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三智学院 语言生活研究 2021-03-17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5日),字宜仲,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武进县)人,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1892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颁发荣誉博士学位。1982年2月25日病逝,享年90岁。

1982年2月25日,赵元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逝世,享年90岁。在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中,赵元任是最年轻也是最长寿的一位。随着赵元任的去世,四大国学导师的时代彻底终结,留下的,只有后人对那一代学人风采的无尽追思与深情怀想。


用各地方言翻译罗素的演讲

赵元任的父亲赵衡年中过清朝举人,善吹笛,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受家庭环境影响,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了在语言、音乐方面的超群天赋,各种方言一学就会。

  1909年赵元任考取了留学美国的官费生,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14年获数学学士学位。在该校哲学院研究一年后,赵元任于1915年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选修音乐。1918年,赵元任在哈佛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赵元任回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一年后回国,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



  1920年冬天,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赵元任为其担任翻译。罗素每到一地演讲,赵元任即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当地人均以为赵元任是他们的老乡。事后赵元任透露,有些方言他原本也不会,但他会在途中留意学习,所以,一路走来,现学现卖,就又学会了不少方言。此事充分印证了一点:赵元任是个语言天才。

  印证赵元任拥有语言天赋的还有一件事。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每“到”一地,就用当地方言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不仅如此,赵元任的外语水平也十分了得。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方言,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在巴黎出生长大的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然后,他又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德国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有人统计,赵元任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他学习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被誉为“文艺复兴式的智者”。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年仅33岁的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同被聘为“导师”。于是,后人一直称他们四人为“国学四大导师”。

  作为著名学者,赵元任博学多才,他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同时对哲学也颇有造诣。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因如此,后人称赵元任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新人物的新式婚礼

1920年,赵元任在美国经友人介绍认识了杨步伟。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其祖父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杨仁山居士。杨步伟后来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在北京绒线胡同和友人合开了一所“森仁妇产科医院”,开创妇女创业风气之先。赵元任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慧眼识金,一眼认定了大他三岁的杨步伟。1921年6月1日,两人结婚。


  赵元任和杨步伟的婚礼别出心裁,一改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的陋习,办得极其俭朴。这天,赵元任和杨步伟到中山公园,照了一张结婚照,然后将结婚照和他们起草的“结婚通知书”一并寄给亲友。结婚证书写道:“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医士十分恭敬地对朋友们和亲戚们送呈这份临时的通知书,告诉诸位:他们两人在这信未到之先,已经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并且声明:“除了两个例外,贺礼绝对不收,例外一是书信、诗文,或音乐曲谱等,例外二是捐给中国科学社。”下午,赵元任和杨步伟将胡适和朱征(杨步伟在医院的同事)请到家中,由杨步伟掌勺,做了一桌饭菜。饭后,赵元任从抽屉里取出两人的结婚证书,请两位证婚人签名。证婚人签名之后,婚礼即宣告完成。在那个新潮的年代,这两个人的婚礼第二天就成了报纸上的新闻,称这一婚礼是“新人物的新式结婚”。当时,罗素正在访华,他也盛赞这个婚礼“够简单了,不能再简单了”。 

金婚宴上各赋诗

简单的婚礼丝毫没有妨碍赵、杨二人白头偕老。婚后,杨步伟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太太。赵家好客,誉满清华。赵元任在清华园任教的四年间,每逢节假日,校内校外都有很多人来赵家拜访赵元任。为了能使客人品尝更多地方风味的菜肴和点心,杨步伟曾与清华大学几位教授夫人商量,在清华园大门外整修了三间小房,合办了一个饭馆。



  1938年之后,赵元任和杨步伟移居美国。此后,他们的家一直是清华留美学生的“接待站”。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钱学森等许多早期赴美留学的学者,都是赵府的座上客。人们一到了赵家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赵太太不仅好客,而且烧得一手淮扬名菜。她还把自己几十年来的做菜经验编成了一本《中国烹调》,此书一度在美国畅销。


  1973年6月,赵元任杨步伟夫妇在阔别故土后首次回大陆访问。周恩来、郭沫若、竺可桢等人接见了他们。在周恩来总理长达三个小时的接见过程中,杨步伟竟然成了谈话主角。赵元任对周总理诙谐地说:“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长,又是我的外交部长。”


  

也有人说赵元任“惧内”,但赵元任对此并不介意。而杨步伟则说:“我在小家庭里有权,可是大事情还得丈夫决定,不过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与他辩论起来,若是两人理由不相上下,那总是我赢。”




  1971年6月1日,是赵元任杨步伟金婚纪念日。门生故旧在美国旧金山为他们举行庆祝宴会。杨步伟曾当场赋诗一首:“吵吵闹闹五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元任今生欠我业,颠倒阴阳再团圆。”赵元任也即兴和诗一首:“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1981年3月1日,杨步伟病逝。赵元任老来丧伴,心情非常悲痛,他给友人写信说:“韵卿(杨步伟)去世,一时精神混乱,借住小女汝兰处,暂不愿回柏克莱,今后再也不能说回"家"了。”时隔七个月,1982年2月25日,赵元任先生也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无论是从学术上讲还是从婚姻上讲,赵元任先生的一生都十分圆满,堪称世人楷模。


历史上那些语言天才

他如何做到精通九国语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