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上最激昂的口号,往往是最危险的

凭海观潮 2021-0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毛有话说 Author 释老毛

长按观看关注

视频号



果链缘何多风雨?

“危险的分工”最危险


最近一周,中国的苹果产业链连续遭受打击。

先是欧菲光,遭遇“踢出果链”谣言的恶意攻击,我对传闻的分析《欧菲光疑云》,几天后公司公告姗姗来迟,公布的内容与我的猜测几乎分毫不差;

继而是蓝思,同样遭遇苹果“砍单”的传闻袭击,蓝思董秘表现出高超的公关技巧,及时与市场沟通澄清;

然后是另一巨头立讯,遭遇美国337调查,事涉知识产权,一旦坐实也是不堪设想;

最后是歌尔声学,也没逃脱,正好更换财务总监,有自媒体质疑财务有瑕疵,在唱空果链的大氛围之下迅速发酵。

风雨如晦,恐慌不已,市场如惊弓之鸟,但情绪是事实吗?事实是苹果的iPhone 12大卖,单季业绩创历史新高,背后是抗疫成功后中国产业链的鼎力支持和市场增长。


也许是阴差阳错,祸不单行,丑闻凑在一起,让人们疑问:“果链到底怎么了?”然而,恐慌是没有依据的,浮云终将散去。2021年是5G新周期的启动年,疫后恢复的第一年,消费电子的大年,苹果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数字有真相:


苹果产业链开年不利,无妄之灾,伴随着莫名其妙的“四面楚歌”,中国自媒体人此时当然不会忘记吃人血馒头的良机,贩卖焦虑,落井下石……

一篇爆款网文《危险的分工》应时出笼,贬低果链企业,质疑国际分工,鼓吹的还是那套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悲情话术:从苹果到特斯拉,中国企业不要打工,掌握核心技术,要翻身做主人。


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大家都做华为,中国就发达了,咱要自主创新,不能受制于人,绝不做美国人的配套者和供应商。

可惜,无脑吹捧华为,连任正非自己都不买账,任何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幼稚到这种地步,被民族情绪所绑架。2021年1月22日,华为在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布任正非的讲话:《星光不问赶路人》,明确指出:不赞成片面的提自主创新,即便美国打压,也绝不放弃全球化分工与合作。




我们坚持自强与国际合作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我们不要因美国一时打压我们而沮丧,放弃全球化的战略。

我不赞成片面地提自主创新。

“只有在那些非引领性、非前沿领域中,自力更生才是可能的;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上,是没有被人验证的领域,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没有全球共同的努力是不行的。”





更刚的是蓝思董秘,不但专业硬,而且三观正,干脆在朋友圈发出极度嘲弄,称这是十多年前的《货币战争》翻版,“宋鸿兵”从金融跳到科技领域:


为什么令草根群众忧心忡忡、热血沸腾的鸡血文,在业内人士眼里却属于“阴谋论”的胡扯八道。

理由简单,贩卖悲情很容易,缺乏常识是硬伤。


一个人吃了八个馒头饱了,然后他开始怀疑人生,反思自己,前七个馒头是不是都浪费了?我为什么不直接吃第八个馒头呢?

故事听着很可笑,但大部分人都是故事中的思维。

脱离发展阶段谈格局,没有实际意义,只会显得大言炎炎和滑稽可笑。

市场经济就是分工协作的体系,任何单位如果自给自足就不需要市场。全球化,就是市场分工在全球范围的展开,全球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从而提升每一个环节分工者的效率和福祉。

分工产业链条上的价值分布,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是参与者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苹果、特斯拉的供应商,羡慕合作方赚的更多,话语权更强,这种比较本身就有问题。正确的比较方法是,自己与以前的状况比较,参与分工后,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很多公司不惜重金也要获取一张果链的门票,进入供应商名单,兴高采烈地接受苹果的剥削、监督和压榨?

参与苹果分工体系之后,不知多少中国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蓝思、立讯的女首富们,以前甚至是厂妹出身,依赖在一线亲身习得的实践知识,完美实现人生逆袭。

即便是那些最卑微的、在“血汗工厂”里的打工人,生活也是变好,而不是变糟,因为他们的选择是自愿的,如果真变差可以退出。民工以前的生活场景是农村,他们之所以选择“血汗工厂”,不是出于家国大义,而是城里一个月打工的收入比在农村一年都高,与其抱怨低端的“血汗工厂”,不如多谴责更低端的“血泪农村”,后者才是前者的存在基础。

中国手机产业链的兴起,不是低端盘剥,而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奋力一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转移,从日韩到台湾到大陆,未来还可能转到印度和东南亚,这是国际分工的规律。中国做了正确的事,就是顺应经济规律。

这一波大洗牌,日欧都惨遭淘汰,曾经的霸主诺基亚成了历史名词,现在世界智能手机大品牌,除了苹果、三星,剩下的全都是中国玩家:华为、小米、VIVO、OPPO……中国手机品牌的崛起,是靠核心科技吗?显然不是,高端的核心科技依然牢牢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中国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融入开放的国际分工体系。苹果对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培育和训练,造就了成熟的配套体系,世界最大的工业集群在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遵从规律,顺势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品牌的雄起,是搭了苹果的便车。


苹果一家公司,对中国消费电子工业和手机产业链的贡献,远远高于任何一家中国厂商。回顾历史,中国手机制造浪潮的第一波,发生在2000年前后的功能机时代,当时的国产品牌“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还有印象吧?第一波中国厂商全死在沙滩上了,因为当时的供应链不成熟,根本不是诺基亚的对手。现在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链,龙头供应商几乎都是苹果手把手奶大的。正是因为中国本土的产业环境成熟了,后来的国产自主品牌才有机会培育出来,并在2013年之后相继爆发。

今天你吃了第八个馒头饱了,就怨怼那前七个馒头?

既然是分工,当然要遵守标准和规则,伺候好自己的大客户,客户是上帝,这是市场经济的真理。苹果不断创新,特斯拉不断降价,不也得玩命取悦自己的客户?这些巨头一旦傲慢自大,不以用户为中心,不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可能迅速就会被抛弃,变成下一个诺基亚,下一个克莱斯勒。哪有厂商跟自己的大客户天天叫板?天天琢磨取而代之?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更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而不是批判。这其实来自于中国古代皇帝的后宫政治,不能专宠,从殷纣王到明神宗,专宠往往是昏君的标志。任何部件的供应商,既要扶植,又要牵制,作为制度必须设置一供二供备胎,互相竞争,不能让一家独大,客大欺店,更是供应链安全的保障,否则万一独家供应商发生意外,火灾、地震、疫情、禁令、制裁,缺一个部件整个供应体系就瘫痪了。

但这不意味着果链企业就没有核心技术,相反,参与果链意味着巨大的学习机会。智能手机是进化最快的硬件平台,手机不断迭代,产业链不断成长,处于产业最前沿的果链公司的技术进步速度远超其他行业。各大供应商在资金和技术完成积累之后,大都在进行垂直一体化和多赛道布局,不断在价值链上攀升。我们欣喜的看到:欧菲光从摄像模组切入上游的镜头,一亿像素的7P镜头去年已经量产成功;蓝思切入汽车电子;立讯购并代工组装;歌尔在声学之外很早布局AR/VR……

稍微做点功课就不难了解,苹果产业链汇聚了中国最优秀最进取最活跃的一批企业家,他们是中国制造的代表,是全球化的先锋。《危险的分工》这篇文章,竟然把苹果产业链理解为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以被随时替代的低端代工厂,试问,欧菲在光学,歌尔在声学,蓝思在玻璃,立讯在连接器,哪家没有独门绝活儿?哪家不是本行业的翘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抽象的空谈没有错,可是我们不得不回答一个天问:同样是苦干,前30年更苦更拼,结果是越干越穷,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后40年却干出了经济奇迹。请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的就必然富裕吗?

以前的计划经济,就是短缺经济,自力更生苦干30年,结果是什么都缺,居民有钱都买不到,凭票供应,共和国前30年出生的几代人从童年开始骨子里就打下“匮乏感”的烙印,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非常匮乏的。想当年,我小时候,电视机都是奢侈品,一家人在大院里放电视很多家小孩坐着看;安装电话座机都必须缴初装费,否则排队都得排一年;轿车就是上汽的桑塔纳,一款落伍的老车在中国属于超级大款的座驾,相当于今天的奔驰、特斯拉……


经济学家周其仁告诉我们:勤劳未必富裕。如果能吃苦就能致富,天底下就没有穷人了!

同样苦干,不同结果,差别在哪?就在于参与了市场经济和国际分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获得的最大提升是什么?

我认为是知识。回到四十年前的中国,那时候国人的头脑之僵化,知识之狭隘,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怪物”。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生活了三十年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对于商业文明,对于如何致富,连最起码的概念都没有。

治贫先治愚。知识分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一种是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是可以观察、记忆、学习的,最典型是课本上的知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显性知识,但实际上对改造14亿人口的中国没有起到根本作用,因为精英毕竟是人口中的极少数,显性知识更是冰山一角,人类文明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隐性的、默会的,不是靠看书能学会的。

默会知识,是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是指通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从中领悟得来的,虽然可以被传授、学习和积累,却需要通过其独特的途径来实现。

“我们所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实,表明了默会知识的存在。例如,我们学会了骑车和游泳的技巧,知道如何骑车、如何游泳,但难以完全把这类知识诉诸语言文字;遵照特级厨师的写出的菜谱,我们却无法炒出同样的菜;看成功人士的成功学书籍,但根本无法复制他的成功。

默会知识,无法明示,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体悟,在生意中学习生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果链向中国渗透过程中,中国制造是最大的受益者,从品控到供应链管理,至今还没有学完。外资进入中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移风易俗,逐渐把中国大部分人都卷入到商业文明的分工体系,其中既诞生了精明大胆的企业家,也包括最底层的农民工,他们在打工中学习的现代化知识,是封闭的小农生活无法比拟的。想当年,80年代,第一批外资进入特区办厂,记者最早在厂区看到的标语是:“禁止在车间大小便”。那才是真实的中国,今天中国拥有世界最熟练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人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关于工业、商业、科技、金融等方方面面海量的默会知识。

这些知识,深刻的也许是永久的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天然就怀疑市场分工和合作,计划经济体制更强化了这一认知。大跃进时一句著名的口号,“万事不求人”,外部分工全部内部化,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当时连一个农村公社都豪情壮志要办医院、办大学,办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自力更生”三十年的结果是,把国内居民汲取到山穷水尽,国民经济频临崩溃边缘,最美的蓝图画得是一塌糊涂。

世界上最激昂的口号,往往是最危险的。分工不危险,《危险的分工》才危险!

中国制造不需要悲情主义,不需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学生,而且要永远做一名谦虚奋进的好学生。


延伸阅读


武汉弘芯千亿芯片骗局:一个小学生,联合一群骗子,竟然弄出个1300亿的项目
各位,给科研界留点脸面

欧美或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

"汽车芯片的卡脖子问题,要比手机更加严峻"

全球芯片Top10巨头最新排名:美国包揽前三,华为跌出前十,英伟达增幅最大

院士怒怼,网友炸锅:8分钟充电跑1000公里!牛比吹大了?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留言请理性讲技巧
未关注,不上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