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链接】骨折风险不仅来自骨质疏松,强筋为主预防骨折
媒体|聚焦
近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以《骨折风险不仅来自骨质疏松,强筋为主预防骨折》为题,报道了我院骨伤科詹红生教授的科普观点。
具体内容如下
骨质疏松是骨头发生老化的结果,疏松的骨头强度降低、变得比较脆,也就更容易骨折,因此,从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的角度,积极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骨折风险的增加并不仅仅是来自于骨质疏松,它还跟肌肉力量、身体活动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密切相关。试想,一个老年人如果不摔跤,那么他(她)的骨折风险将大大降低,甚至都不会发生骨折。所以,我们还应该跳出骨头来寻找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的更多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自我防控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老年人获取这方面知识的便捷性,增强老年人防摔倒、防骨折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做好自身防护,加强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由专业医生评估其运动平衡能力,并给以专业指导和建议;日常生活活动中,合理使用手杖、移步器等防摔倒工具。
二、优化居住生活环境
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需求,在房间布局、生活设施、地面材料、墙角桌角、台阶楼梯、行走步道、公共休闲设施等方面,从预防摔倒和降低摔倒风险角度,建立基本的规范要求,逐步形成行业标准,持续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切实降低老年人摔倒的环境风险。
三、要重视老年肌少症
老年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对双胞胎,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在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方面,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更为重要。肌少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已经有了明确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二是足量、并且适量的肌肉锻炼,包括肌肉的等长运动和等张运动。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断和治疗,是正确的选择。
四、强筋为主预防骨折
肌肉里面有力量的那一部分组织叫做“筋”,所以仓颉造字的时候在肉“月”旁边加了“力”字。正常情况下,骨头架子要维持稳定、或者是关节自由的活动,都有赖于筋的这种力量来维持,筋就成为保持身体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的决定性因素。许多现代研究的结果发现,附着在骨头表面的肌肉在收缩的时候,还会刺激骨头的生长。因此,预防老年人摔倒、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应该从强筋着手;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通过强筋来达到健骨的效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和途径。
// 专家简介 //
詹红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曙光名中医、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师承全国名中医石印玉教授,上海石氏伤科第五代学术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带徒导师。致力于慢性筋骨病损防治研究及中华养生文化和技术传播,擅长运用整骨手法、针灸、练功疗法、中药等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诊治筋骨痛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肌少症、骨质疏松症、脊柱源性疾病。
主编科普图书《泰生疗法》、学术专著《脊柱手法医学》和本科生、住培医师国家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并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金课。现任上海市慢性筋骨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骨伤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科室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建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石氏伤科流派工作室。以“慢性筋骨病损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研究内容涉及脊柱病损、骨质疏松、骨关节病、伤科手法、石氏伤科学术思想等。
石氏伤科传承近一个半世纪,根基深厚、博采众长,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骨伤流派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沪上石氏伤科石印玉教授根据疾病谱变化和中医学特色与优势,确立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损”的主攻方向,围绕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腿痛、骨骼肌减少症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研究创制了 “密骨胶囊”、“养血软坚胶囊”等中药内服和外用(膏药)制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作为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传承研究基地,于2005年组建成立了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