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28)
皖西北中心县委成立之前,考虑到鄂豫皖省委即将率领红二十五军撤离苏区,中共上海中央局曾设想成立安徽省委。1934年8月中央局派巡视员来皖召集合肥、寿县两个中心县委会议,进行讨论。合肥中心县委提出在短期内不宜成立省委,目前最好先成立一个过渡形式的皖西北区委员会,以便灵活机动地指挥两个中心县委及所辖十几个县的广大地区。10月6日,中央局出于“皖北、皖西党是处在极重要的地位,环绕着鄂豫皖苏维埃区域,对于保护鄂豫皖苏维埃,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和创立新苏区负着极大的使命”的考虑,为了更加适应革命的需要和加强安徽的整个工作,提出“目前以皖西北为中心建立省委,省委的组织以合肥县委书记黄同志(刘敏),和寿县县委袁同志,涡、蒙、毫县委书记××同志(戴天强)组织而成,由黄同志为书记”。
此时,革命斗争形势已经恶化,刚刚成立的皖西北中心县委及游击大队正处于危境之中。游击大队在舒城春秋山遭国民党正规军和县保安队的合击,伤亡惨重,中心县委被迫分散隐蔽活动。考虑到游击区和白区各地党组织大多被破坏,尤其是合肥、寿县两县干部和武装力量损失严重,刘敏于11月21日报告中共上海中央局,认为就目前形势而言,“中心县委领导实在难以兼顾,成立省委又觉空泛,”建议先成立特委较为适宜,主张“暂由叶(守春)、张(如屏)、黄(刘敏)组织临时特委,由中央派能力较强同志参加,帮助解决皖西北问题”。
1935年1月,中共上海中央局特派员李德保来合肥指导工作。2月,李德保在雀儿山召开皖西北中心县委临时会议上传达中央局指示:同意皖西北中心县委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刘敏任书记,张如屏任组织部长,李德保任宣传部长,王天云任妇女部长,张士发任农运部长。中共皖西北特委当前的任务是:部队要继续发展扩大,加强武装斗争,打通与老苏区的联系,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新苏区。在军事上要求在部队壮大后成立皖西北独立游击师,领导干部由特委自定。根据中央指示,同年6月,中共皖西北特委决定以皖西北游击大队为基础,在合肥西乡小院墙建立了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师长孙仲德、政委张如屏、参谋长曹云露。全师有3个连,100多人。
雀儿山会议后,皖西北特委一面加强武装斗争,一面继续恢复和发展基层党的组织,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5月23日,特委宣传部长李德保在舒城被捕叛变,来不及隐蔽的特委委员宋德渊、张鼎文相继被捕,一些党组织受到破坏,革命力量遭到了损失。不久,特委妇女部长王天云等人,也在国民党部队“进剿”大潜山区时被捕。5月下旬,皖西北特委成员迅速作了调整,刘敏为书记,叶守春任组织部长,马实任宣传部长,张如屏任军事委员,曹云露任执委。改组后的特委成员分头到各地大力发展党组织,“到这年6月,特委领导的党组织已有合肥、阜阳、颍上、凤台、庐江、繁昌等县委及无为县工委和舒城春秋山、曹家河、东西港冲三个区委及六安张家店特支,共有党员320人”。
1935年7月后,中共上海中央局因遭敌破坏停止活动。特委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困难处境下,倚靠大别山余脉,以合肥西乡为中心区域,在合肥、六安、舒城、庐江、桐城数县交界地带的游击区坚持武装斗争。
独立游击师连战连捷鄂豫皖根据地创建伊始,就成为国民党军事“围剿”、经济封锁的重点区域。在苏区外围的皖西北地区,国民党厉行保甲制,建筑堡寨,编练壮丁,企图以此来消灭红军,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因此,开展游击斗争,扰乱敌人后方,支援苏区反“围剿”斗争,便成为合肥地区党组织肩负的重要使命。
1934年8月,中央巡视员巡视皖西北地区时,要求皖西北党组织动员广大的劳苦群众,开展扒粮、反对苛捐杂税等斗争;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游击队的力量,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后,继续坚持这一斗争目标,领导所属武装力量,攻打集镇,除恶产奸,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扩大游击区域。
1935年2月2日,孙仲德率领皖西北游击大队,突袭合肥南乡反动武装挨户团,夺取枪支10多支。接着又攻占了了西乡焦婆店,击毙国民党联防队队长及劣绅恶霸多人,掩护群众扒掉地主家的粮仓,袭击了烧脉岗,俘敌自卫团7人,缴枪8支。之后,锋芒直指西乡众兴集,烧毁敌人碉堡,全歼集上守敌,缴获大批枪支弹药。3月,袭击了南乡五十埠的国民党联保办事处和地主武装,击毙了号称“五虎”的汪必海兄弟及15名匪徒,缴获长短枪16支。紧接着又连克聚星街,击毙反动自卫队排长,俘敌5人,将街上地主粮食全部分给贫苦农民。
同年6月,皖西北独立游击师成立后,首战众兴集,夺枪30支,声威大震。此时游击师又增加了了1个连兵力,全师共有4个连。在舒城攻下了国民党刘家大院联防团,击毙联保主任,俘敌10多人,缴获长短枪20多支。6月20日,攻破合肥西乡最坚固的反动堡垒魏守殿的圩子,活捉魏守殿,缴枪7支。同时,游击师还消灭了前来增援的国民党保安队1个排,击毙排长1人、士兵10余人,缴获长短枪25支。
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战连胜,捷报频传,农民群众扬眉吐气,地主豪绅惊慌失措。队伍由最初百余人发展到四五百人。游击队员和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形势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合肥西乡游击区不断扩大,过去一个村庄只有几个“赤化”户,现在有的乡和村已全部“赤化”,村村乡乡连成一片,游击队员可以大白天背着枪走村穿乡。独立游击师所到之处,党的基层组织都有了较大发展,地方游击小组也日益活跃。在皖西北特委的领导下,舒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革命形势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月下旬,独立游击师乘胜扩大战果,出击合肥西乡防虎山麓凤凰尾、烧脉岗反动武装,缴枪8支。7月初,游击师挥师南下,会同地方赤卫队500余人,与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八团激战于舒城晓天、枣树、白庙、沙埂、平田一带,毙伤敌军80余人,俘敌40余人,缴枪数百支。接着东进北上,穿越桐城北乡,横扫庐江诸镇,攻克盛家桥,烧毁敌碉堡;黄泥河一战,俘敌10余人,缴枪20余支。12月3日,又攻占戴家桥镇,镇压了叛徒姜必胜和土霸汪显培,把同义大商号的布匹等财务和许家祠堂的粮食,分给附近贫苦百姓。游击师英勇善战,威震四方,惊得敌人“庐江关城门,桐城请救兵”,终日胆战心惊。游击师对国民党的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区红二十八军的反“清剿”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在皖西北局部地区掀起了游击斗争新高潮。
1935年秋,皖西北地区灾害严重,广大贫困农民遭受反动政府和地方豪绅的双重压榨,饥寒交迫,借贷无门。皖西北特委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的饥荒问题,抓住这一尖锐的阶级矛盾,要求各基层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扒粮斗争。为适应斗争需要,特委把党的骨干分子分散到各县乡开展活动,游击独立师化整为零,分别建立了庐北,无为西乡,舒城西乡、北乡,合肥西乡、南乡和东乡等数个武装工作队,保护群众扒粮斗争。为了迷惑敌人,武装工作队常常采取东乡扒粮、西乡打枪;南乡扒粮,北乡撤粮的办法,弄得敌人懵头转向。有时在一个县或一个地区,几处同时进行扒粮,令地主豪绅惊慌失措。“过去扒粮都在夜晚进行,震动不大,这几次都在白天开展扒粮活动,游击师拂晓打响,群众开仓分粮,借以提高军威;我们每一次群众斗争,就能赤化一片,总有一批青年参军”。通过扒粮斗争既解决了农民饥荒,又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同时也使独立游击师自身得到了发展壮大。
来源:合肥宣传一一大湖之声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反响热烈党规党纪小课堂(28)|在抢险救灾中,“火线入党”提法对不对?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庐江:乡村和事佬,普法唱主角~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27)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