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法院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3月13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 “能动司法护航,助力放心消费”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会。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耀庭,民事审判庭庭长王会峰,副庭长黄嵩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宣教处处长谭鹤欣主持。



姜耀庭指出,近年来,广州法院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持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通过广泛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充分开展示范诉讼、“法院+”多元解纷平台等举措,坚持“专业审判+诉源治理”双向发力,便利消费者维权。不断完善消费维权纠纷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诉调衔接机制,拓宽矛盾化解渠道。通过能动司法护航,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激发消费活力,助力放心消费,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报介绍,2023年,广州法院通过审理各类消费纠纷,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亿元,有力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州法院涉消费者权益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总量降幅明显,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及覆盖行业范围广的特点。2023年,得益于加强诉源治理、案源治理,广州法院受理各类消费纠纷数量同比下降6.3%,有效实现收案压降,案件总量有所回落。从案件类型来看,主要分为涉产品类消费案件和涉服务类消费案件。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品引发的纠纷是涉产品类消费案件的重点领域。除传统消费维权案件外,司法实践中还出现了与当前平台经济相关的案件,如网络直播带货、网络游戏服务等新类型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二是消费新业态存在安全问题,美容保健类纠纷上升。随着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日益提升,美容保健类产品纠纷增多,涉及减肥药、抗衰药、美白药、保健药等产品类消费案件偏多。其中,安全问题争议类型多样,包括涉诉产品虚假宣传、未标注或错误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以及缺少检验检疫合格材料等。


三是多元化解渠道畅通,诉前调解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各基层法院经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涉消费者权益纠纷3215件,较大减少消费者诉讼维权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有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通报指出,广州法院持续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提升消费领域矛盾纠纷审判现代化水平,为把广州打造成为全国放心消费环境的高地贡献司法力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提升消费纠纷在线化解质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等因受时间、距离影响不能正常出庭参加诉讼,符合条件的,依法在线开展诉讼活动。推动完善电子认证等数字应用基础设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公正、高效、便捷解纷的司法需求。准确适用在线调解规则等规定,充分发挥在线调解多元化参与、全流程在线、开放式融合、一体化解纷等优势。


二是完善消费者权益司法服务制度。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标的额属于小额诉讼程序法定适用范围的案件,应当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推动小额诉讼程序“应用尽用”。通过小额诉讼审理周期短、一审终审、诉讼成本低、快捷便利等优势,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一次性解纷的多元司法需求。充分利用示范诉讼,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系列案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作为首案,以“首案”促使后续系列案件一揽子化解于诉前,切实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从源头减少了诉讼增量,对统一裁判尺度、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成本、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成效。


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等方式,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直击消费者权益保护难点、痛点,有效回应广大消费者“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引导经营者规范健康发展。


















通报会发布了广州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人民群众关切热点,旨在规范经营者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提振升级的法治环境,促进人民群众安心消费、放心消费,切实消除居民消费的心头之患与后顾之忧。


下一步,广州法院将不断提升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的审判质效,助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以高质量司法助力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排头兵、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中国新闻社、中国报道、中国经济导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新快报、广东电台、广州电台、大粤网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来   源丨广州市法院新媒体工作室

素   材 | 民事庭

摄   影 | 彭   勇

通讯员 | 张雅慧 陈诗媛 尹科

责   编 | 张雅慧

编   辑 | 汤楚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