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哏儿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01efar0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天津逗你玩——《猫和老鼠》(中国相声版)
这是我在外地上学时经常被问的一句话。虽然我不会说相声,但是相声对于许多天津人来说,不能简单说成是喜好,甚至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坐在出租车里,能听一路的相声。你在学校的文艺汇演演出中,总能看到穿着马褂说着相声的学生。天津人在平时的闲暇交谈中,一捧一逗,妙语连珠,就像是说相声一般......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说,指的是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学,是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的;逗,就是制造笑料和逗人笑;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但实际上“ 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来源:百度百科)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地区,普及于全国各地及海外。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的、源于生活、有深受群众喜爱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其实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早年间梨园行有老话“北京学戏,天津走红,上海赚包银”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天津不欺负生角,评剧、京剧,文明戏、相声、评书……能在天津红,再去北京、上海,就有了底气。
“在天津唱红,等于经历一轮草根化过程,经此淬炼,艺术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起源
天津相声兴起于清末民明初,先从撂地演出开始,逐步进入了茶社剧场。到天津听茶馆相声已在全国叫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看台上身穿长袍马褂、手拿折扇和手绢的相声演员,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在笑声和掌声中通达世事,洞悉人生。
特点
1、通俗易懂 上口顺耳
相声是说给观众听的,“上口”,就是要求语言能流畅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顺耳”,就是让人一听就懂。这就要求相声的语言必须是运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但相声是供人听的,无论单口相声还是对口相声群口相声,表演者如果像是在朗读文章一样,观众肯定不爱听。只有像聊天一样,说一些人们熟悉的口头语言,才会产生上口顺耳,幽默风趣的效果。
2、 简洁明快 短小精炼
而口头语言相对粗俗啰嗦,难登大雅之堂。相声语言即是对口头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使其达到简洁明快、短小精炼。
3、形象生动 丰富多彩
相声是以“说”为主,以表演为辅的,这就要求说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真有其事一样:说龙龙飞,说凤凤舞,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相声的语言就要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天津话与天津相声
说到天津相声,我们会想到郭德纲、小岳岳,但天津相声的泰斗还是要提到马三立老先生,他的相声大多数讲的是老百姓的市井生活。例如相声《吃饺子》“掌柜的,再念没喜歌儿了啊!。。。咱说明了,这可不怨我,我再念是丧歌儿了啊,我,我给你添蕣,蕣念shun二声,天津话里是堵心的意思。一下拉近了与台下观众的关系。马三立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具有天津的地域特色,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哏儿”,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天津被称为“哏都”。“哏”读成“gen”,声调为二声,意思可以解释为好玩儿的、有趣的、幽默的等。
相声多以讽刺性出名,像文章开头视频中Tom和Jerry说的:“你小子蔫坏损呐。“”蔫坏损“这个词能突出人物背地里耍小聪明的形象,因此作为讽刺词语出现在相声和其他形式的天津方言中。”
天津人是恋家的
大概和相声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因为舍不得这种幽默
所以舍不得哏儿都
说一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
学一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
逗一逗三番四抖铺平垫稳
唱一唱太平歌词才是正宗
我是天津人,我就爱听相声
出门遇到丁文原还有王德承
二他爸爸让二他妈妈烙俩糖饼
张二伯说马大哈你干嘛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