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一词出自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据《辞海》解释,“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后来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可见,“口头弹”是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的口头禅又特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经意说出的,已经成为日常习惯的话。口头禅是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及自身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的外在体现,它扎根在教师心中,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更重要地是,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一定要从“口”做起,做教师的,对教育教学中的“口头禅”绝不能等闲视之。本期,我们就和诸位教师共同谈谈有关“教师的口头禅”的话题,以期引起广大教师重视。
其他
【严肃版】教师的口头禅
◆ ◆ ◆
教师“口头禅”类型
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教师对于某人某物某事的“特定”印象。教师的“口头禅”大致可分为励人型、伤人型、中和型三类。教师意识到这些口头禅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可以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教育教学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励人型“口头禅”能激励学生,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鼓励学生上进。在课堂提问中,当学生答对问题时,不少教师会说“很好、很棒、很聪明”等,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当答不上来时,则常会用“再想想,你行的”“老师相信你,再琢磨一下”等,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增强他们的克难自信和攻坚决心,进而激励他们解决困难;当答错问题时,也会说句“再细心一点就可以了”“没关系,继续努力就好”等,帮助学生摆脱困扰,正视失败,保持信心和勇气继续学习。
伤人型“口头禅”会伤害到学生,起到消极的负向作用,打击学生积极性。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学生常会犯各种错误、回答不上简单或复杂的问题等,教师长期反复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显得比较焦躁、不耐烦,无意识地“脱口而出”一些诸如“你给我听好了”等命令话语,易让学生在叛逆心理的作用下更不“听话”;或者讲了“算了吧,坐下”“我管不了了,让你班主任来处理”等消极话语,易让学生更肆无忌惮起来;或者讲了“你总是考不及格”“你总是迟到”等无奈话语,易让学生更自暴自弃起来;或者讲了“你真笨”“你脑子进水啦”等损人话语,易让学生受到伤害而更不愿亲近教师。
中和型“口头禅”既不励志学生,也不伤到学生,几乎不起正向作用,也不起负向作用。如“然后”就是一个中和型的“口头禅”,它只是一个连词。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类似的中和性“口头禅”有许多,比如:连词类“但是”“因为”“所以”等,感叹类“啊”“我的天呐”等,在提问或解答完后补上一句“是吧”等。虽然中和型“口头禅”讲讲也无伤大雅,但也容易给学生的听觉带来困扰,会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克制。
教师的有些口头禅虽然是话糙理不糙,但教师还是尽量选择正统一些的语言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和他人帮助找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励人型“口头禅”、杜绝使用伤人型“口头禅”、减少使用中和型“口头禅”。
◆ ◆ ◆
教师常见“口头禅”
1“你给我…”
常听到老师说:“你给我听好了”“请大家给我把课桌整理干净”“你来给我把这一条演算一下”等等。教师俨然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袖,让学生给自己做这做那,学生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自由,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主动意识,一切都处在被动之中,听从老师指挥,给老师做点事情。老师叫多做多做,老师叫少做少做,老师没叫做坚决不做。如果这样,老师的哀叹:“不知这帮学生怎么搞的,好像都是给我做的,一点也不自觉”就找到答案了。因为在老师心底,并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有选择能力、有潜力、有责任心的独特个体来对待,并没有真正放下为师的架子,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所以,请放下“你给我”的架子,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处。
2“你总是…”
“你总是屡教不改,你总是拖拉作业,你总是违反纪律、你总是考最后一名,你总是给班级丢脸,你总是……”那么多“你总是”,言下之意是你没有一次表现是好的。一句简简单单的判断,一句以偏概全的结论,毫不留情地将一个学生定格、定性了。教师“你总是…”的这句口头禅会让学生产生:“我总是失败、我总是令班级失望、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无助感,“我总归是这样了”的放纵感及“我就是这样”的逆反感悄然产生。学生犯错误或做错作业,有的是一两次,有的甚至是许多次,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宽容一点,就事论事地给予客观评价,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有希望的未来,相信效果一定会比那个毫无回旋余地的“总是”要好。所以,请改变“你总是”的错误认知,真正对学生宽容,树立积极的人生心态,给自己以希望,给别人以希望。
3“算了吧”
可能老师急着赶教学进度,因此,才对那个答题没有击中要害的同学说“算了算了,坐下吧”;可能有的学生着实让老师大费脑筋,使得老师筋疲力尽,老师才用“算了吧,不跟你烦了,走吧”的话赶走学生;可能学生执着地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为自己解释几句,才遭到了老师“你算了吧,别再狡辩了”的断然呵斥;或许有的同学的确成绩不怎么样,教师恨铁不成钢:“你算了吧,学了也没用,我看你是没多大出息了”。于是,学生只能咀嚼着挫折感、被抛弃感、压抑感和绝望感。在“算了吧”的背后,教师对学生的不耐烦、对学生的反感以及老师自身急于求成的浮躁尽显无疑。他再也不愿意倾听学生不切题意的可能是创新思考的回答;他再也不愿意多看一眼那个不中看的学生;他再也不愿意多听一句那个急切想表达自己“无辜”的学生的一句话,更不要谈去仔细分析,提供帮助了。一个习惯于说“算了吧”的老师,很难让人相信他对学生是耐心而又充满期待的。所以,请抛掉“算了吧”的无奈与急躁,真正对学生耐心期待。
4“我搞不懂”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我搞不懂,这帮学生怎么这么差”“我搞不懂,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对女生推推搡搡的”“我搞不懂,你为什么上课老是走神”“我搞不懂,你一到考试就趴下了”…..老师一脸的困惑,一脸的焦急。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找到原因的,老师是否真正地去分析过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否真正地去了解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真诚地去关心过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只要你是一个真正关心、理解学生的老师,你是能够搞懂一些问题的。所以,请收起“我搞不懂”的疑问,真正对学生理解和关心,很多事情教师都是能“搞懂的”。
5“你怎么搞的”
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渗透情感因素,重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的一句“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回事”,的口头禅,会一下子将全部的责任和焦点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肯定是学生有什么问题了,才会发生一些事情;仿佛一切都与客观事实无关,都与他人无关,都是学生一个人的过错,那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剖自己吧。一个拥有“你怎么回事”口头禅的老师,无论他如何表述自己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喜欢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够真正尊重理解学生,能够关爱学生,要对学生负责……都是没有感召力的。因为他一句不经意的口头禅已经很明白地表明:权威,灌输、训斥等单向的教育思想还扎根在他心里。所以,请减少“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回事”的责问,真正与学生互动。
6“你要对得起父母”
有的老师喜欢用一种很沉痛的语句告诫学生“想想,你父母送你来干什么的?”,让学生要对得起父母,丝毫不能放松。时不时地激发学生的内疚感。老师的强化迎合了学生孝顺、善良的本性,于是,他们时时警告自己:不能玩,想想父母多辛苦;不能失败,不能对不起父母。直至产生“我失败了,我无脸见父母”的内疚感,或者发出“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是不会学习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快乐,我都是为父母活着的“悲叹。这样,学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动机,没有了轻松愉快的感觉,痛苦来源于沉重的孝顺。可能老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内在向上的活力,让学生真正去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生命的价值。所以,请摆脱“你父母送你来干什么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以上这类口头禅大都属于情绪化的语言,不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教师缺乏大度,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愉快,甚至反感。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弊无益的。因此,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还是打住为妙。
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无意识行动,但是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也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习惯了老师的口头禅,但作为教师不能轻视这些“没有意义的空话”给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
01
懂了吗?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常以“懂了吗?”结尾。而实际上学生往往并没有回应“懂了”。为什么没有回应呢?从学生的角度剖析,表面上看他们对教师的这句口头禅已经习以为常,无需回应,细心剖析,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听懂并理解的学生懒得回应;一知半解的学生是是而非,所以就保持缄默;而完全没听懂的学生,更没勇气回应老师的那句“懂了吗”。教师为什么会在教学时,“拖”一句“懂了吗”的口头禅呢?一般而言,当教师用自己的思路讲解习题后,总想用最快捷的方法得到学生的确定――我们听懂了,这里包含着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自信,但是往往忽略学生的认知心理。成人的认知能力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学习经验衡量学生。同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如果把“懂了吗?”换成:“你有什么不同方法?”开发求异思维;“把你思路说给某某同学听,看他是否理解?”让一知半解的同学恍然大悟;“你能把解题思路与老师共同分享吗?”教师再次辅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定会让上述三种类型的学生积极地做出“回应”。
02
对不对?
许多教师在课堂小结中多喜欢用诸如:“对不对?”“对吗?”确定吗?”等这样的口头禅。而那些“可怜”的学生,他们对着教师慈爱的“对不对”还能说“不对”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首先,教师在总结中想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有所侧重,所以用了“对不对?”。还是不放心,再来一句“对吗?”最后还是心里不踏实,就再来一句:“明确了吗?”教者的居心良苦可见一斑。其次,反应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完全更新。新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师生互动来总结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应当从自身的语言素养做起。
03
坐端正,听好了,细心听…
课堂上讨论热闹,教师估量讨论的时间快到了,击掌两声说:“坐端正,听好了!”教室里一下格外的安静,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然后开始了课堂交流。这句“坐端正,听好了!”的命令看似简单,让学生迅速地安静下来了,但长期以往,学生对教师的这句口头禅式的命令就会习以为常,敏捷安静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意识到这句命令式的口头禅会给维持课堂纪律带来负面效果,就应当避免诸如此类的命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提问或叙述的方式都会同时传递有关思想、情绪、态度和关系的内在信息。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停滞,可以察看,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举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04
好,很好,不错…
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答复,经常用“好、很好、不错”来赞美学生精彩的答复,但实践中教师长期把“很好、不错”等讴歌之词是“送”给自己所喜欢的优等生,甚至学生答复错了教师也会习惯性地带出一个“好”,从而疏忽了评价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这种无意识的口头禅,会使这样的赞美毫无意义,而只成了教师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以为学生对其活动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今后相似活动成败的期望、自信念和行动的坚持性。所以,教师最好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更多地改成赞美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精确的学习方法。比如“答复得很精彩”,“你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某某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等等;把单一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向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元评价引导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听懂他的话了吗?懂了请你再给大家说一遍。”或问大家“你认为他讲得怎样?”“以为好,说说好在哪儿?以为不妥,说说不妥在哪?”等一系列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语言,淡化“好、很好、不错”等等没有具体评价的口头禅,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禅还有很多,比如,师问:想不想知道?生(异口同声回答):想。试想,教师有必要这样问吗?学生当然是肯定的回答,否则,就是捣乱。再如,师问:都是这样做的吗?生(齐答):是。老师这样问,说明八成答案是正确的,所以一起回答“是”。真是这样吗?就没有不同答案了。即使有,也被老师的这一口头禅掩盖了。很显然,那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判断式口头禅是缺乏思维含量的,教师应尽量避免。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语言,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良好的语言素养,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值得教师们研讨。口头禅看似随意说出,背后却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当口头禅与教师这个职业连在一起,其意义就更加不一样了。教师的口头禅是其教育理念、自身修养的外在体现,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不能“脱口而出”。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口头禅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时间,所以要想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杜绝毫无意义的口头禅,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陶冶学生的精神,启迪学生的智慧,唤醒学生的灵魂。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多把赞美的话常挂嘴边,把赞美和鼓励作为你的“口头禅”,这一定会成为学生心中最美的口头禅!
本文来自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http://www.gsr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