终,而开心麻花的公开财务数据也定格在了2018年。


更多财经视频,请关注视频号“新浪财经”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