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学那些事丨语言也分主观和客观吗?

刘润清 外研社英语学习 2022-06-09


语言学那些事



这里有语言学研究者的真知灼见,

这里有语言学爱好者的群言己见,

这是一个可以交流语言学心得的专栏。



生活中充满了主观与客观,

比如一扇高2米的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那它是高,还是是矮呢?这涉及主观了。

对小编来说,有点儿高;

但对姚明来说,就有点儿矮了。



语言中也存在主观和客观,

让我们来看看刘润清教授是怎么说的!

关于客观主义和非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认为,我们关于世界的范畴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而非客观主义认为,这些范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们主观臆造的,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的。有不少范畴似乎不是出自外部世界,而是来自我们的意识。如,My trust in you has been shattered forever by your unfaithfulness. (你的不忠实让我永远都无法信任你。)


客观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分离性的,即独立的,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镜像式的,即真实地反映外界现实;而非客观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体验性的,不能独立于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思维与外界现实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事物,而是带着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的事物。例如,同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到的方面是不同的。一位画家会说:“这棵树从这个角度去画,会更美些。”一位木匠会说:“这棵树能出30方木材。”一位植物学家会说:“这棵树应该生长在亚热带。”



客观主义认为,人的心智结构是非隐喻性的,即它对外界的认识是直接的,不用借助想象或隐喻,而且它的结构是原子性的,即可以把事物不断地分为越来越小的组成成分;而非客观主义认为,人的心智结构是隐喻性的,经常借助具体的、熟悉的东西来思考/表达抽象的、生疏的东西,而且趋向于把事物看成不可分割的完整整体。


客观主义认为,我们的概念是符号性的,它们与外界客观事物有对应性;而非客观主义认为,我们的概念不是符号性的,它们与外界事物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人的意识构建起来的。客观主义认为,我们的意义系统是固定的、稳定的,是由基础意义单位组合起来的;而非客观主义认为,我们的意义系统是模糊的、不稳定的,不是组件构成的,而是整体性的,整体大于构件之和。


以上的概括区分也许比较粗糙,但是它们对我们区别学术流派和识别不同观点不无裨益。按照这些区分,乔姆斯基学派基本属于客观主义理论,认知语义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则基本属于非客观主义理论。



本文选自北外刘润清教授的著作《西方语言学流派》若大家对这本书有什么问题,或者对语言的主观与客观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菜单栏—互动—读者反馈”给我们留言,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位读者的留言!




若大家对本文意犹未尽,

还请阅读《西方语言学流派》!

↓↓↓

点击图片直达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