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污染…论坛》生态乡村建设与垃圾分类推进实例

绿色中原 2022-09-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区净塑环保 Author 净塑环保

根据《美丽家乡·零污染村庄(社区)建设论坛暨垃圾治理与生态文明研讨会》 速记文字整理而成,文字略有增减…… 

猛戳这里,查看论坛详细报道



净公益 编辑整理

之三

主持:黄志友  嘉宾:李发珍、舍文……



主持人(黄志友):

第一位李发珍老师,分享的是平顶山大王庄镇自制收费式垃圾分类模式。

   


△ 河南平顶山大王庄村孩子妈妈 李发珍

主持:黄志友  嘉宾:李发珍、舍文……


李发珍: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大王庄村的垃圾分类的故事。请大家先看一个小视频,记录我们村子从2017年2月15号到前几天世界清洁日捡垃圾的过程,时间不长。


△ 视频《带俩娃的妈死磕垃圾分类


现在我和我们村里几个姐妹组成了村民自制的小组织,我自己是2012年因为怀孕回到我丈夫的故乡大王庄村,正是因为这样的起源才在大王庄,我本是广西桂林人,我家乡是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里,大王庄是在平顶山,平顶山是中国煤城,我自己无知无畏有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因为这样的经历才成就站在今天的我,桂林非常美丽,平顶山是煤城非常黑,张立培老师我之前专门去他们村学习过,但是并不知道是谁做得这件事情,刚才听了他的分享非常感触,平顶山的问题跟信阳问题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会遭遇如此艰难的垃圾问题?因为我们村也是十年没有村委会,管我们村的党委书记在这次扫黑除恶定性为黑社会保护伞,过去那种经历让我们有这样一个现实,垃圾严重到不能再严重的程度,所以把我们逼出来。我自己也是被逼出来的。我自己的觉醒是因为很早的时候接触到有机农业,后来我就选择回到家乡定居,为什么2012年决心回到村子里面养孩子,在我老大长大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感觉,到怀老二的时候越来越平凡的露天焚烧问题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2017年腊月我们整个村子里大家天冷烤火都是在外面,在他们观念里面我烧垃圾很勤快的表现,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我婆婆是高级教师,她组织我来做垃圾分类的倡导,她批评我,说人家做好事不要干涉别人,她没有意识到塑料焚烧有害,塑料问题也是最近这些年才被我们意识到。当我知道这个东西是无色无味的时候我瞬间崩溃了,我被味道熏的很厉害,我自然反应就是非常敏感,不管烟味还是油漆味,塑料味道烧了以后马上特别头疼,头疼就生病,第二天又好了,很奇怪的个人敏感经历造就了对这些东西非常敏感。在我知道无色无味的时候当时正好是哺乳期,所以我知道这个东西会影响到孩子,我瞬间崩溃了,我在我们捡了一年多垃圾没有改变整个村庄情况下决心启动全村垃圾分类管理。当时我是自己带着我半岁女儿,还有老大,我婆婆非常反对,我公公也是不支持,觉得太难了。我丈夫是在单位上班,他刚开始自己捡垃圾,自己一个人捡,大年三十去捡,捡了垃圾没有办法,我们自己买了一辆车拉到市里面去倒,第一次倒到垃圾中转站没有人让我们倒,还有人会干涉我,我就倒。


点击查看李发珍相关介绍


我非常想感谢敬乡村,我接触有机农业,我自己种自己吃。在5月18号所有筹的钱用完了以后我非常难的时候看到辛庄村的故事,他们这样一句话感动了我,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自己自助,所以把这句话告诉村民,我跟小卖部负责人说,我们要相信人家这句话,我们一直希望别人帮我们把垃圾问题解决,到后面我们现在没有钱怎么办?所以我们一起商量出来集资共担保洁员每个月八百块钱,就像集资建房一样,老百姓瞬间理解了。到底怎么收费也是问大家,到底两块钱一个人还是十块钱一户,所有这些决定包括我们做得事情怎么做?我都有问村子里面的人。问学生垃圾不能烧怎么办?烧了有毒怎么办?运不走怎么办?没有钱怎样办?所有过程是带着村里姐妹们我们共同思考创造决定这么走下来,我只是牵头的人,实际上共同改变的全部都是大家一起做得。我把每个人行动都发到朋友圈让大家相互温暖鼓励的走到现在,2月15号到现在快两年了,我们每个人两块钱,其实不多,有一些爷爷奶奶跟我说其实一个月就一包烟的钱,但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大家觉得还是值得的。当然也有异类,就不愿意出,还有一些他朝着反向来做,很少的一部分人,就是随地乱扔垃圾,而且扔你你能看见的地方,其实我知道他就是不愿意跟我们一起走的人,很多人很生气。我们村民会很严厉的指责他们,但是又不会当面批评他,都是我好声好气家里面再说一遍,有改观的时候,但也有完全改不了的时候,而且村民们的分类行为也是非常需要监督,有今天好有明天不好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考验。我在这里面得到很多的启发。



最后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的问题,我们走这条路很不容易,走到最后的时候回过头想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体会了那个难会觉得不难的时候是很甜的,我现在心情就是这样。我很累很苦的时候过去了,睡了一觉起来很舒服,自己的心态很好的。我在村子里最近体会到一句话,张老师教我们下乡去,我下乡比较早,把我自己体会分享给大家。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时间完全不是成本,时间是你酝酿所有美好生活的发酵剂,谢谢大家。



主持人(黄志友):

垃圾分类也要把自制法制结合起来,刚才说AA制自制的方式,众筹搞垃圾分类挺好,这样有效分摊了成本,这个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下一个案例生态村,大家对垃圾分类最重要理想社会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生态村,有请生态村发起人舍文和大家分享。



净公益 编辑整理

△  三生谷生态村秘书长 舍文

主持:黄志友  嘉宾:李发珍、舍文……



舍文:

大家好,我是三生谷的秘书长,三生谷是一个村子里面,这个是村的一些现状,我们在那边主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做乡村振兴,另外一件事情做生态文明。我们为什么出发?这是我们现实,因为我们面对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还有经济危机,当我们去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会认为从环保来做环保,所以我们找到一个村,因为一个村就是一个社会。三生谷生态村是一家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企业,三生是生活、生态、生命,有人就一直问你们不做生产?其实在中国古代生活里面已经有生活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是全球生态村联盟的合作伙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伙伴,去年在北京筹办中国生态村联盟。三生谷愿景是以可持续发展,另外以国民的幸福指数为宗旨,对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一个现代性的传承和复兴,以教育推动中国生态文明的转型,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我们使命是为乡村提供系统性的,我们建设是从经济、社会、文化,还有生态四个纬度建设,是本地化的解决方案,不宜做外地,不宜做大投资,然后去谋划生态村。目标是推动建成一百个生态村。



这是三生谷生态村的组织架构,我们有一个理事会,乡村振兴由公司承担,我们跟村集体形成的一家合作公司,另外做教育,一个是自然学校,针对小孩子教育,一个生态书院,我们培养青年生态人,我们对生态人希望既会种地有国际视野,做青年领袖。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个指标,我们去研究这17个指标的时候发现生态村做得事情跟17个指标高度一致。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全球生态村联盟,对现代化的一种发展,一种反思,有一部分人在踏莎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这个组织是1995年正式成立,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商机构,世界上有一万多个这样的社区,印度的黎明之城就是打造世界的大城市,日本木之花都是很好的社区典范。中国生态村联盟是去年12月份我们发动的联盟,做乡村可以加入这个联盟,比如有做技术,环保酵素,专业的可以加入这个联盟,你有这块儿的理论支持或者研究也可以加入这个联盟,形成了一个体系。生态村是什么?就是依托在地资源采用参与式设计,你要先参与,而不是一个规划就解决,整合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四个纬度全系统构建,生态村不仅仅可以在乡村做,还可以在城市做,另外就是一种共识社区,找到一个独立的地方去做。这里面有四个纬度,社群、世界观、经济、生态,其实这四个纬度跟中国乡村振兴20个字高度一致,跟我们提出五位一体的建设也是高度一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在地化的方案我们到一个地方一定跟村里面,跟政府一起,做国际生态村这个目标,有两个组织,一个有一个经济组织负责经济这块儿,一个负责做社群,然后是三方共建,用政府、村委、村民三方来做,四个纬度。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引导村民做生态转型,所以我们会发动政府给他们补贴,给他们做培训,我们给他们免费提供酵素,后面就是签约,做有机种植。后面真正跟我们签约做有机种植的只有两户,政府也给他们做包装设计,我们有城乡基础,我们做销售。那边也是每年4月份举办音乐节。这是我们经济模式,三生谷是负责管理工程,不做实际的投资,下面有更多根据我们文化消费,生态消费,还有心灵消费,我有一系列的知名企业进来,这些企业必须要交10%的利润。这些是我们的产品,村民一起共建,这些是公共建筑,请设计师公益设计,镇里面掏钱村里组织施工。现在是社群共建,我们长期在里面生活,现在提倡是去中心化,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提倡协作,在个人成长方面讲究赋能,用比较新型组织就是群策组织,我们也有20多个人在一起生活,一起生产一起生活,在大集体里面吃饭,这些是我们新村民。我们跟张老师之前有做过指导,所以我们目标就是打造幸福乡村新生活方式。乡村振兴我们觉得很核心的是社群跟人才,然后才是投资者跟消费者,乡村真正核心是新村民和老村民的融合,内容生产者是我们的土壤,然后才是我们说的经济这块儿。



我们还做另外一块工作就是生态文明教育,三生谷生态书院,我们还有三生谷自然学校,以三生教育理念为宗旨。



这是我们柯布院士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们做教育。这些是我们的智库客座教授和老师。三生教育我们再灌注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要以人的幸福指数为目标,我们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这是我们的培训教材。这个是我们在成都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的一个月培训,当时有学员就说能够来参加一个月培训的人都是真爱,真正需要这块儿的人,我们所有的生活,做饭什么都是大家一起来,不是说有一个机构给我们做。我们跟中日韩还有台湾形成了互访机制。我们两年多时间已经办了80多场生态文明的活动。这个是跟传统文化跟易经融合。我们在村里面就有很多活动,这些活动不需要花钱,都是新村民或者城市里面的人分享给我们的。我们在乡村办教育如果不去开展建设工作的话是没有用,所以我们既做教育又做建设。另外我们觉得乡村改造不是说让人只是经济富裕,我们要个人和社会发展创造前途,介绍到此。





主持人(黄志友):

谢谢舍文,其实生态村对垃圾分类是倒逼机制,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理想,让很多市民愿意在这边来生活,通过这种生活来支持乡村发展我们要把乡村环境打造好,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所以分享的是一种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村庄做工作也有一些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