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千亿级弘芯项目的烂尾,像一颗炸弹引爆了风口上的国产芯片行业。随着调查深入,人们惊讶的发现,全国上下搞“芯骗”的企业不只有武汉弘芯一家。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成立于2017年,当时号称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0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将每月生产14nm产品3万片、7nm产品3万片。要知道,国内老牌半导体公司中芯国际的生产工艺从28nm跨越到14nm花了三年的时间,直到2019年,14nm产品才开始进入风险量产。相比之下,武汉弘芯的起点就定在了14nm。武汉政府也十分重视弘芯半导体项目,2018年,弘芯半导体制造产业园在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中位居第一,总投资额第一。同时,弘芯项目2018年和2019年也是湖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据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弘芯的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中光量蓝图认缴18亿元,占股90%,武汉官方(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认缴2亿元,占股10%。但是,据企查查提供的股东与出资信息中看到,在弘芯实缴资本一栏中,金额只有2亿元,2018年2月7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投资集团确认资金到账。这也意味着,弘芯的实缴资本2亿元全部来自国有资本,而占股90%,需提供18亿元的最大股东光量蓝图则分毫未出。仅靠2亿元显然无法支撑弘芯的前期建设。据武汉市发改委编制的《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专案计划》显示,弘芯总投资额达128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额520亿元,二期投资额760亿元。《专案计划》也同时显示,截至2019年底,弘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预计2020年投资额为87亿元。虽然目前没有公开信息显示这153亿元从何而来,但即便按此标准计算,仍离一期预期投资差了367亿元。空手套白狼,拉来政府153亿的投资,在离预期投资差367亿元的情况下,光量蓝图却仍然撬动千亿的弘芯工程上马,最后不出问题才奇怪。2019年底,武汉弘芯项目传出负面消息。因为工程款纠纷,分包商将武汉弘芯和一期项目总承包商武汉火炬告上法庭,法院裁定查封武汉弘芯300多亩土地使用权三年,武汉弘芯的厂房和宿舍也早已停止施工,甚至连唯一的一台光刻机,也被武汉弘芯抵押。有不少收到公司入职通知的新员工,在网上透露一直被延迟入职。2020年7月3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发布的《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文件中直接指出,武汉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项目基本停滞,剩余千亿资金今年难申报。事后有媒体公司实地探访,现场没有任何施工的迹象,高楼旁的空地上,有一小块地被开垦成了菜地,里面丝瓜、辣椒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武汉政府上当受骗令人唏嘘,但更加离谱的是,光量蓝图的创立者竟用相同的套路又开了六家芯片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曹山与李雪艳是光量蓝图的两位最初发起人,二人不仅共同运作了弘芯项目的诞生,并且成为了弘芯的两大实际控股人。只不过,曹山在2019年1月退出了北京光量蓝图,不再担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目前光量蓝图的股东包括两位。一位叫莫森,担任公司经理与执行董事,持股45.56%;另一位叫李雪艳,持股54.44%,担任公司监事。而后者正是弘芯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持有弘芯49%的股份,同时也是弘芯的第一大股东与最终受益人。而在退出北京光量蓝图之前,曹山就于2018年11月,在珠海成立了由其持股93%的逸芯集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芯”)。随后,在2019年1月底,曹山又通过逸芯又联合济南国资委旗下的两家子公司——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济南集芯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成立了注册资本59.5亿元的济南泉芯。根据资料显示,泉芯济南项目总投资高达598亿元,计划建设12英寸12nm/7nm工艺节点的晶圆制造线。项目于2019年第一季度悄悄开工建设,工地位于济南临空经济区,用地面积39公顷。总投资额为590亿人民币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30亿,建设月产能7000片的12英寸12nm 生产线;二期投资260亿元,扩增月产能23000万片12纳米逻辑芯片;第三期投资100亿元,增加1万片的7nm产能。在股权结构上,曹山控制的逸芯集成目前持有济南泉芯41.18%的股权。另外,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济南泉芯虽然注册资本高达59.5亿元,但是实缴资本却只有5.1亿元。而这5.1亿的注册资金都是由济南国资委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出资,曹山控制的逸芯集成则一分未出。2019年5月与8月,曹山又以相同的手法相继创立海佑集成电路(山东)有限公司与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济南)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
启信宝显示,目前曹山已成为包括逸芯(珠海)、云芯、天芯(湖北)、泉芯(济南)、海佑(山东)和泉能六家半导体技术或制造企业在内的实际控制人,一个掌持庞大半导体产业生意的“芯片大亨”就此诞生。今年9月21日,曹山旗下的泉能公司突然在很多半导体行业从业者的朋友圈火了,而其引发业内关注的原因则是,其官网介绍当中,其主要的四位高管与“香港四大天王”几乎同名。
泉能研究院官网显示,其创始人兼CEO为刘德华,三位副总裁分别为郭富城、黎明明、张学友,当然从个人介绍来看,除了同名之外,又与香港四大天王没什么关系。虽然有报道称,泉能研究院的官网被“黑”了,相关信息被篡改,但显然躲在幕后的曹山再一次进入舆论的聚光灯下。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显示,泉能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8月30日,注册资金1亿元,实缴资本4900万元,公司法人代表为曹山。泉能研究院的股权结构来看,其为海佑集成电路(山东)有限公司(曹山独资)和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济南国资委旗下),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实缴资本4900万元又全部是国资委的钱。值得注意的是,泉能研究院是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泉芯”)的关联企业,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武汉弘芯。中国的芯片制造一直是短板,2019年芯片进口额高达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经历过华为、中兴事件后,中国加大芯片领域投入,除了相关免税政策外,还牵头创办实验室,很多大基金趋之若鹜。中科院表示,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将进行全面布局。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也推动了地方政府及各路资本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热潮。去年至今,全国一下子涌出了近2万家半导体公司。据《财经天眼》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1日,今年全国已新设半导体企业7021家,去年新设半导体企业也超过了一万家,这么多企业齐刷刷上来,造芯一时热,但最终“一地鸡毛”绝不是顶层想要看到的。在这过程当中, 一些二三线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也纷纷大把出钱、出地皮、出政策,而一些投机分子也开始利用这一点,忽悠地方政府盲目上马了不少投资动辄近千亿,看似技术高端、前景广阔的项目,并从中牟利,最终搞出了不少烂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时间里,四川、贵州、江苏、湖北、河北等多地百亿级半导体制造项目先后烂尾:南京德科码官宣总投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终被晶圆代工巨头TowerJazz抛弃;德淮半导项目获政府46亿元投资后,被踢出江苏省2020年重大项目名单。贵州华芯通烧完贵州省和高通的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投资后,死于2019年1月;河北昂扬微电子投资10亿生产芯片,总经理被指涉嫌骗取政府补助资金,树倒猢狲散;山西坤同半导体价值400亿项目,最终烧钱数未知……
真的是,造“芯”如戏,全靠演技。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何,黑客要将济南泉芯关联企业——泉能研究院的高管全都改成了“香港四大天王”,这是在讽刺该企业高管的“唱功”和“演技”高啊。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多年前也有过很多类似的失败案例,只是近期发生的事件频频被爆出,才感觉很多。一些项目一开始想得过于远大,中途发现做芯片难度太大,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最后做不下去了,从而演变成骗局。半导体及其耗资且回报周期长,需要一代人二三十年沉下心做研究,国内第一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苦熬20年才实现14nm工艺产量;中科院换道探索20年研发出碳基芯片也绝非一蹴而就。芯片是制造业,将互联网的投资思路直接套用明显水土不服,项目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想利用政府资源整合,获得融资发展机会,到最后发现做不下去了。10月20日,发改委召开的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性地回应芯片项目烂尾,监管层明确谁支持谁负责,重大损失将通报问责。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称,目前部分地方盲目上马集成电路项目,将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产业,盲目上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芯片烂尾地震也波及了资本市场,连日来芯片概念股持续走低。芯片股们最舒服、靠估值、靠画饼的日子要过去了。接下来是真正“拼肌肉”的时候。正如业内分析师武超则所说的,半导体方面的股票可能3、5天就涨完了,但是半导体这个东西行不行,可能3、5年才知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国的家底本来就不厚,如果让盲目投资、“芯骗”遍地的风气继续下去,芯片国产化的目标就真成空中楼阁了。中兴7纳米芯片大规模量产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5G订单再添变数:诺基亚100份,爱立信111份,华为和中兴呢?
62年后,大造芯片运动来了!千亿骗局也来了……
国产芯片,逼入绝境,转机何在?
华为承认,求生存是主线,愿意使用高通芯片
千亿水漂,造芯热下的疯狂投机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