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水隔绝的恩施“孤岛村”,74岁大爷为第一座桥激动取名……

发布君 恩施发布 2019-11-15

-点击蓝字 ↑【恩施发布】关注我-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小山村

水库蓄水形成的近20公里河道

将村子“封印”成“孤岛”

村民出山、孩子们上学都只能靠渡船

直到几年前

村里来了一群特别的“摆渡人”

带来了让村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改变


7月25日,记者在这群“摆渡人”的带领下,走进来凤县旧司镇小河村,见证这个曾经的“孤岛村”短短几年的变迁。


进村见到的第一个建筑

是三面环水的小河村村委会

仿佛孤岛上的瞭望哨


而不远处的水面上空

是村里第一座桥

今年2月25日,铁索桥正式通行

74岁村民张朝桂激动地说

我第一次不用坐船就走到了河对岸!



他还掏出一张纸

郑重地贴在桥头的水泥墩上

上面印着几行字

七十老人踩新桥

取名就叫

“万代子孙吉利桥”



过了几天

张朝桂又带着一面锦旗来到村委会

感谢小河村新“摆渡人”


尖刀班

就是这里的新“摆渡人”


小河村美,美得让人心醉;

小河村苦,苦得让人心碎;

小河村穷,穷得让人流泪。


这是尖刀班来到小河村后的真实感叹


美丽的小河村。7月25日摄


小河村地处旧司镇西北部,新峡水库两岸,是全县46个重点贫困村中地理环境最为特殊的村之一。


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但耕地仅有478亩。全村15个村民小组,共488户,18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662人。


2017年,由恩施州气象局牵头,与恩施监狱、国网来凤供电公司组成的扶贫扶贫“尖刀班”正式驻进小河村。


无疑

交通是制约小河村最大的瓶颈

不仅出门要靠渡船

还有好几个村组完全不通公路

船,曾经是村民唯一的交通工具



“前山不认后山人,七组不识八组人。


由于被水所阻,因水而困,村民们不得不面临学生上学难、百姓看病难、生产发展难。


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也因此难以提升。


更为揪心的是,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大,难免有事故发生。


有一个故事在小河村流传至今

一个外嫁的女儿在母亲60岁生日时,抱着孩子回来给母亲庆生。结果她到了河边,等了几个小时也等不来船,眼看要天黑,只好哭着与母亲隔岸喊话,又返回婆家。


尖刀班队员给记者指出

当年女儿与母亲隔岸相望的地点


驻村尖刀班首先要学的技能就是驾船


我们小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和天气一样,必定要经历一场很大的风雨才能迎来阳光,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向往村民的向往

幸福村民的幸福

这成为所有尖刀班队员的初心


群策群力,终有转机


2018年3月,州、来凤县多部门进村走访调研,定下修建小河大桥、铁索桥,修通北接革勒车正坪村,东连文坪(新建小河12至14组)通组公路的“两桥两路”方案。


当年7月,铁索桥开始建设,10公里长的通组公路开工。


2018年7月20日

十二、十三、十四组通组公路动工

整个村子,一片沸腾

一些人与事

让尖刀班队员至今难忘


村民向世禄讲述自己的往事


82岁村民向世禄

噙着热泪向尖刀班诉说辛酸往事

我1962年到这里安家,36岁时,才结婚8年,老婆被淹死,就是因为没有路!


那个时候,大集体,老婆每天都要过河对岸打青积肥。那天,老婆和另外五个村民乘坐一个三舨船过河,到河心时,船翻了,一船六个死了四个。


这个地方穷,没有路,没有谁愿意来,我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相依为命,没有再婚。


以后,孩子们都能开车回来了,不愁没有路了!


村民张池元开心地拉着尖刀班班长、州气象局局长孙学军的手臂。


76岁村民张池元

紧紧拉住尖刀班班长的臂膀不肯松开

感谢党,感谢尖刀班,我们祖祖辈辈期盼的公路终于动工了!


我们要教育后人,教育子子孙孙,把党和政府的恩情世世代代传教下去,把你们的功劳铭刻在小河村民的心里!


村民们顶着烈日

看着挖掘机从挖起第一撮土开始

一直守到正午还舍不得离开

尖刀班队员婉拒了村民杀猪设宴的热情

又去与施工方对接铁索桥的建设



如今,站在铁索桥上

尖刀班队员刘克怀回忆起施工的艰难

仍感慨万千

7月27日,村民们开心走过铁索桥去对岸。


没有路,材料全靠肩扛手提。一桶一桶的水泥,不知道提了多少趟,太难了……


硬化的水泥公路


如今,一条6.5公里的硬化水泥公路已通到村委会,可直达革勒车镇,10个组通了水泥路,其余各组已通砂石路。计划修建的公路桥也在招标中。


沿河修建的公路


7月25日

14组村民杨天清走在砂石路上

去往自家的黑猪养殖场



说起这条路,他难掩激动


没路的时候什么都难,猪崽一次不能买多,有一次运回来一上船就掉下河几只。饲料也全靠人工、马匹、渡船。杀头猪,几个人累得一身汗,抬到公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


今年4月,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车开到我屋后面!从那以后,我就可以自己开车运猪、运饲料,方便太多了!等这条路硬化后,就更轻松了。


但尖刀班队员一点也没觉得轻松

因为他们明白

小河之痛,不止是路



水很美,也很残酷

很难想象小河村过去也曾坐拥良田

瓜果甜、稻谷香


上世纪50年代末,新峡水库修建蓄水,良田和道路被淹,村民只能往山上搬。


后来水库又成为饮用水源地,各种禁令进一步限制了小河村的产业发展,网箱养鱼等大型养殖都只能取缔。


全村平均每人0.2亩耕地

全村7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

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

……

尖刀班第一次来到小河村的当天

面对这些数据,沉默良久

尖刀班队员刘克怀在日记里写道

生活会更好的,脱贫的路,我们一起凿!


3个月,尖刀班队员通过走访,写出了11份调研报告,还结合家庭结构、民俗民风等因素综合分析,提出解决外部制约和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上双管齐下的方案。


2018年初,州气象局、恩施监狱两家帮扶单位同村委会一道,经过大量走访调研,谋划出“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子。


其他大型养殖不能发展

有一项环保型的养殖正适合小河村

那就是中蜂养殖


2018年,尖刀班邀请养蜂专家进村进行技术指导。


7月25日,小河村主任张竹英查看蜂群情况。


州气象局、恩施监狱两个单位投资15万元为贫困户购买蜜蜂。“尖刀班”联合旧司镇人社中心组织村民集中培训养蜂技能,并邀请养蜂专家邵安吉先后对96人进行了培训。如今全村养殖中蜂480箱,每年增收16万元左右,其中10万分配给贫困户。


耕地少,也能发展好产业

2018年3月24日

小河村文架山藤茶基地一派繁忙

尖刀班带来30多名气象职工

冒雨展开为期两天的藤茶抢栽




饮用水库区不能用农药化肥

产出的藤茶自然受欢迎

如今,全村已发展藤茶约300亩

每年为村民增收共20万元左右




修通有形的路和桥很重要

搭建连接心灵的桥同样重要


尖刀班与村干部组织村民开展“最美小河人”“最美家庭”“最美脱贫楷模”“最美先锋”评选,激发村民脱贫斗志,增强其发展信心;


杨霁、张英结对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孩子们亲切地叫她们“气象妈妈”;


退伍军人张才敏为贫困孩子筹集助学善款,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这样的故事在小河村不断上演,温暖了越来越多人的心。


如今的小河村


以藤茶为长远产业、以蜜蜂养殖、光伏发电和水果种植、黑猪养殖为中短期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全村共实施异地搬迁73户287人,实施危房改造49户,保障了村民住房安全。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累计370人按政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


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卫生室、文体广场,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2018年底

全村累计192户贫困户,659人脱贫

小河村通过验收摘掉了贫困帽


7月25日,尖刀班队员与村干部一起在村民家张贴“学习张富清”的宣传挂图。


81岁村民颜新成把变化看在眼里

还写进了诗里

谢谢你们的关心

我精神好,腿也行

你们感动我的心

好领导,引路人

带领我们脱贫困

幸福小康办得成


水中央的小河村

需要的

不仅是送村民来往的摆渡人

更需要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引路人

肩负重任的尖刀班队员

已然成为小河村的

新“摆渡人”

正努力把村民送向幸福的彼岸


记者:梅珂  通讯员:张洪刚


来源:原创


编辑|梅珂

审核|邹瑜


近期最热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