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裁员、割韭菜 BOSS直聘难塑公信力?
作者:shu
接近一年的网络安全审查终于结束,恢复新用户注册刚两个月的BOSS直聘,却没能迎来想象中的轻松日子。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自己在BOSS直聘平台上应聘某公司“VIP助理秘书”一职,工作职责显示为“做客户的助理负责工作和出差事务”,但公司招聘负责人却暗示该职位的具体工作是和客户做男女朋友关系,并需要提供特殊服务。
该名网友随后报警,BOSS直聘也立刻表示虽然公司发布的职位符合规定,但实际招聘要求违反了平台使用规则,已严格核实并封禁该公司账户及相关职位。然而,涉事公司却回应称,公司近期都没有招聘,网传的招聘信息是由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称和信息发布的。
一时间“情色招聘”事件陷入各执一词的罗生门,但无论是用户求职过程中遭遇骚扰还是公司信息被冒用,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OSS直聘作为平台方的监管审核漏洞。
外部风评岌岌可危,内部经营也不容乐观。
据公开报道显示,BOSS直聘CEO赵鹏日前在一封内部全员邮件中公布了“361绩效考核制度”,即公司每年将进行两次绩效分布,将员工绩效分为前30%,中间60%和后10%,排在后10%的员工或将被末位淘汰。
年营收43亿毛利超85%
全为广告做“嫁衣”?
铁腕手段降本增效的背后,暗藏着BOSS直聘蒙眼狂奔近9年仍未实现连续盈利的焦虑。
据公司财报数据显示,BOSS直聘2021年总营收约为42.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05%。毛利率与2020年的87.65%相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86.98%的较高水平。报告期内扣非后归母净亏损约为10.71亿元,同比扩大13.71%,三年累计亏损超25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整体增速放缓,同比增长44.30%,环比仅增长4.16%。扣非后归母净亏损1217.20万元,而2021年第四季度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34亿元。
营收增速、毛利率表现出众,BOSS直聘究竟为什么不赚钱?
细究其费用支出不难发现,销售费用常年占据榜首。2019-2021年,BOSS直聘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17亿元、13.48亿元和19.43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广告营销。仅广告费用一项,就分别吞掉当期总营收的53.95%、41.79%和23.42%。相较之下,报告期内平台的研发费用仅占比总营收32.63%、26.39%和19.30%,远低于销售费用率。
早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BOSS直聘就尝到过广告带来的甜头。彼时BOSS直聘狠砸1亿元,凭借重复洗脑的广告语成功出圈。据公开报道显示,世界杯结束后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翻了一番,同年9月达到6372万人,市场占有率一跃升至行业第三。
此后,BOSS直聘更是在烧钱买市场的路上一去不返:将平面广告铺设到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公交站和电梯间等线下点位;斥巨资聘请刘涛、“神奇女侠”盖尔·加朵、沈腾等明星作为代言人;与北京卫视联合推出纪实观察节目《职场是个技术活》、赞助热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BOSS直聘成为“冬奥独家人力资源合作伙伴”,寄希望于恢复新用户注册后再创辉煌。
可惜高举高打的广告投放,对于用户留存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自2021年7月停止注册新用户后,BOSS直聘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环比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520万人,同比仅增长1.20%,环比下降7.01%。
诚然,对于求职的个人用户而言,招聘是低频次、非刚需的,用户一旦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便会减少对平台的使用。在没有新用户持续加入的情况下,平台现存用户活跃度下降是必然趋势。但BOSS直聘丑闻争议不断,前有2017年的李文星案,后有2022年的陪睡风波,求职者们对平台失去信任、顾虑丛生也是不争的事实。
“镰刀”对准中小微企业
重塑公信力道阻且长
C端用户活跃度下降,B端付费用户增长自然也陷入停滞。
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BOSS直聘付费用户数量均为400万家。2022年第一季度平台的付费用户数量同比增长0.82%,环比小幅增长2.5%。
有意思的是,付费企业用户收入为BOSS直聘的总营收贡献超99%,但在用户总数不再增长的情况下,2021年全年总营收还实现了超100%的增长。
从付费企业用户构成来看,12个月内累计付费超5万元的企业用户占比由2019年的15.60%增长至21.80%,而累计付费小于5000元的企业用户则减少至42.70%。换而言之,在2021年新用户无法注册期间,老用户的付费金额有了不小的提升,这才成就了漂亮的业绩表现。
不过,老用户们对于“提价”一事并非心甘情愿。
据公开报道显示,企业用户在平台发布首个职位是免费的,但在不付费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应聘者的全部简历内容,也无法与应聘者沟通联系。普通的VIP账户只能发布3个竞招职位,20个普通职位和25个优享职位,企业若要发布更多职位信息,则要额外付费。而所发布的职位属于竞招职位、普通职位还是优享职位,定价几何,都由平台全权决定。社交平台上曾有网友反映,完全相同的职位在同一公司的不同账号发布,一个是竞招职位,另一个却是普通职位。
来源:BOSS直聘APP
此外,如果沟通次数和人数若超出限制,企业还需要购买“聊天加油包”,每天收费30元。若想将所招聘的职位置顶,获得更多流量曝光,单日花费就高达596元。群发消息、搜索曝光、搜索招人等功能也都需要单独付费,价格在数百元到上千元之间不等。如果开通所有权益,企业在BOSS直聘上的每月花费在3000元以上,年费可高达数万元。
年报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BOSS直聘共有810万认证企业用户,其中超680万为员工不足100人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3年,如此高昂的招聘成本和时间成本令本不富裕的公司雪上加霜。凭借中小微企业客户基础在一片互联网招聘红海中杀出重围的BOSS直聘,反过来将“镰刀”一次次挥向现存的付费企业用户,颇有涸泽而渔的味道。
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兴起,本意是有效减少信息差,从而提高招聘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匹配效率,但为了尽快聚集庞大流量,抢占市场份额,BOSS直聘选择放松对虚假招聘和虚假简历的监管审核,反而导致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试错成本不断升高,丑闻缠身之下平台的公信力一降再降,加之企业用户被收费规定层层套路,眼前的盛宴或只是海市蜃楼。
而要重塑平台公信力,BOSS直聘显然要放弃原来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投入更多人工审核成本加以维护:自2020年起,平台注册的企业用户均需要通过企业认证和环境认证,提供营业执照认证、财务公章、对公账户以及办公环境等证据;2021年安全相关团队增加了750人,团队总人数已超过千人并将不断扩大;据近期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平台治理与服务公报》披露,今年第二季度处置违规招聘者账号20.8万个,平台的线下审核团队现已有160人,辐射全国150个城市,月均核验 10 万余个地址,具备紧急情况两小时到门的能力。
可令人不解的是,看似面面俱到的监管审核,仍未能防范此次情色招聘丑闻。如果审核机制确如BOSS直聘所说的那样成熟完善,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被冒名顶替?如果审核机制仍有漏洞,那么BOSS直聘披露宣传的种种措施又有多少水分?铺天盖地的舆论危机中,求职者和企业方对平台的信任日渐消磨殆尽,BOSS直聘是否还有机会稳住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黏性,看到盈利的曙光?
更多财经视频,请关注视频号“新浪财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