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读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4)

2017-02-02 小白 一棵树的独白


第三章:追寻语文教学的共生(1)

第三章的内容读完了,但是内容太多啦,先摘记第一部分,分享如下:

一、对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

摘记:

①所谓结论教学,其教学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接受一个结论,把自己已有的结论作为教学的任务,其教学过程或者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或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推导、印证一个既定的结论。

②语文共生教学法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1>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

<2>母语文化的基本特征。

<3>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

<4>叶圣陶先生在具体实践情景中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和伙伴影响在学习中的意义的思想。

<5>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③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内容,内容与形式,文意与语言,阅读与写作,乃至素质与应试,创新与继承等等矛盾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

④本色语文是从课程理解到课堂教学,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教学评价到教师素养的系统教学主张,其核心的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⑤共生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观。它充分认识学习场景对于学习的意义,高度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及其价值,尤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更高层次上探索合作对于学习者的意义,真正把课堂变成学习的场所,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学习成长的过程。

⑥语文共生教学,作为一种个性的教学方法,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共生共长。

共生共长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资源共生,也有情景共生;既有言语共生,也有情感共生;既有思想共生,也有精神共生;既有阅读共生,也有写作共生。

<2>以活激活。

“活”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有教师的“活”教,才有学生的“活”学。学生的“活”学,又成就了教师的“活”教。所以,“活”是指师生之间高度融合、互相“激活”的教学情景。

真正的动,不是表面的气氛热烈,不是举手积极,不是形式上花样很多,而是看眼睛有没有动(有质量地读),嘴巴有没有动(有质量地说),手有没有动(有质量地写),思维有没有动(有质量地思考),主要也就是指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训练。而这一切“动”的核心是动脑和动心。

<3>诸元和谐。

(1)师生之间的和谐。

(2)生生之间的和谐。

(3)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的和谐。

⑦语文共生教学的核心纲领是如下三则。

<1>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

用阅读教阅读,教师必须先阅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

用写作教写作,教师必须懂写作,必须亲历写作过程,必须有自己的写作体验,必须站在学生写的角度组织作文教学。用自己的写作引领学生的写作,用自己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自己的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用自己的写作经验引导学生的写作过程。

<2>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

在结论式的写作教学之中,写作课上没有写作,教师没有写,学生也没有写。

<3>大家一起学阅读,大家一起学写作。

共生教学开放了个体的学习空间,把个人化的阅读和写作行为集体化。充分发挥教学现场的作用,利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和写作的兴致,优化学习过程中的同伴关系,互相带动,互相引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

三、共生教学的操作要领

游走在语文的边缘(36)



从“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说起


语文的主要任务:阅读+写作。

这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把这两件事中的其中一件做好,已经实属不易。

黄厚江老师所言结论式教学,正在眼下的一线课堂日日上演。老师左手文章,右手答案,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然而,要打破这个局面,恐怕首先需要改变的便是教师本身的思想。想法不改,做法便只能一路沿袭旧的。

要求学生题海遨游,要求学生死背答案,要求学生机械记笔记……所有的要求看似都指向应试,看似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实则更大程度是为了保住让人胆战心惊的班级平均分。

说得苛刻一些,是为了教师自己在每一次考试后都能看到让自己满意的分数。而这,本质上,无关学生身心真正的发展。更多是为了教师自己看着心里舒服。

很多老师以为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考试,就是分数,甚至就是自己为了提高学生分数的时候高度负责所致。实则,学生早就厌烦了每日结论式传输的上课方式。教师在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很多时候,会忽略学生这个客观存在的“人”的感受。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出现问题。

学生也想提高自己的分数,只是不喜欢你用那种呆板的冷漠的方式去钳制他们。他们明明知道你是为他们好,可是,就是不领情。

此时,我们真的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要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了,是不是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需要升级更新了。

就拿一篇课文来说,你是不是会自己先读出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还是直接就去COPY答案了?或者,教的久了,教参上的那些答案早就倒背如流,所谓的“常读常新”,在你那里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与考试毫无关联的事情。

教师,也应是一部教材啊,也应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啊!所以,教师,如果自己不懂得及时充电,不读不写,那么,上面所言的“阅读+写作”的语文能力,真的可以有效传输给学生么?

教师自己没做过的,教师自己也不会的,学生,便只能靠自己稀里糊涂地悟。

不学习就落后,这不该只是教育学生的话,我们教师,也该共勉。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若教师对学习都是轻慢的态度,那才真是教育之悲了。 

今天,读书了吗?

这应该成为每日最美的问候语。

往期回顾

我读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3)

我读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2)

第五次流泪(《背影》教后碎感)

猜你需要下面的内容

获取方式:

长按右下角二维码-识别-关注

直接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下面关键词获取对应内容。

1.需要考试资料,回复“一棵树的独白”

2.需要名著阅读资料,回复“名著”

3.需要写作资料,回复“写作”

4.想要打印资料,回复“说吧”

5.购买童书,回复“读书”

  个人微信号:wxl962(复制添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