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两会上的语言文字类提案

网络整理 语言生活研究 2020-01-18


建议设立“全国朗读日”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鲁景超发言时建议:设立全国朗读日,弘扬经典诵读,让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鲁景超教授称,经典文化的传承和诵读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她在《关于设立“全国朗读日”和“中华朗读季”的提案》中提出要设立“全国朗读日”和“中华诵读季”。恰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掀起了“全民朗读热”,该提案的提出也引发了多方关注。                              

建议新建国家语言博物馆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黄德宽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并新建国家语言博物馆。

 

黄德宽建议道,“我国有130多种不同语言和丰厚的方言文化资源,近年来,多数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方言文化也日趋消失。有必要建设专题性的语言博物馆,抢救、收集、保护和利用各民族的语言资源和方言文化资源。”

                                  

建议设语言学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2017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建议,将语言学创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石定果建议,将语言学从语言文学专业中脱离出来,与文学成为平行学科,使语言学设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个调整有学理依据、有社会需求、有先例借鉴。此前,教育部审时度势,将艺术学、历史学独立,两个学科都获得了长足发展。


呼吁小学语文“先笔画 后拼音”


当下,拼音与键盘的“无缝对接”,固然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工作,但在这背后,汉字的书写却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短板”。

 

人大代表陈振濂强调,从原来的书写到如今的拼写,是认知方式的改变。中国孩子头脑里植入的概念不再是中国字“形”,而变成了西方的字母。陈振濂呼吁,改变当下现状首先要在汉字教育起点方面,树立“笔画先行”意识。

 

“我认为,小学语文应该先教汉字书写,等三四年级再教拼音。”他建议,教育部门在小学课程设置中应坚持以“汉字为本”,用汉字笔画取代拼音字母,帮孩子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倡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

 

“我们希望各位委员在倡议书上签字,联名发出倡议!”苏士澍说:“我们倡议,多动笔写字,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体验汉字之美,在纸正笔正、身正心正中升华优秀品质。我们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强书法教师培养,大力推进‘书法进课堂’的汉字书写教育,教导孩子们会写字、规范写字。我们还倡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营造‘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的社会氛围。”

 

倡议实施“书香中国”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在《关于深化实施“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工程的建议》中倡议,打造“书香中国”,深化“全民阅读”。言恭达突出强调,通过创造优质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使阅读真正进入到大家的心里,而不是成为一种形式。

 

“好的阅读空间会帮助人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言恭达说,“我主张每个家庭要有一个书房,把书房作为生命体验和培养文化情怀重要的栖息地。让读书成为明心养性的重要手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