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拯救年轻人的春节 给三姑六婆的一些建议

河海郑夏 语言生活研究 2021-03-17

春节聚会中亲友的言语行为研究

——以合唱《春节自救指南》为例

 

导语

新春佳节团聚之日刚刚过去,回想起假期时不需要忙碌地学习与工作,回到温暖的家中,无疑是非常幸福的。但是!与幸福同在的还有被七大姑八大姨支配的恐惧!

请欣赏视频

《春节自救指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70ej1bym&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晚辈只有听话的份,没有插嘴的份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2011),按照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礼仪文化,长辈在家庭中始终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他们在整个亲友聚会的中拥有仲裁权和话语权,同时拥有社会舆论的支持。而年轻人则应该遵循“孝道”,依礼奉行,听从长辈的建议,尽量不去顶撞他们。

一般来说,说话人的地位比听话人的要高;而且,会话控制权的强弱与说话人说多少话相联系,话说得越多,越能控制会话。地位低的人,听别人讲话时要表现得很专心,以示对对方的尊重。但地位高的人可以比较随意,高兴听就听,不高兴就一边做别的事。

这样看来,面对掌握话语权的长辈盘问,只给年轻人支招几乎是行不通的。因此,只有七大姑八大姨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话语权,遵循相关的言语行为规则,春节聚会时的气氛才会更和睦,才能减少年轻人回家过年的时的压力。所以,在这里从语言学的角度给长辈们一些言语行为上的建议很有必要。

 

先来熟悉一下一些言语行为的相关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美国的哲学语言学家约翰.舍尔(Searle)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这五大类是: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情类和宣告类。这些在后面例子中会详细解释。

礼貌原则是利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解释人们有时为何会故意的拐弯抹角时,利奇把礼貌原则看作是首要的因素。这里主要适用的是其中的赞誉准则,即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和谦逊准则,即少赞举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面子理论布朗和列文森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Brown & Levinson,1987:61)。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

 

     在这里,首先依据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对《春节自救指南》里言语行为的表达类型进行研究。具体来说研究两个问题:其一,歌词里的的言语行为表达类型有哪些?哪个或者哪些类型的频率比较高?分析找出亲友们长辈们在春节聚会时的言语行为规律,从语用学的角度给他们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他们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减轻晚辈回家过年的压力,让一家人能够开心整齐地过个团圆年。

 

依据塞尔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

1. 断言类,指说话者表达了他/她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断言类言语行为的目的是使话语与世界相匹配。它包括描述、告知、否认、陈述、声明、断言、提醒等。

例一:

托福准备只靠说,什么都不做。

这个句子是视频里面七大姑八大姨对回来的“你”说的一句话,他们是在责怪回家的年轻人没有用功准备他的托福考试。说话者认为这个“你”是一个会说不会做的懒汉;并且肯定地认为他们的判断是对的。这就属于分类里的断言类。

 

2. 指令类是指说话人为了让听话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类型。换句话说,当实施指令类言语行为时,说话人表达他/她的愿望或希望他人做某事的愿望。建议、指令、请求、命令询问都属于这种类型。

例二:

  跟我去相亲吧。


家里的阿姨对合唱中的“你”说这句话,言外行为上是在要求他赶紧去找个女朋友,带“你”去相亲实际上是因对你没有女朋友这种状态的不满而发出的一种建议性指令,希望引起“你”今后的行动,催你赶紧乖乖找个女朋友,顺便再生个小孩。

 

3. 表情类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在特定场合特定心情下通过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说话者在实施这类言语行为时会体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如喜悦、悲伤和好恶。这类言语行为包括赞扬、道歉、感谢和祝贺等。

例三:

带着犬子给你全家拜个年!

这是春节期间典型的拜年祝贺话语。体现了说话人探访亲戚时开心愉快的心情和希望大家新年快乐的美好祝愿。 


4. 宣告类言语行为的目的是通过话语使世界发生变化。这就是说,人们宣告某个事态的存在而使这个事态得以存在,是说话使某事成为如此这般。它包括任命、辞职、解雇、宣布、宣告、命令、提名、逐出、命名等。

例四:

我是成功人士老王!

这句话是成功人士老王走进来时的自我介绍。他实施这项言语行为的同时,走进了屋子,加入了聚会。一个成功的宣告类言语行为会因说话人的话使本来的状态发生骤变,老王他成功地做到了这点,通过他的宣告,成功加入了聚会,成为了三姑六婆中一起取笑“你”的一员。

 

视频中没有出现承诺类言语行为 

 

发现与结论

通过上面的归类和分析,得到下面这个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阐述类和指令类占整个频率分布的大多数,分别是51%和33%,总共为84%;而其他三类则比较少,总共占16%。因此,可以得到的第一个结论:视频里的大多数歌词属于阐述类和指令类。


下面对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言语行为类型(即阐述类和指令类)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阐述类: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占比例最多的阐述类言语行为出现的规律,分析长辈这类言语行为是否会对回家过年的年轻人造成“心灵的伤害”,这里对这51%的阐述类言语行为按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新一轮的划分,划分为三类,分别是:消极态度,积极态度和中立态度。

 

积极态度主要是指说话者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类言语行为一般包括表扬,感激,炫耀或者对未来积极乐观的预测。包含了积极心态的言语行为在阐述类中占50%。

例五:

他还考上了个公务员,哈哈哈

这句话是大叔大姨说的好消息,就是他们的儿子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成为了公务员。在传统观念中,公务员是一项体面的工作,意味着稳定和良好的收入。这是典型的积极态度。大叔大姨在炫耀他们的儿子呢!

 

消极态度是指个体因受自身或外在因素影响,而不满意于自身或他人的条件或能力的一种心理倾向。意味着说话者对自己或他人不满意。言语中表现出一种否定或者失望的情感态度。抱怨或者谴责都属于这一范畴。消极态度在阐述类中占比45%。下面这个例子所包含的言外之意是对对方托福考试的否定。说话的叔叔阿姨对听话人很失望。

例六:

托福准备只靠说,什么都不做。

在这20句阐述类言语行为中,中立态度只有一句,仅占5%,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在这里不作分析。在情感态度的归类中,消极态度占50%,积极态度占45%,看起来两者差别并不大。但是看仔细一点,你会发现:

这包含了消极态度的百分之50%全都是用来谴责“你”的;而那积极的45%全部被用来表扬“别人家的孩子”。


现在,第二个结论就出来了:长辈对回家过年的这位年轻人有太多负面的评价。

 

下面看看出现频率同样也很高的指令类:

指令类是指说话人为了让听话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类型。当实施指令类言语行为时,很容易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当一个人的消极的面子受到威胁时,选择和行动的自由将受到限制。

例二:

跟我去相亲吧!

说话的人并没有考虑到他们面前的年轻人到底想不想找男女朋友,就要求带人家去相亲,劝别人找个对象,限制了对方选择自己婚恋状况的自由。现在就能得出第三个结论:说话人没有尊重年轻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在频繁实施指令类言语行为中威胁到了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的消极面子

 

拯救年轻人的春节

给三姑六婆的一些建议

(针对上面得出的三个结论分别给出建议)

  • 结论一:阐述类和指令类占绝大多数,其他三类出现的频率很低。

因此,建议长辈们说话时可以尽量多包含表情类的言语行为以显示出对晚辈真诚的关爱。说话者在实施表情类言语行为时会体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这类言语行为包括赞扬、道歉、感谢和祝贺等。这两种言语行为与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致的。常用于社会交际,主要用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听到“谢谢”总会比听到批评或命令更舒服。

  • 结论二:长辈对这位年轻人有太多的负面评价。

长辈在过年聚会发言时尽量遵循礼貌原则,尤其是其中的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和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尽量少赞举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这样有利于减少对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的负面评价,缓解团聚时晚辈的尴尬。给予年轻人学习奋斗的信心。


  • 结论三:指令类言语行为太多,长辈有时不尊重晚辈的思想和选择自由。

建议叔叔阿姨们在说话时要尽量照顾年轻人的消极面子,尊重年轻人自己的想法和自由。 由于亲戚们对年轻一代寄予过高的期望,他们作为话语权的掌控者,在言谈时无意中可能会给晚辈施加了压力,作为晚辈,年轻人们也应该谅解,礼貌恭谦的向长辈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尽量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春节自救不仅靠智慧

还要爱与尊重相随


参考文献(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