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防疫”前线背后的平凡守望者 ——记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人生就好比下棋,每个人就是棋局中的卒子。尽管我们没有车马炮的威力,但是应该勇往直前、永不言退。”这是在中心党支部会议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交心话”。在这个职业特征鲜明的集体中,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衡量着自我的工作标准。
如同一位哲人自问道:“一天一小步,一年走多远?”他们坚守初心,书写华章,在日常的岗位上锤炼,在疫情的考验中升华,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个娃守着一个家
手机铃声响起,高晓辉拿起手机匆匆地对着话筒说了一句:“爸爸现在有点忙,一会儿买好吃的给你送回去。”他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一直忙到下午。当他终于想起回电话时,儿子自己在家啃着面包,委屈得不想理他。
新闻宣传科是宣教中心任务最重的前沿科室,只有一名临时人员和一名跟班学习人员,却撑起了全系统新闻宣传的重任。作为科室负责人,高晓辉几乎全年无休,这个春节假期也不例外。他原本计划趁假期和爱人一起带儿子出去玩,但疫情来袭,一切计划都泡了汤——他从大年初三开始上班,爱人在市大气办工作,很快也接到了上班通知。
疫情当前,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像以往一样,高晓辉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冲到了一线。行动总是会带动身边的人,春节假期还在继续,宣教中心却已提前结束休假,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
“传帮带”是宣教中心的优良传统,在宣教中心,每一名同事都把“比、学、赶、帮、超”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一年前,作为临时人员的高晓辉“临危受命”,承担起新闻宣传科工作。这一次防疫攻坚,高晓辉又是战斗的主力之一,赶赴一线宣传、组织媒体采访、深挖先进典型、发挥新媒体辐射力……一时间,高晓辉和同事们忙得脚不沾地。
平时一到下班时间,高晓辉总会接到儿子电话,催问他什么时候回家。防疫工作开始后,高晓辉开始犯愁,自己和爱人都要上班,防疫期间老人又在老家过不来,才4岁半的儿子怎么办?最后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给儿子布置好一天的“作业”,爱人给儿子准备好一天的饮食,让儿子自己守在家。
高晓辉强忍着不舍,和儿子商量:“你不是想当解放军吗?解放军叔叔都非常勇敢,你是小小男子汉,敢不敢自己在家?”
“敢!你和妈妈去保护大家,我保护咱们的家!”儿子的乖巧让高晓辉和爱人又欣慰又心疼——儿子一个人守着他们的家,高晓辉和他的爱人,和千千万万生态环境一线的战友一起,像儿子心目中的英雄一样,在防疫战线上冲锋陷阵、守国护家。
难得一次的“探家之旅”
“郭哥,您又这么早!”
在宣教中心,郭运洲是所有人口中的“郭哥”。这声“郭哥”不仅是因为他的年龄,更是因为每天到办公室最早的是他,写稿最多、上稿率最高的还是他,这声“郭哥”,大家叫得心服口服。
郭运洲的家远在距离石家庄市区近100公里的深泽县铁杆村,即便开车,单程也至少需要2个小时。在宣教中心跟班学习以来,因为离家远,他一直住在单位狭小的设备间里,一个牙缸、一条毛巾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每天一起床,他就一头扎进文字的海洋里笔耕不辍,各级媒体刊发的生态环境工作成效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全部出自他的笔下。每天他最“烧脑”的活就是和中心主任一起对每一篇稿件进行反复斟酌修改。
“通讯员郭运洲”无数次出现在各级媒体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用夜以继日的伏案换来的。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晚上有时间,少睡会儿就写出来了。”
别人在上下班途中,他已进入工作状态;别人在享受家人团聚时,他仍在不停地推敲稿件;别人已休息时,他还在不停地创作……所谓的“高效”,说白了其实没什么窍门。他有多年在生态环境基层一线工作的经验,具有极强的业务能力和新闻敏感力,更重要的是,他把一天24个小时用到了极致——晚上经常写稿到凌晨,第二天又会照常工作,他一个人的工作量,是别人的双倍甚至更多……
这么拼的郭运洲,其实已经52岁,家中还有83岁高龄的老母亲,孝顺了一辈子的他每周都要雷打不动地回家陪陪老母亲。疫情开始后,大家连周末都在工作,他只能晚上回家看一眼老母亲,再匆匆赶回单位。“我们挡在前面,家人就能平安!”疫情期间,郭运洲和大家一起坚守阵地、毫不退缩,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能赶快过去,他能回家陪陪母亲……
“小女子”的“大能量”
疫情期间,宣教中心教育活动科承担起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的繁重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科室只有一个人。
高莎是教育活动科科长,见过她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太瘦了!”她身体虚弱,需要长期吃中药,但她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小姑娘却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她主动请缨,毅然决然地投入“防疫战”,当起了生态环境部门的防控宣传员。
为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她坚持每日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发送疫情防控短信,张贴个人防护公益海报,利用视频交流会、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联络环保志愿者、各级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不断充实、扩大疫情防控的宣传队伍。
绿色学校是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莎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和中小学生加入到疫情阻击战的队伍中来,利用剪纸“防疫手册”、绘制疫情防控手抄报、录制防疫科普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疫知识,筑起防疫长城,共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师彦文老人是石家庄市的一名环保志愿者,经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推荐,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疫情期间,高莎积极与师彦文老人沟通对接,年近八十岁的师彦文老人积极参与,满怀激情创作了百余幅抗疫漫画,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助威。
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宣传不间断,环境教育有亮点,电视报刊、新媒体平台、公众号朋友圈,总能看到环保志愿者的身影;触目所及之处,总有人在做防疫科普宣传。而这些,都离不开高莎这个“小女子”默默发挥出的“大能量”。
“总要有人去做一些事情,去改变一些事情,责任就在我们的肩上。”正在通过网络向绿色学校讲述环境教育课程的高莎平静又坚定地说。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接上级通知,为防止疫情输入,进一步做好异国异地返石人员疫情排查工作,现对国外或异地返石人员情况进行排查……”
春节假期至今,贾琳无数次接到这种突击性任务,早已习惯。她看下时间:21:50,她把通话音量调低,低声回复:“收到,立刻上报。”放下手机,贾琳看一眼两个熟睡的孩子,悄悄关上房门,开始逐一给同事们发消息、打电话,然后把收集到的消息整理填报。等她把资料发送到邮箱,时间已经悄然跳至凌晨0:00。
早上6:30,贾琳给家人做好早餐,轻轻关上家门,匆匆赶往单位。按照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防疫排查专班要求,她每天要做好中心的防疫排查,按时完成各类表格的报送。在大家上班前,她要做好宣教中心的消杀工作、收集所有人的行程轨迹。当天是周四,她要提前收集大家的饭卡去打饭,还要提醒各科室提交周工作总结……在大家工作之前,她就像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不能停歇。而这种状态,自防疫工作开始后,已持续几十天的时间,从未间断。
办公室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琐碎,在这个只有她一个人的中心办公室,贾琳承担了原本需要几个人做的事。办公室就像是宣教中心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做好一项工作不难,难就难在每天要坚持把各种琐碎的工作统筹兼顾,安排妥当,不出纰漏。她在电脑边贴满了密密麻麻的便签纸,把每天的工作按轻重缓急一一标注在便签纸上,每做完一项,便核销一项,把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作为宣教中心党支部委员,她不仅是中心班子的助手,更是党支部与普通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疫情的考验面前,这个小小的集体更像是温暖的大家庭,她用自己的周到和用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人,大家自发向武汉儿童医院、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和因疫致困青少年捐款,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纷纷主动请缨下县帮扶……
“我们是家人、是同事、是战友,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让大家安心工作,是我不可推卸的职责。”贾琳说,她是宣教中心党支部的缩影,而工作的秘诀,就是用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这是截至3月22日,宣教中心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成绩单。无论是在医疗废物处置的现场,还是在环境应急监测的阵地,只要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线,都有宣教人的身影。
他们用真实的镜头、细腻的笔触,讲述石家庄市生态环境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不只扛起了摄像机,更扛起了生态环境事业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握住更多的人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助力器、催化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在平凡的宣教岗位上,在这个春天化作默默无闻的春泥,没有孤芳自赏的清高,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满腔热血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犹如木棉,不曾张扬,抑或是香樟,终年不凋零,执着于最初的信仰,守护着属于生态环境事业的春天……
经常有人说:“你们也写写自己吧,你们太辛苦了”。作为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薛骁总是淡淡地笑着说:“全系统每一位同志都在战斗,一线的同志们最辛苦,我们只是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领头人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正是这个仅有6名正式人员的集体坚定的信念,更是他们对生态环境事业最厚朴的初心。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是“宣教精神”无声、无悔的传承。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夯实着今天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石,铸就着明天省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谱写着生态环境战线的华丽篇章。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