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6大关键词解密发展布局

傅静怡 深圳大件事 2020-01-27

2020年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


回首每一个十年,都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一面见证着经济数据不断攀升,城市文明不断更迭,另一面破题发展进程中的供需矛盾,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在过去的2019年,深圳经历了迎来“双区利好”高光时刻、全球招商大会开启下一个产业十年、大手笔投入改善教育医疗资源、催生“现象级”楼市爆发……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年,给深圳的未来埋下了重要伏笔。


深圳夜景


而在进入下一个十年的当下

进入“不惑之年”的深圳

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最终如何破题?

未来可能走向哪里?


直面40岁的深圳,即日起南都将推出系列报道,用“问政”的方式切入深圳的产业、住房、教育、医疗、经济、治理等维度,了解一座城市的运转。



 第1问 

深圳产业之路要怎么走?



2020年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深圳开了一场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这场大会可以看作是“深圳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的决心,是点燃科创工作者热情的“第一把火”,亦可以看出深圳产业创新的风向标,集中在先进制造、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


深圳主官在提到科技创新时,用了“种玉米”的比喻手法,称——



科技创新不是‘今天种瓜、明天得豆’,大家都想吃爆米花,如果不去播种、不种玉米,没玉米怎么有爆米花?


资料图:2019年高交会


如今,科技创新可以看作

是深圳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一头维系着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头牵动着城市达成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


在知识创造财富的未来,深圳每年拿出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还整备了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规划36个功能片区,涵盖总部基地、先进制造业、科研教育、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人工智能、海洋产业等多个领域,让优质的项目到深圳有地可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深圳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仍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仍要解决 土地制约 的问题,深圳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想要满足所有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深圳这样有足够财力支撑的城市,也只能有选择性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而这需要前瞻性的眼光,把试错成本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配套政策的合理性也决定了成败,法律的配备、政策的力度、监管的手段,缺一不可。


资料图


 第2问 

深圳如何保障居住需求?


深圳是一个超大城市

也是一个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

产业的发展带来人口的集聚

人口的到来带来居住的压力


据统计,2019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量突破320万平米,摆脱了连续两年在300万平米以下徘徊的局面,同比增长26%,成交套数达到3.3万套;


二手住房成交套数达到近6.8万套,同比增长11%。


到了2019年年底,楼市微调“三部曲”调整豪宅税解冻深汕合作区购房政策公寓取消“只租不售”,使得深圳楼市“翘尾”行情很明显,11月新房住宅和二手住房分别成交3196套和8013套,同比分别增长61%和92%,二手房成交量创2016年4月以来新高。


资料图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有人看涨,有人担忧

深圳楼市是否要朝着香港的路径走下去?

未来房价还会不会升?

刚需还能不能买得起房?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


深圳楼市调控“三部曲”,目的就是让房子流转起来,鼓励大家买房和换房,促进供销两旺,带动土地供应和成交,促进区域开发、互联互通,在稳定经济的同时,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

在落实“房住不炒”的问题上

深圳也有着自己的全盘计划

在重塑整个城市的住房体系


❐ 深圳市政府2018年出台政策,提出系统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 2019年,深圳宣布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


位于原特区内的公共住房项目毛坯房售价处于4万-5万元/平方米区间,最高售价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平方米;


位于原特区外的限价人才住房项目毛坯房,普遍处于2万-3万元/平方米区间,最高售价原则上不超过4万元/平方米。


对深圳来说,市场化发展与居民基本住房保障之间的平衡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尽快完成转化,还是城市的难题。


资料图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第3问 

深圳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有了产业,吸引了人才

住进了房子,就要考虑到教育问题


不久前曾有媒体统计过,深圳每年都在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小学344所,普通中学390所,但预计到2020年,每年学位缺口仍达到4-6万个。


所以对深圳来说,补齐教育短板是当务之急。


资料图


2020年1月,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及《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行动方案(2020-2025年)》(简称“《方案》”),通过市政府审议并将正式发布。


针对高中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方案》提出——


分阶段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未来3年,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达到53%,高中在校生达到27.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8万人。


另外,按照规划深圳还将新建4个高中园,每个“高中园”预计将建设3个公办高中,选址分别在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其中前三座计划在2022年之前建成。


 点此查看详情▽ 

最新方案曝光!深圳公办普高学位将翻番,6年内录取率或超56%


(点击查看大图)


这可以看作是又一张“军令状”

背后是深圳官方下的大决心


但要注意的是,除学位外

目前教育焦虑还来源于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教育乃百年大计,国内的教育强市背后无不有着厚重的城市积淀、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稳定的师资输出,尤其是师资的问题,深圳需要在短时间内补齐师资的缺口,不光要吸引到名校名师,还要有“自主造血功能”。


资料图


 第4问 

深圳何时能补齐医疗短板?


对于深圳这样一座年轻的城市来说

破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比国内大多数城市都来得迫切

任务也更繁重


资料图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医改十年,日前深圳市卫健委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初见成效——


❐ 数据显示,深圳医疗机构次均医疗费用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上下,其中门诊均次费用为278.5元,住院均次费用为11367.8元。


❐ 近年来,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下降到14.42%,远远低于全国28.8%的水平。


❐ 此外,在降药价的问题上,深圳通过实施药品集团采购、“4+7”药品集采等方式,减少市民用药负担


下一步,还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依托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专科疾病防治中心。


资料图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尽管深圳一直在大力补齐医疗短板,但是基础薄弱上的差距依然要正视。三甲医院少、重点学科少、医学院校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优势资源不足并存成为现实制约。


和教育一样的问题在于,这些软硬件条件在短期内都难以得到解决的,财政给予的支撑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更多的问题还有赖于时间来解决。


 第5问 

深圳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到民生

再从民生回归到经济

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圈

环环相扣才能高位运行


根据深圳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4%和66.0%,这一组数据说明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仍处于上涨阶段,且涨幅不低。


资料图


一方面是深圳的后劲可期,另一方面对标要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深圳的经济数据还要找到更多的增长点,实现GDP“保7争8”。


首先作为全球城市

深圳还需要进一步重视服务业


2018年深圳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8.8%,而2019年前三季度数据则攀升到了60.2%。


但和伦敦、纽约、中国香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3座城市的服务业占城市GDP总量比例均超过90%。


与此同时

深圳金融领域发展也存在短板


深圳金融资金总量规模较小,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健全,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金融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都是制约深圳金融领域发展的短板。


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三产业和市场规模上,深圳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来看,深圳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不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改善这一现状,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定位,也十分重要。


资料图


 第6问 

深圳该怎么治理城市?


最终来看,人才是一座城市的主人公

所有的成绩都是人干出来的

所有的辉煌也都是人缔造的

未来的城市治理也要和人的需求适配


在这一点上,深圳这座城市整体呈现体制负担小、年龄结构轻、创新意识强等特征,具备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


而对于城市的规划,从过去的“小政府大市场”到如今的“共建共享共治”,城市治理的内核始终是不变的,是要随着城市的需求而变化。


资料图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深圳副市长王立新日前在出席南都口碑榜活动时提到——


❐ 2019年高质量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8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3.1万个以上,未来3年计划再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公办高中学位6万个以上


切实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5家市属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基层医疗集团专家进社区100%覆盖公立社康机构;


着力打造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建成长者食堂和助餐点149家,敬老优待政策力度全国领先,高龄津贴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资料图


与此同时,王立新还提到了这些点

值得我们关注

*上下滑动查看*

☞ 深圳正在持续改善居住条件,2019年筹集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8万套,5年内将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0万套;


☞ 不断提高市民出行满意度,建成8条轨道交通,新打通18条断头路,“十横十三纵”路网结构更加完善;


☞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升级改造各区标杆农贸市场,在全市74个街道建成“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分两批推出80个“圳品”;


☞ 大力推进智慧民生,推出200多项秒报秒批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引进、企业和个体户注册登记秒批改革;


☞ 积极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前一年建成“千园之城”,茅洲河全流域45个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成,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正式开放。


深圳要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一方面是在民生上加码,另一方面也注意到,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文化内涵和底蕴的支撑。与此同时,怎么找到制度上的衔接点,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城市治理,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解局 

40年时间节点上看发展

城市建设要找回初心



在40年的时间节点上看深圳,也看全国城市的变迁历史,每问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是要找回一种初心,问深圳过去的发展奇迹,也问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住房价格过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全等“城市病”凸显,考验着我国各大城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资料图


可以看到的是,下一个十年的赢家,首先是要有担当的人。敢于顶住一些压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坚持,这份坚持一方面来自于对城市的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民间的呼声。


而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下,深圳的未来不仅仅有赖于决策层的政策支持,接下来如何落实这些政策显得更为重要,而落实这些政策的人就是每一个深圳人,建设先行示范区事关每个深圳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在40年的时间节点上提初心,想起深圳当年建设经济特区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城市才能创造更大的奇迹。


🏃🏃🏃

*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编辑:余思敏

深圳道路重复开挖再引市民“槽”点,深圳市政府相关报告透露将加快出台并严格落实《深圳市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推进修订《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你怎么看?(主持:徐全盛 编辑:柴华) 


戳下方,说出你的想法

✪ 不少深圳人被晃醒!珠海发生3.5级地震,有人第一时间冲下楼……

✪ 醉酒调戏酒店前台小姐,深圳一男子遭围殴,监控记录事发一幕

✪ 突发!深圳一泥头车与电动车相撞,一路冲上安全岛,有人被困车底




点左下角看更多
深圳大件事
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