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最难啃旧改:49名业主苦等中离世,十年困局如何破解?

张一鎏,孙雅茜 深圳大件事 2019-08-06

近年来

深圳旧改脚步越来越快

白石洲等旧改项目加速推进

四十而立的深圳,正焕新颜

但并不是所有的旧改

都大步向前


深圳的木头龙旧改项目

经过了10年仍未实施

至今停滞不前,100%签约无望

在等待的这些年间

更有49名业主遗憾离世



这道深圳城市建设的伤疤,就是位于罗湖区爱国路的木头龙小区旧改项目。“十年改不动”,成了市民提起木头龙的第一印象。


木头龙小区始建于1980-1982年间,占地面积约为7.7万平方米,拆迁房屋栋数共61栋。自2010年列入市城市更新计划至今已逾9年,由于4户业主未签约,项目仍未进入实施阶段。已签约的1336户业主,因为项目迟迟无法推进而有家难回。



这十年的时间

意味着什么?

对于部分业主而言

是一道伤疤,是一道难题。


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家


十年了,对于木头龙小区部分业主而言,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霾从未散去。有的甚至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旧没有实现住进新房子的愿望。


据统计,目前,木头龙小区仍有230多位68岁以上的高龄业主,其中80岁以上的接近80位。



故 事

0 1

“我们真的没有家了。”



对于木头龙业主邓叔来说,“何时能回家”成了萦绕他多年的“心病”。更让他难过的是,原本跟他一同居住在木头龙小区的双亲,再也回不到这个曾住了三十余年的家。


作为该小区最早一批签约的业主之一,邓叔同父母在2011年搬出了小区。按照原本的计划,2016年一家人就可以回到木头龙,住上新房子。


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九年多过去了,“回家”仍显得“遥遥无期”,甚至成了不能提起的词语。


—“拆了吗?”

— “快了。”

—“现在什么样子?”

—“在挖地基。”

—“盖好了吗?”

—“在装修,就快能住了。”

……


“每每去看望他们,都会问起这件事,我一度都不敢回去看他们。”邓叔不得不用谎言来掩盖真相。


邓叔


2018年,邓叔的父母相继离世,临终念叨的仍是“回家”。“不仅他们遗憾,我更是心痛。让父母在漂泊中离世,我这做子女的,怎么能不自责,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提起父母,邓叔不胜唏嘘。


如今,邓叔也已至古稀之年,眼神明亮但是已显疲惫,“人生没有几个十年,我们也老了,不要等到我们都要走了,木头龙还是现在这样。”


曾几何时,邓叔想的是新家如何装修、布置,如今,他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带着父母“回家”。“救救木头龙吧,我们真的没有家了。”





故 事

0 2

“膝盖跪到烂” 仍没完成心愿



住上带电梯,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周边有学校、老人中心、活动中心的新房,是陈阿姨给家公的承诺,但随着老人的离世,这个承诺已经不可能兑现。当遗憾有了永远为注脚,无论对于亲朋好友还是多年旧邻而言,都难以接受。


“不能说,一说眼泪就流出来了。”还未开口,今年70岁的陈阿姨就已经一脸泪水。木头龙旧改项目开始立项的时候,她的家公就已经80多岁了,为了方便项目推进,一家人第一批签约,随后搬出了木头龙。由于条件限制,身为客家人的家公只能回到龙岗祖屋居住。可没想到,这一住再也没回来过。直到96岁高龄去世,家公也没有能见到新家一眼。


陈阿姨


“为了能让项目快点推进,我一家一家去求尚未签约的邻居们。”陈阿姨说,为了能让家公早一点住上新房子,她为这些邻居上门送水果、送月饼,一遍又一遍的做工作。


“为了未签约的业主跪到膝盖烂,想到就心酸。”但是最终,陈阿姨也没能实现家公的愿望。


十年时间里,陈阿姨自己也从50多岁的中老年“熬”成了年过六旬的老人。心心念念的新家,依旧看不到。“什么时候才不用过‘晚上睡在简易床上,白天起床还要把床铺收起来’的日子?我无数次地问,但是没有答案,只能眼睁睁望着已经开始有裂缝的天花板。”




故 事

0 3

躲藏房东“突击”,只怕再被赶出门



木头龙里居住的很多人,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调入深圳特区的第一批“来深建设者”。为深圳建设贡献大半生后,他们的晚年,却不得不因为木头龙旧改,而被迫打上了“有家难回”的“漂泊”底色。



陈先生的父母——木头龙业主陈叔和杨姨在2011年开始了他们“漂泊晚年”。“故土难离”的热爱与临近医院的安心,让这对老人拒绝了儿子同住的邀请,就近租房居住。


“他们住惯了,而且附近有医院,我父亲多次心梗也正是因为离医院近,才能及时抢救回来。但是我眼见着他们二老因为这一点点的顾虑,遭受了太多的艰辛。”陈先生说道,“很多房东担心他们身体不好,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能够顺利租到房变得特别困难,每次都是我们租房给老人住,还要被人质疑不孝顺,各种心酸难以用语言表达。”


陈先生


说起这件事,同为木头龙小区业主的史大姐就亲自目睹过陈叔、杨姨的尴尬。


有一次陈叔生病,刚从医院就诊回家趟在床上休息,正巧遇到房东上门,老伴杨姨赶紧把正在病中的陈叔叫起,藏在房间里。史大姐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当下就问了杨姨,答案却让她难过得当场留下泪来,“杨姨说,害怕房东看见他有病,不让他们住,再把他们赶走。如果木头龙旧改能够如期完成,他们哪需要这样。”


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时常搬家的劳苦奔波,多年漂泊的居无定所……这种从身体到精神的双重考验生活,陈叔和杨姨一过就是8年。


8年间,这对老人还一直在为早日回迁,住回自己家而来回奔波,带头、劝说邻里,只为“回家”。2018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遗憾。


陈先生表示,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能早日依法介入,加快项目推进,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近十年的有家难回

对长者而言

是一场“看不到头”的等待;

对于孩子们而言

则成为了成长路上

一道“凭空降临”的“难关”


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


十年间,有人从孩童变为青少年,有人从青少年走向成家立业,那些经历的痛苦,过往的心酸,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上学难

求学奔波,起早贪黑挤地铁


木头龙小区紧挨着翠竹小学和翠园中学,对于原本居住在木头龙的孩子们来说,“上学”不过是5分钟以内的步行路程,但在拆迁安置被迫搬家之后,孩子们的上学路变得坎坷许多。


今年79岁的王姨是三十几年前第一户搬进木头龙的业主。当年,她看木头龙二期、三期一点点盖起来,人们一户一户搬进来,王姨是木头龙小区的见证者,更对整个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


10年前,在听到改造消息后,激动开心的她给孩子做工作、给邻居做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让木头龙的旧改早日完成。


为了方便孙子上学,签约后王姨一家搬出木头龙小区在翠竹附近租房子住。但由于房租飞涨,无奈之下只能搬到布吉居住,小孙子每天搭乘地铁上下学。不仅要早早出门,更要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王姨


“我觉得孙子好可怜,每天早上挤着去上学,出门都是哭哭啼啼,不愿意去。”王姨说,因为家越搬越远,小孙子上学放学不仅挤车过程痛苦,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小孩子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晚上不够睡,如果不是旧改推不动,学校近在咫尺,不需要来回搬家,也不用挤来挤去。”


每天都回木头龙看一看,成了王姨10年以来养成的习惯。


那个原本没有大人一半高的小孙子也长成了小大人。看着眼前仍是一片废墟的“旧居”,王姨感慨万千。“我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住过电梯房,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住进电梯房,有个不用再爬上爬下的幸福晚年。”



结婚难

婚房成泡影,一家人被迫蜗居


除了上学难,对于很多想要依靠木头龙旧改后的新房子做婚房的人们,也经历了“结婚难”。新房迟迟未见,婚房只能是“镜花水月”。


对于原本居住在木头龙的史大姐而言,最难过不是租房居住寄人篱下的心酸,也不是房子又小又破、难以邀请亲戚来做客的孤单,而是给儿子准备一套新房结婚的愿望落空了。


史大姐


在儿子五岁的时候,史大姐就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她一个人将孩子带大,倾注了无数心血。眼看儿子成人,也与当时女友谈婚论嫁,史大姐打算等自家在木头龙旧改的这套新房建好,就送给儿子当婚房。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9年。


儿子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想象中漂漂亮亮的新家,依旧没有影子。“唯一的梦想破灭了。”史大姐说。


至今,史大姐和儿子一家仍分别租房居住,光她一人在过去九年就搬了七次家,各种心酸无处诉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要早日打破这个局面。个别业主拒绝签约,伤害的是我们1300多户已签约业主的集体利益,就让我们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吧”。



邻居们的经历,让同为木头龙业主的陈叔感慨良多。


总结起木头龙项目从2007年开始意愿征集到如今的12年历程,他用了四个字:有喜有忧。喜的是通过市场运作,木头龙1340户业主到2018年中未签约者只剩下了4户,忧的是就是这4户,一年多来一直没有突破。


“项目等死就是业主等死,希望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介入,尽快破解难题。”陈叔呼吁。




养老难

耄耋患癌业主盼新家


对陈叔和杨姨来说,没能见到新家一眼的遗憾已经无法弥补,而对于已过已经80岁高龄的钟爷爷来说,“何时能搬回木头龙住上新家已经成为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从1984年调来深圳后,钟爷爷就和家人一直住在木头龙社区。当初签约之时,钟爷爷便积极响应成为第一批签约的业主之一。“旧房变新房是一件好事,我自然坚决支持。”回忆起当时签约的场景,钟爷爷仍历历在目。


钟爷爷


没想到这条旧改路,已经走过了10年。如今,钟爷爷已至耄耋。


现在的他,依旧坚持着几乎每天都回木头龙,看一看已经被打碎玻璃拆掉窗户的老房子,再劝一劝不愿签约的老邻居。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已经苍苍白发、看起来身体硬朗的爷爷,实则已身患癌症,在等待新家的10年中,前后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对他来说,生命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但100%签约率的硬指标和个别始终难以谈判、不愿签约的业主,却让他的愿望年复一年的落空。


“都已经99.7%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钟爷爷不甘心地问。



专家说法:


木头龙项目涉及众多公共利益

产生重大社会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介入迫在眉睫


两年前,在“旧住宅区更新项目僵局破解之策”研讨会上,旧改专家耿延良与颜雪明了解到一组数据——


两年前,木头龙的签约率达到98.5%,仅剩20户业主没有签约,有30多位业主在等待回迁的过程中相继离世;


如今近2年过去了,木头龙的签约率为99.7%,剩下没签约的业主还有4户,而在等待中相继离世的业主人数已经增加到了49人。


“两年时间过去了,木头龙旧改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中房协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城市更新协会创始会长耿延良指出——


仅仅因为4户业主拒绝签约,导致项目陷入了僵局。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带来了项目可能烂尾等高风险,这超出了一个更新项目的问题,已发展演化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耿延良看来,木头龙旧改立项初衷是为了改善木头龙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且该项目规划有5万多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和1万多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涵盖教育、医疗和文体多个方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涉及众多的公共利益。“依法尽快介入破解目前困局,不仅关系到已签约的1336户业主合法权益的保障,也关系到城市配套的完善,更是考验政府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能力。”


“当绝大多数人都同意重建,期盼新的家园的时候,极少数人为了自己的私利,置绝大多数业主的利益于不顾,既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也不具有任何道德上的正当性。” 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颜雪明表示,我国物权法第76条规定,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2/3以上的业主同意,这说明不存在个人所谓的绝对权利。


“1300多户业主长期流离失所,已产生重大社会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无疑是急需保障的更大公共利益。”同时他也指出,事已至此,有关部门依法介入是最有效率也是最大公约数的解决方案。


“由于项目久拖不决,社会风险在不断累积,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政府介入迫在眉睫。” 两位专家呼吁,面对木头龙旧住宅区更新项目困局,有关部门要有主动作为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采取行政征收等多种有效措施,破解重大历史遗留难题,及早防范和化解重大社会风险,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保障重大公共利益落地,切实推动城市安全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文:张一鎏 孙雅茜

图:刘有志 胡可(业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唐泽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