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④


 1919年由北京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掀起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合肥青年学生义愤填膺,纷纷走上街头,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既是救亡运动,也是思想启蒙运动。它不仅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也唤醒了人民的思想觉悟。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合肥的传播,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武装。


马克思主义在合肥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以后,在北京、上海、芜湖、安庆等地读书的合肥籍进步青年不断传回各种进步书刊,使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活动逐步展开。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合肥青年学生开始接触到各种新思潮、新文化,探求改造社会的新道路、新方法。其中,合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和第二中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气氛最为浓厚。第六师范国文教师陈裴然,经常在课余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创办了《安徽第六师范周刊》,许多进步师生在周刊上撰写文章,评论时政,对启发青年学生的觉悟,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起到了有益的启蒙作用。庐江进步学生周新民、苗树德,巢县进步学生陈原道、翟宗文也不断将《新青年》《红旗报》等刊物,以及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著作传到家乡,在知识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宣传新思潮的同时,自身思想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由此担当起组织和领导革命的重任。1922年春,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安庆正式成立时,周新民即为第一批九名团员之一。他从自发要求变革社会的爱国者,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完成了思想发展中的一次飞跃。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深入工厂、农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919年秋,进步知识分子在合肥城乡创办4所贫民学校,作为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阵地,参加者有码头工人、染匠、市民等数百人,其中以码头工人最多。在芜湖上学的合肥进步青年李坦,经常写信和家乡的青年朋友联系,邮寄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后回乡招收学生,开办“改良私塾”,一面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一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受学生欢迎。1919年8月,翟宗文等在巢城高等小学堂开办暑期学习班,组织巢县师生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并就时事和理论问题展开讨论。1919年秋,巢县青年李慰农、杨士彬成为赴法勤工俭学生,并由此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初,合肥进步青年蔡晓舟在安庆第一模范小学开办文化书店,经常召开座谈会,在进步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年,巢县青年陈原道加入了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与薛卓汉、徐梦秋等人成立了青年组织“爱社”,积极开展社会活动。

 到1924年初,合肥已经出现马克思主义组织性质的团体。在芜湖学习并担任SY(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部长的许传典,1924年1月13日在给团中央的报告称:“寒假回到合肥,了解到明瞭我们主义的很不少。此间地方团大有可成立的希望。现在我们已有一点组织,就是现时暂已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性质的读书会,定今天开会成立。”自此,不同规模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逐步在合肥地区发展起来,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开始酝酿筹建。一批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先后加入共产党,为合肥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合肥宣传一一大湖之声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合肥市指导组来市司法局开展政策宣讲

收藏!党史专题考试题库一:填空类
党规党纪小课堂④|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有哪些?支部书记一定要搞清楚!
汪莹纯同志赴合肥市传达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工作汇报会精神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