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贷+中年失业,刷爆朋友圈的深圳男子能给中产阶级什么启示?
这两天大大君的朋友圈
被这样一条消息“热热闹闹”的刷了屏
《深圳两套房,却陷入失业与财务危机,这个中年男子做错了什么?》
▼
不难看出,文章中所提到的“中年危机”“中产阶级焦虑”“二胎”“买房”等话题已然成为了各方讨论的焦点,但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此事也是如此。到底是件什么事儿,在这就给大家附个原文:(如果你说你还没有看过,那恭喜你,你还是个年轻人,或者你的朋友很年轻,还没有中年危机的后顾之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11年生了个儿子。
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一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
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大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
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十年来在公司获得的收益已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企业成本压力同样很大。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
(向上滑动看全文哦)
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全文
没有关系
大大君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总结
▼
文章中描摹的是这样一幅群像:75年至80左右出生,2000年左右毕业,定居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结婚生二胎,贷款买两套房,买20万以内的车……原本看似风光的中年却突然遭遇到了强冷空气——公司要优化34岁以上老员工。泡沫搭建起来的浮华霎那间面临着崩塌。
前几年流行屌丝 这两年流行中产
屌丝用自我矮化实现精神胜利
中产用心理焦虑迎接迷茫的未来
▼
而流行趋势的变化在讲述着
一个事实
精神胜利法已然失效
阿Q们终究没能真正地笑起来
焦虑已经成为当下中产阶级的情绪常态
”有些时候,有些话,要从有些人口中讲出,你才觉得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无可反驳,为了一探究竟,南都记者(nandusz)走访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走访了经济学者和专家,希望给大家解开些什么……
姓名:Pinko
公司:某跨国电气公司
工作年限:很多年
自己公司茶水间已被“中年失业”等话题轰炸,人们焦灼急促,愈发让人无法好好在办公桌前好好对待文书工作,“思前想后,避免的途径似乎只有减少固定投资,及时行乐。“
她认为,如今的中国社会早已被逼的没有任何“投资避险”渠道,拥有的只是步步后退,在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
中产危机的背后是社会体制的痛点
此前,2016年7月9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文章是《2.25亿人踏入中产阶级,让中国执政者担心》。文章指出,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发展与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从198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2.25亿。”在文章中,中产阶级被称为“节节败退”。
中产危机,焦虑的是财富被稀释。商业社会的到来,崛起的新中产阶级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消费观、职业观。他们会选择去日本买马桶盖,他们会更看重职务性收入以外的财产性收入。这种对财富积累方式与处置方式的改变,是没有人教的。对于这种无经验的未知,带有焦虑是正常。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如《节节败退的中产阶级》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中产阶级对现状是不甚满意的,他们担心养老;他们担心因病返贫;他们担心房产权得不到保证……”而光芒背影的阴影直指社会制度的痛点,在高速成长的高速商业体中,我们的教育体制、医疗体制、养老体制的创新在何处?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又在哪里?
如果不能对抗这一切,能够做到的似乎也只有“慎独”了,做好自己。
在“中年危机”这个词中
我们看到了危机
但还有一个代表时间的词语“中年”
一如那个“88年”中年妇女一样的形容
触发着我们脆弱的神经
中年危机的背后是对时间的恐慌
中年危机是一直都有的。不再胶原蛋白满满的肌肤,不再挺拔的体态,不再猖狂随意。那种对青春的怀念,对似水年华的追忆,情理之中。
但是,为什么现在谈及中年危机似乎更加严峻。因为有知名企业“优化34岁以上老员工”,因为有单位招人看到有经验的80后会质疑,“你会不会有路径依赖?”
就像马化腾的马氏建议:“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一样,在当下的时代,已经没有完美可能。我们不怕犯错,我们怕的是你不错。事实上,更悲催的是70后、80后犯错叫犯错,90后犯错,那叫试错。
就像有人说的
有时候 你根本没做错什么
不再年轻本身就是一种错
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过度强调了时间的货币属性。我们用成功学的眼光去看待时间,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创造价值。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有投资人表示:
70后的一律不投,除非是科学家;80后的创业者,不读书的一律不投,90后的创业者,敞开心扉投。
”年轻就是有了价钱
姑且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创造价值
人也就因此产生了不同的
“化学反应”
● 慌张度日派: 如Pinko一样悲观的白领:在茶水间聊聊八卦,看看是否又有公司中层被架上高台,一不满意,就被边缘掉,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 负隅抵抗派:在通信公司10年以上的老员工龙十三,有着自己的九字真言:
“职业规划、分散理财、购买保险”,在龙十三看来,年龄增加,成本上涨,并不成为变边缘化的理由。
● 气定神闲派:在通信公司销售部门工作,已经35岁的王俊认为:“更早需要开始接受理财投资,形成健康理财观念,做好总体收支表以及月度现金流,看看积蓄与负债情况是否健康,能否抵抗一定的意外以及短期事业带来的冲击尤为关键。”
或许一切没那么糟糕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的
让制度创新多一点点
因为这些中产阶级面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决定者中国的未来
于是 我们迎来了“优化危机”
优化危机的背后是改革下半场的开启
“优化危机”,我们的父辈也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经历过,那时候,我们称之为“下岗”。
我们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经历了新一轮的“下岗”。准确地说,这么年轻。34岁以上老员工,这个梗就像是“金正男被杀”一事中“1988年的中年女子”一样,让人哭笑不得。
按照一般来讲,23岁左右大学毕业的年纪来看,34岁老员工也就是10年工龄。父辈们那种一辈子效劳一个单位的“愚忠”已经不再被需要了。不是说好了风雨同舟么?不是说好了患难与共么?当你大义凛然地说,“即便是注定沉船,也我愿意跟你一起沉”,企业却踢出一脚去,“快点滚,我可以晚沉一会。”
互联网时代来了
人们习惯了喜新厌旧
这个时代也跟着变了模样
互联网时代下,于企业而言,再新锐完美的商业模式可能两三年后就是被写入“大败局”,世事变幻已很难被看透。于个人而言,面临着的就是职业能力的变革。当你在上半场所向披靡的时候,你的职业能力还能应付彼时,但是就在你沉浸在自己的逐步建立起来的成就之上,世界已经改变。
当跨界已成常态,当斜杠青年早已完成了职业的圈地运动,当人工智能觊觎你的工作岗位……固守在传统职业思维中在传统职业形态里获得既得利益的中产们,倘若没能在事业辉煌的顶点摆脱路径依赖,又要如何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
或许前文我们所说到的
气定神闲派王俊的真实经历可以引起你的深思
1
你要进步
“这本身就是个持续进步的职场,作为个体,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必须掌握特殊技能,要让你个人具备不被替代的属性。特别是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能让公司细化的分工变得慢慢偏离主线,要时刻把握最关键的位置。”
2
理财不能冒进
足够一次性买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全额贷款,因为车贷利率远远低于理财收入,而你拥有一套房产之外,也不要急着再度入手二套。为何要让压力变大,风险变高,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在每走一步棋 斟酌精心思考
让王俊规避了很多风险以及潜在爆发恐慌
这或许是他的应对策略 而他也相当自信的贯彻之
……
你又希望选择怎样的生活呢?
anx
A
ious
中·产·焦·虑·症
你鲜衣怒马地进入了中产,也悄然无声地进入了中年。科技时代的变迁,行业模式的式微、职业思维的转变、消费观念的迭代……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各种危机叠加在一起,在没见中场休息,下半场说开始就开始,连个哨声都没有。只剩下你我裹挟在理想的彼岸与现实的此岸之中焦虑。
现在
回头来看 我们开篇提到的那位男主人公
有的人说他要的太多
可是换角度看
人长期奋斗 要的多并不可耻
于长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更关键的问题是现代化设计不合理,高速发展之下并没有优化发展生存合理性,并不考虑个体生存状态。“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中,并不从个人自由选择为前提,GDP上去了,这并不是个体选择结果,每个人在大格局下都生活得不自在。生活中呼出充斥着不合理现状。如果社会发展没有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抗击危机能力会变弱。只有等待时间里,只有磨合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这样的焦虑方才不复存在。
中产 中年
是大部分人在人生路上都会经历的阶段
其实
不需要强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怎样舒服 怎样适合自己
只有自己才知道
毕竟
“鞋子合不合适 只有脚知道”
*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可在底部留言评论~*
南都记者 徐异菲 黄璐
深圳数千辆共享单车被收缴、锁入市政公共自行车仓库!到底惹了谁?
今日更多深圳大件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爆料拨0755-82121212
点左下角看更多深圳大件事,有种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