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朝节 | 传闻中的十二【男花神】,你猜东坡主什么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物馆丨看展览 Author 佟祚祚

腾讯公众号公共图库
花朝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 [1]  ,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凡是看过戏曲《牡丹亭》的人,都不会忘记《惊梦》片段中那温柔缠绵,五彩缤纷的花神亮相。而汤显祖笔下花神的意象,也不是凭空而来。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对着自然中具有威力和美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崇拜和神化。美丽鲜艳,又多姿多彩的花朵,自然也不例外。

节日中, 花朵有自己的节日,叫做花朝节。也是“百花的生日”的意思。而我们文化中最早的花神原型,则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清 徐玫 天女散花图 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有《淮南子》道:“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这里的“女夷”就是花神的原型。但是,这个虚无缥缈的“女夷”离我们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按照道教神仙的习惯和传统,人们更喜欢将身边具有亲切感的,真实存在过的人类,封为民间俗神。例如武圣关二爷、门神秦琼和尉迟恭。

早期人们还只认可女性花神,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打破了性别的观念。

等到花神和花朝节的传统延续到了明清的时候,坊间百姓已经渐渐将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十二花神男花神的独特文化概念——


 一月 兰花神

屈原



一月兰花开。


清 恽寿平 兰花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人屈原,是一月的兰花花神。

他擅长用香草比兴,而兰花是他使用的最多的一种。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

他将秋兰与美人作类比,世界的鲜花何其多,而我独与你钟情。


元 郑思肖 墨兰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为什么屈原最爱兰花,不仅仅因为兰草是家乡楚国最常见的香草,还是因为兰花在楚国的精神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美德的象征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时期楚地竹书中,就有一篇专门赞颂兰草的《兰赋》,描写了兰花不畏困境、坚守己志、克己慎行、谦虚恭敬的品格。

当年,屈原借兰花比兴,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

而在几千年后的如今,兰花反而成为了屈原高洁德行、政治节操以及独立人格的象征。

 二月梅花神

林逋



二月梅花开。


南宋 马远 林和靖探梅图 出光美术馆藏

林逋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被世人赞为神来之笔。

他没有一个字提到花,更没有提到梅花,但是梅花那幽幽暗暗,又绵延执着的香气,却是通过“暗香浮动”完全展现了出来。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写出一首绝唱的咏梅之外,林逋本人的性格也和梅花有着共鸣之处。

他的性格孤高,喜恬淡,自甘贫困,淡薄名利。和梅花的高洁、坚强的品格相符,都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于是人们便把林逋誉为梅花花神。


 三月桃花神

皮日休



三月阳春桃花开。


南宋 佚名 杨皇后题宋人桃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古咏桃花的人不少,但是皮日休的《桃花赋》中,却表现了桃花的另一种意趣——幽怨。

“或俯者若想,或闲者如痴,或向者若步,或倚者如疲……”若是最初还是精工细笔,欲说还休,随着笔墨渐浓,悲凉的气氛泼墨一般渲染开来——

“狂风猛雨,一阵红去,又若褒姒,初随戎虏。满地春色,阶前砌侧,又若戚姬,死于鞠域。”


明 张纪 人面桃花图 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美人之死,最是伤感。可为什么偏偏只有皮日休将浪漫的桃花赋予这样沉郁的感情色彩?

这是因为他生存的时代正值黄巢起义的咸通年间,唐朝原本极盛的统治转向极衰。

而皮日休这个冷静的观察者,敏锐地看到了晚唐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巧妙地用小小桃花来比拟即将风雨飘摇的庞大唐朝政体,也使桃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四月牡丹花神

欧阳修



四月牡丹开。


北宋 赵昌(传)画牡丹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要说起牡丹,最难以绕开的文人就是欧阳修了。

北宋百余年的牡丹审美,与朝廷政治建立了紧密的关联,而牡丹更是被北宋视为代表朝廷的祥瑞,是政治盛名,国家繁荣的象征。


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之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的政治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欧阳修,他曾经几度自称为“洛阳花下客”自称,这让人们将牡丹和洛阳更加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除了作牡丹诗之外,欧阳修还撰写了一部《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第一步栽培牡丹的书,而洛阳牡丹的文化身份也因为这一部书而得到了广泛的确认。


 五月芍药花神

苏轼



五月芍药开放。


元 张中 太平春色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若是说,洛阳城的城花是牡丹,那扬州城的芍药一定是天下芍药之冠。

这话是苏东坡说的,还是写进词里面的。

苏东坡与芍药之间的缘分,很有可能是从禅寺中开始的,因为在江南,芍药常用来当做佛前供奉,而苏东坡和禅学又有极深的渊源。


清 邹一桂 藤花芍药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夸赞芍药的美好绝代之外,苏东坡有关芍药的诗词也大多与禅机相关: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六月石榴花神

江淹



六月石榴花开。


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之棋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缥叶翠萼,红华绛采。
炤烈泉石,芬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不改。

江淹的《石榴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自浦城贬谪后,江淹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潇洒,每日在山涧溪流游玩咏诗。


明 陆治 蜀葵石榴花图 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一日他白日见到漫山遍野的石榴花,当夜便梦见一个叫做郭璞的神仙赠他一支五彩神笔。

醒来便有了这首石榴颂的问世。

这首《石榴颂》引得万人空巷,江淹也因此声名鹊起,被封为了石榴花神。


 七月荷花花神

周敦颐



七月盛夏荷花开。


宋 黄黄荃(传) 荷花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能写出荷花的品格和美德的文人,第一当属周敦颐。

一首爱莲说,几乎每个少年郎都会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南宋 佚名 荷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周敦颐写下这一段话,并不仅仅是为了颂咏荷花的品德,更是呼吁将荷花的美德汲取到社会之中,即便是官场黑暗,也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这样即便是艰难,但是也会有自己独有的芬芳和清涟。

人们敬重周敦颐的托物言志,将他封为荷花花神。


 八月紫薇花神

杨万里



八月紫薇开。


清 朱偁 紫薇双鸭图 局部 旅顺博物馆藏
紫薇花又名百日红,还有满堂红、痒痒花、满树红等名称。

杨万里有诗云:“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这一句话,直接点出了紫薇花与其他花种最为不同的区别。


南宋 卫昇 写生紫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杨万里生于江西省吉水县,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词自成一家,气质清新自然,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因为对紫薇花特性敏锐的把握,人们将杨万里封为紫薇花神。


 九月桂花神

洪适



九月桂花开。


明 孙克弘 百花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桂花颜色金黄,花小,呈一簇簇开放的样态。

虽然貌不出众,但是浓香袭人,沁人心脾。

洪适有诗言:“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这幽香闻十里的浓度和桂花小小的花体,形成了明洌的对比。

清 蒋廷锡 桂花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为桂花开放的时期正值中秋,人们沐浴在桂花的香气中,举杯赏月,更有月圆团聚之美。

因为对于桂花有着传神的描述,洪适被封为了九月桂花的花神。


 十月芙蓉花神

范成大



十月芙蓉开。


南宋 李迪 红白芙蓉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是陆游的好友。

在范成大进学为官的一生中,芙蓉总是伴他左右。不管是故乡的苏州石湖,还是任职的成都府,都有木芙蓉的花影。

他题咏芙蓉的诗词甚多,题材也是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元 王渊 花卉册 芙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君不见蜀都之城百里长,无数芙蓉遮女墙。遂令邦人记旧俗,往往空巷争新妆。”

这首《次韵邹德章监簿官舍芙蓉芭蕉》,用芙蓉遮墙带出了成都女儿喜欢时尚妆容的生活一面。

在晚年的苏州故里,喜爱芙蓉的范大成依照地势,建筑亭台小榭,种遍芙蓉。


 十一月菊花神

陶渊明



十一月菊花开。

清 恽寿平 菊花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菊花,怎么能忘记陶渊明。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道诱发了多少人心中的隐者梦,让人心向往之。

陶渊明对菊花的热爱,是专一的。他咏菊、采菊,还饮菊、食菊。

除了那句采菊东篱下之外,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是变幻的,是冷秀的——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清 邹一桂 菊花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敦颐评菊花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这句话,更是显明,在世人的文化潜意识中,早已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菊花的高风亮节合二为一。

故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菊花花神。


 十二月水仙花神

高似孙



十二月寒冬,水仙花开。


南宋 佚名 水仙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天气转为极冷,素来有着冰月、严月的称谓。

能在这样寒冷冬季开放的花朵,非水仙莫属。

而水仙花的封神,非高似孙莫属。


元 王渊(传)松石水仙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首《水仙花赋》,他前前后后几十年——从《水仙赋》到《水仙花前赋》,五年后又做了《后水仙花赋》。

这三首水仙花赋,加起来几千句,写尽了水仙花的可爱纯洁。

是以,世人将高似孙封为水仙花神,纪念他对水仙的热爱和执着。



这十二位男性花神,大多是文人墨客。在他们的一生中,或是将花朵的美好与自己的作品联系在了一起,更甚者将花朵所代表的美德,融入到了自己的全部生活之中。

花神文化的经久不衰,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然和花朵的热爱,也是源于我们对古代有品德的文人墨客的追思和学习。

参考文献:
黄燕冰《吹花拾蕊——花神信仰与文学形象研究》
高雅《花朝节及十二花神的传说与研究》
姚小鸥、李阳《牡丹亭十二花神考》
张晓蕾《屈原作品中兰草意象探析》
覃寿芳《皮日休《桃花赋》欣赏》
范明心《越南慧忠上士与中国苏东坡禅诗比较研究》
李光生《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的成书特色和文化内涵》

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授权转载

原标题:二月怎么过?春日的浪漫和温柔,都藏在这些古画的细节里

编者,福多多,优秀节日文化传播者。
荐读:春天里的八大中国色,太美了不由送给你!
惊蛰 | 人间好时节,诗词送祝福
妇女节 | 说给男生听:女生都爱浪漫,别忘了给她仪式感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