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日报:温情援助防止群众因案返贫





陈洋,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多年来一直在为法律援助事业倾注自己的心血。近日,他在《法治日报》上讲述了这样一起法律援助案件——



讲述人:陈洋


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不仅要让困难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感受到法律温度,更要防止他们因案致贫、因案返贫。蔡某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下脱贫。从2015年2月起,蔡某一直在一家电器公司上班,但今年4月因病住院期间,突然收到了“裁员”的消息。此前这家公司未与蔡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曾给其购买社会保险,且拖欠两个月工资,现要解除劳动关系,又无任何补偿,蔡某的生活面临困境。

无奈之下,蔡某来到安徽省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我们认为蔡某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于是指派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志愿律师戴学东承办此案。考虑到公司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困难,为了既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又能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我向戴学东建议,争取以调解的方式定分止争,妥善解决纠纷。戴学东仔细研究案情后,也认为目前最优的方案是采取调解方式,缩短维权时间和成本,如调解不成功再走仲裁程序来主张权益。蔡某同意后,戴学东及时联系公司方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告知对方在用工方面存在的违法情形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公司方面认为蔡某主张的金额过高,无力足额支付。戴学东经过耐心调处说理,劝说蔡某和公司互谅互让,共克时艰,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公司分三次向蔡某支付补偿款24000元。事后,蔡某对法律援助律师的积极作为由衷称赞,他认为正是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把自己从贫困边缘拉了回来,使其不致因案返贫。对公司而言,补偿金额合理合法,也保障了其后续经营。

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提质增效,切实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采取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开经济困难证明等举措,做到急事急办。同时将标准适当放宽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覆盖面,确保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法律援助,我们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设置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台,选派专业律师现场免费解答群众咨询,引导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城乡困难群体到最近站点办理,还开启便民预约服务,让困难群众办事提速,让工作人员办案提效。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56件,解答咨询7958次最近,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受援对象电话回访,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说明老百姓需要法律援助,更认可法律援助。我们会继续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做到援助政策人尽皆知,把好事做好做足,发挥到最大功效。


记者点评:范天娇


陈洋已经在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23年,一直为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而奔波,是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同时也见证了从市县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全方位建设,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与网络、热线平台的立体式融合。随着合肥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不断织密,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升,当城乡困难群众需要时,法律援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触网可得。


来源:法治日报(记者:范天娇)

编辑:吴昊、任芳影

审核:张艳清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司音 | 《爱》,读一遍都心醉的小诗~
让法治成为深植于每一个市民内心深处坚不可摧的信仰
情系拥军,看合肥律师的打开方式~
“大司兄,你被点名了~”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