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创飞地治理模式!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将面临这三大挑战

傅静怡等 深圳大件事 2019-03-30


今天

最火爆的一个词

当属:深汕特别合作区

就在今天,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



在其他城市“租借”来一块土地,这块地甚至不跟深圳接壤,要越过惠州去,才能到达这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


形象一点说

这是深圳的一块"飞地"


那么

“飞”出去的经济模式到底有什么意义?对于深圳和汕尾来说各有什么好处?建设了7年多又实际遇到了哪些瓶颈?此次再挂牌又会带来什么新格局?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

"飞地模式"实际上是个探索过程


鲘门镇。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究竟它的意义何在?

它不仅开辟了国内的先河,正和它的目标一样“奋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这三个“首创”背后是关于下一个阶段经济模式的深层探讨。


01

"飞地模式"探索多赢


这些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出现,经济上带来的“飞地模式”越来越多。


由于资源分布与开发、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疏散等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将一些特殊地区划归与本地区并不相连的另一行政区,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型飞地。


鹅埠镇。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举个例子

比如上海市在江苏、安徽等地的农场、工厂、矿山等,既缓解了土地紧缺的压力,又带动了飞地的经济发展。


回到广东省内来说

哪怕在同一省份里

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

发展速度也有着质的区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范钟铭曾参与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前期研究规划,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也持续关注。


2011年初,酝酿多时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包括汕尾市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四镇共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范钟铭回忆,当时提出深汕合作的初衷,实际上是要缩小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之间的差距。


“广东省内的差距甚至比全国的差距还要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怎么建立区域之间的的发展合作、帮扶策略,我们当时还提出了通过人口和产业政策来试图破解区域的差距。——范钟铭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深汕的这种飞地模式

还是解决深圳"大城市病"的一种探索


由于深圳缺少产业用地,尤其是新兴产业、重型产业,如港口、能源、海洋捕捞、海洋生物产业等都缺乏空间支撑。


而汕尾拥有的港口条件和海岸线条件具备开发资源的潜能,对于深圳的地理空间构成了互补关系。


02

"飞地经济"遍地开花,示范案例却不多


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说,“飞地经济”的兴起确实是一种历史产物,近年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也有效解决了大城市土地供应不足、小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协调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飞地模式”依然是一种“未来模式”,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



03

"三个首创"背后有"三大挑战"需解决


最新的方案中

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目标的提法也发生了变化


把行政管辖、规划建设、社会事务等方面,都交由深圳管理,看上去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方向进行调整的一小步,实际上却是整个机制体制的一大跨越。


意义是什么?

这也从根本上使得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别于其他“飞地经济”,而成为国内的首创者。


此次提出的“三个首创”包括:


❶ 奋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

❷ 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

❸ 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兴贺分析,实际上背后的挑战很多,“三大挑战”分别是:


❶ 在经济上就有如何平衡地方支出重大财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实际收益?

❷ 如何突破行政界线作出飞地模式治理样板?

❸ 如何解决飞地农村城市的相关问题?


深圳迈出去的这一步,也是在履行她先行区的使命。


范钟铭则认为——


❶ 深圳既有的经济特区已经成功市场化发展,未来将更加强调市场化的引导作用。因此深汕特别合作区也将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形成未来的发展框架,这是此款飞地模式较之其他地区尤其不同的点。


❷ 深汕特别合作区虽然是新区,但其发展一定和深圳的经济特区是联动的。


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做大,而是缩小它和深圳之间的经济差距。


04

除了"飞地"模式值得探讨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眼见高楼起,眼见浅滩变深港

小镇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人们的命运也被改写


深圳来的拓荒者


吴倩宇是广东特建发东部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的部长,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负责深汕合作区和汕尾的项目,其母公司是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吴倩宇,她所在的公司是较早来到合作区的企业之一,从小漠国际物流港建设起步。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在吴倩宇的名片上,印有两个办公地址,一个位于深圳福田区,一个位于汕尾深汕合作区,这表明她的工作时常需要往返于两地之间。


用她的话说

这就是一种"飞地模式"


我们都是从深圳过来的,带来了深圳的经验和资金,用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经验建设这里。


在深汕合作区,的确可以看见很多深圳的痕迹。漫步在深汕合作区管委会片区附近,许多楼顶上立着深汕水资源公司、华侨城、深圳市政院等单位的招牌。还有许多深圳来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等,充满了深圳的味道。


截至2018年11月中旬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城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其中61个来自深圳。


吴倩宇所在的公司算是比较早来到合作区的企业之一,从小漠国际物流港建设起步,特建发东部公司先后参与了东部大厦、鲘门站前广场及交通场站、深汕湾科技城等项目的建设,累积投资超百亿。


在公司成立不久,吴倩宇就来到了深汕合作区,她将自己和同事们定位为拓荒者,参与见证了合作区从零到一的过程。


吴倩宇还记得,自己刚到深汕合作区时,在生活上很不方便。


买瓶矿泉水都困难。


加完班不敢回宿舍,因为没有路灯。现在不光有生活超市,还有书吧、健身房、干洗店等,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就算到了晚上12点半,整个管委会片区依旧灯火通明,人气越来越旺。


吴倩宇的同事的年龄基本都在32到34岁之间,来到深汕合作区“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她认为,深汕合作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有这么大一片土地,有这么多的项目可以去做,作为拓荒者,可以在这里快速地提升自我,很有成就感。


鹅埠镇。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归乡的游子


与吴倩宇不同,陈水潜是深汕合作区的土著。当他再次回到家乡,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总都能给他带去震撼。


以前这里最高的楼只有七层,现在东部大厦147米,绿地中心200多米。


小漠镇。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2017年10月之前,陈水潜一直都在东莞工作,从事金融和债券行业。随着深汕合作区的发展,他感受到了家乡发展的机遇。


“这边要大发展的话,很多行业都处于空白阶段,不像大城市那样几乎所有行业都有领头羊在控制,没有硬实力是很难得到发展机会的。


回到家乡,陈水潜进入深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工作,担任综合部主任。由于工作的原因,陈水潜接触到很多应聘者,他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回到家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深汕合作区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机会,曾经贫穷落后的城镇还有很多空白市场,在陈水潜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



洗脚上田的农民


我们家算是第一批被征地农民。


叶枫告诉南都记者,土地被征收了之后,自己筹备做了点小生意。12月5日,他投资了3万多的小店开张了,店铺30多平,月租金2500元。他告诉南都记者,虽然挣得不多,但勉强足够自己一家生活。


叶枫对合作区的建设有着自己的忧虑,他认为:


虽然比以前有钱了,但因为没有了地,每用一分钱都要思前想后。


与之相印证的是另一家店铺的老板叶海平,他告诉南都记者:“小店的租金,以前三年交一次是36000,现在一年就是31000。”


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家店铺的老板叶海平。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相比叶枫的忧虑,叶海平则对合作区的建设充满了感激之情。


今年买了车,房子是自己盖的。


他告诉南都记者,政府征地之后给了补偿款,村里也分了地,他盖起了三层的楼,有200多平方。


2011年,深汕合作区管委会招人,叶海平的妻子得到消息前往应聘。叶海平十分看好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他回忆当年管委会的所在地是自己放牛、抓鱼的地方,如今高楼平地而起,水泥路取代了黄泥路,还有了路灯,晚上散步也方便。


他相信随着合作区的建设,会有越来越多的多人来到这里,带动当地的发展。


鹅埠镇。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曾经属于汕尾的四个镇

正迎来发展的新阶段

当地人常说

汕尾汕尾,尾巴的尾。

形象地说明了

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各格局中

汕尾长期处于末尾

而深汕合作区建设

能否割掉这个尾巴

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

👀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张馨怡 肖云龙 见习记者程洋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编辑:雷宇

✪ 高颜值“半马女神”夺冠!3万跑友撒欢最美赛道,今天的深圳超燃!

✪ 快讯!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揭秘深圳第10+1区,体制机制有重大调整

✪ 《2019大件事日励》开售▐  用完这本创意日历,我终于学会做减法


点左下角看更多
深圳大件事
信息对你有用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