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十年 | 法治护航合肥市场繁荣








9月6日上午,合肥市召开“合肥这十年”之“市场繁荣”篇新闻通报会。合肥市司法局副局长、党委委员陈光义以《法治建设护航营商环境更优》为题,从“深”层次夯实制度根基“多”领域探索柔性执法“广”覆盖提供法律服务三个方面,向媒体记者们介绍了合肥市司法局在全面助力市场繁荣所做出的各项法治举措。

于是,媒体广泛关注
报道铺天盖地
大司兄一次带你看个够~
人民数字


中国网


香港商报网


安徽日报


江淮晨报



合肥日报


合肥晚报


合肥新闻联播


滑动查看中国网相关报道↓↓


合肥:枝繁巢暖凤来栖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厚植兴业沃土,激发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对标先进、统筹兼顾、系统发力,奋力跳起摸高,加力争先进位,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创新创业主体见证“合肥速度”,感受“合肥温度”,共建”合肥高度”,营商环境建设收获丰硕成果,市场主体实力日渐壮大,经济发展活力愈发充沛。

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劳动力市场监管、登记财产、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合肥被评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开展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合肥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

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多元化市场主体释放的强劲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市场主体增长4.8倍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正式下线。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到日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该项目刷新“合肥速度”,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回望过去的十年,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OLED显示6代线、美国康宁、晶合集成、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沛顿科技、比亚迪、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离子医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合肥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新动能。

十年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2797个,到位资金超1.3万亿元,引进新开工(运营)大项目超1100个,涉及总投资超7780亿元。

一个个大项目“落子”,精准布局产业“棋盘”;一座座创业园开园,多业态商企鳞次栉比。

不久前,肥东县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荣电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业。肥东县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园中园”形式建于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内,已孵化出跨境电商企业近20家,包含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电商服务型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链。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伴随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落地生根,合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拔节生长。

“十三五”以来,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2012年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

“市场主体日益成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基础,为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积累了最可信赖、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合肥多项经济指标跑出“加速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居长三角八个万亿城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居长三角万亿城市第3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市场主体保持高速增长与高度活跃,与合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自2017年悦芯科技在合肥经开区设立集团总部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针对人才创业、研发设备、房租等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谈及最近几年的蝶变路程,悦芯科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金杯银杯,不如企业家的口碑。一句句肺腑之言,彰显了合肥营商环境的全面向“优”。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拨打一个电话,发展之路柳暗花明,这是近期合肥一家企业遇到的真实故事。

该企业需要办理续贷融资,因之前有诉讼案件,其房产被法院冻结。后起诉人撤诉,而法院解除冻结有时间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办理正常续贷。

“拨打了12345后,通过三方通话,区里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问题!法院已将公司房产冻结解除,我们成功续贷。非常感谢12345为企服务专席!”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12345,一个号码找政府。”今年2月份,合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设“为企服务”专席,努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目前,日均接线量维持在20000件以上。

营商环境的构筑离不开政务服务,一流的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

围绕企业和群众关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过去十年,合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纳税服务、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紧盯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坚决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层级、减成本,逐项优化,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再造审批服务流程。

“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申报材料减少到2个以下。”合肥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分段办”“零成本”。

合肥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免证办”,首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950项,实行免提交实体证照办事。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和线下税费“一卡(一码)清”缴纳,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将登记申请原需提供多套资料精简为一套资料,材料精减达90%以上;办理时限从原先的各类登记30个工作日,逐步精减到线下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线上登记即时办结。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长、材料繁、程序复杂等难题,合肥敢于啃最难的硬骨头,大力推出改革举措。目前,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到7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总时限压缩在16个工作以内,审批事项最长压缩了200个工作日以上。

放宽准入降低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过去的十年,合肥聚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出更多有助于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的改革举措,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合肥全面完成114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探索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招标投标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全程网招率达99.46%。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专家+智慧”新型评审模式,率先开放对接市场主体依法自建的交易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企业信用越好,开具越快,手续费越优惠。合肥上线“合肥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累计开立电子保函77695笔,担保金额163.36亿元。

与此同时,合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设立2000万合肥市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启动发行合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现安徽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零的突破”。出台《合肥市区高压中小微民营企业外部电力接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省内率先实现1250千伏安及以下企业投资至用地红线,用水用气推行零跑办、零资料、零投资的“三零”模式,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针对疫情冲击、物流不畅等共性问题,合肥及时出台“稳企增效9条”“援企稳岗9条”“物流运输行业纾困4条”“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9条”“外贸促发展7条”等阶段性政策。今年以来,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过350亿元。

合肥还开展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发布两批共22项“免申即享”财政政策清单;搭建“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8万户,授信总额突破780亿元;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

法治引领公平公正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优越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法治就是一把解开竞争力密码的“金钥匙”。过去十年,合肥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同步,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合肥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全市随机抽查工作平台,将全市54万户企业和8367名监管人员全部纳入,分类建立随机抽查“两库”,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开展政务失信治理工作。合肥将因法院判决不执行、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官不理旧账”等依法依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作为政务失信治理重点,建立防范和治理政务失信的长效机制。

坚持法治引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肥成立安徽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中心正式通过验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至2022年6月底,合肥有效发明专利48156件,是2012年的14.65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39件,是2012年的11.76倍。获得中国专利金奖6项、银奖4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项。

广覆盖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

“我们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开展‘万所联万会’‘万所联万企’等活动,引导广大律师深入一线,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开‘处方’。”合肥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律师共实地走访企业300余家,梳理法律风险点近600个,出具法律意见建议近千条。

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全市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稳步提升,连续十三年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位列第一,获评全国“2020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开放高地人才集聚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造普惠包容的开放环境。

过去十年,合肥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不断创建平台、创新政策、创优环境。

开放平台不断增强,开放通道日益畅通,外资外贸持续增长。

合肥获批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示范区,成为同时拥有4个国家级开放品牌的4个省会城市之一。开通航空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000列,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开始试点。49家境外500强在肥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17%,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8。

广纳八方英才,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合肥陆续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重点产业人才7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从住房、教育、医疗、生活补助等方面,形成覆盖各类别、各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建设落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和“合肥国际人才网”,为来合肥的全球双创人才提供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优越生态环境。

“我们着力打造‘智汇合肥高校行’‘高校招聘直通车’就业招聘服务平台。”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合肥共组织6690家(次)重点单位举办“智汇合肥高校行”及校园招聘260场,开展线上云招聘和网络直播911场,提供岗位80余万个,线上、线下共接收简历56余万份。

时下的合肥,八方英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养人之城”更养人。

目前,合肥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5万人,在肥服务两院院士达138人。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6万人,高出全国平均1.1万人。

释放红利创新创业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打造活跃舒心的创新创业环境。

过去十年,合肥秉持“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始终坚持创新这一国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合肥成立市委科创委,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成功举办首届量子产业大会、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合肥市“三创”大赛。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氛围与日俱增,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居省会城市第3位。

全力服务保障“国之重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战略平台叠加效应不断释放,再添“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国字号创新品牌。2021年度国家十大科技重大突破合肥独占四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打造首批中试基地、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着力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项目攻关体系。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迈上八百亿新台阶。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接近翻一番,总数达4905户;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千户大关,总数达4528户,三年实现倍增;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总数达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改进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

合肥将以“比学赶超”的劲头,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向着“创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奋力迈进。

来源:综合各媒体、合肥市司法局宣传教育处

编辑:李斌、任芳影

审核:张艳清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法考大喇叭 | 外地考生,提前3天来肥吧~

赛 | 万家团圆日,厉兵秣马时!

司幕 | 合肥律师小姐姐中秋花式闯关~

中秋 | 别样的团圆~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