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火箭筒不一样,风筝才是阿富汗的图腾

文祺 西浦回音 2023-06-13




西浦回音

Echo of XJTLU 



AUG

15

SUDDEN

CHANGE

IN

AFGHANISTAN



《追风筝的人》

The Kite Runner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以拉枯摧朽之势,取得了首都喀布尔的控制权,阿富汗总统加尼已辞职并于当日晚间前往塔吉克斯坦,政府权力将移交至新的过渡政府中。


这两天许多人都在谈及一个词,“帝国的坟场”意指多个大国都曾在这里狼狈退场。但这样的他者化描述,却完全不足以体现阿富汗的困境与现状。















AFGHANISTAN



遥望历史,自1978年政变之后,阿富汗就陷入到不断的战争与动乱中。40多年来,这个国家再也没能拥有过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伴着新闻播报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又一次翻开了封尘多年的《追风筝的人》,与儿时的懵懂不同,心中感觉有什么东西翻滚着,最终却没有成文。




“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每到冬天的这个时候,

不论是塔利班的机关枪还是美军的火箭炮,

都没有办法比阿富汗人的风筝

更好的掌控他们自己的天空。”



在书中描写的那些年,斗风筝是阿富汗人最重要的娱乐。漫天飞舞的风筝在激烈的争斗下会变得越来越少,每一个风筝斗士最大的荣誉就是操作自己的风筝厮杀到最后。



不仅如此,战斗经常会从空中延续到地面上,当风筝线断掉的那一瞬间,这个风筝就不属于任何人,谁抢到谁就是赢家。斗风筝在阿富汗是一件充满社交属性的事情,不论身份,甚至作为一个家里穷得买不起风筝的孩子,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成为追风筝的人。


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追风筝的人》不仅仅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



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


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彰显出文学的无限魅力。不仅如此,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















Witness of history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检视阿富汗沦陷的过程,我们发现,最大的教训,是以极权追求乌托邦的危险,极端助长极端,最终它们在相互厮杀中完成了对彼此的哺育。


其实根据民调显示,阿富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它缺的不是温和的力量,缺的只是愿意为温和而战的力量。其实,岂止阿富汗面临这样的危险,在一个日渐极化的世界中,我们是否应该引以为戒?



当看着电视中的塔利班全副武装地走进喀布尔的街道,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感到唏嘘和无奈吧。


希望阿富汗能变得更好,统治天空的不再是火箭炮,而是肆意飞扬的风筝。



-END-

往期回顾:

平平无奇的暑假打工人日常

Hades-当王子变成西西弗斯

从“考试周破防”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