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进入“战国时代”,中美谁将抢占先机?
◎ 文《法人》全媒体记者 曹萌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头,黑天鹅事件频发,新冠疫情感染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有太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在数字货币领域中,各国央行近期频繁刷新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以下简称:CBDC)的动态,成为了数字经济这盏聚光灯下的焦点。
从此前的冷漠到如今的热忱,是什么让美国政府对CBDC的态度发生了反转?又是什么激发了各国央行执着研究CBDC的动力?一时间CBDC似乎成为了一把能够开启全球金融市场新格局的钥匙,谁也不想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失去先机。
探索CBDC的动力之源
6月18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了一项为企业开发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原型的项目,这意味着又一家央行涉足了CBDC。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年初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1个发达国家和45个新兴经济体中,目前已有80%的央行正在积极探索CBDC,同时30%的央行表示将在近期和中期发行数字货币。就连一直对CBDC不太感冒的韩国和美国,近期的动态也展露锋芒。
其中,刚在去年年底成立了研究CBDC专项工作组的韩国央行,6月15日再次宣布成立针对CBDC的法律顾问委员会,以帮助审查与未来可能发行此类货币相关的法律问题;而美国此前更是有议员和非官方机构提出了数字美元的概念。
最近一年里,各国央行在CBDC的探索上表现出空前一致,而这份浓厚兴趣的制造者之一,便是Facebook在去年6月18日宣公布了数字货币“天秤币”(以下简称:Libra)的白皮书。
具体来看,Libra的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稳定币方案,瞄准零售支付场景,依靠Facebook庞大的社交用户,提升跨境支付结算效率。其宣称将“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但在友善的初衷和完美的宣言下,Libra却存在着大量隐忧。如:在提供跨境支付便利性的同时,也为洗钱和恐怖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对于目前仍然实施资本管制的国家而言,Libra还可能成为跨境资金流动甚至资本外逃的工具。
数字货币领域专家指出,严格挂钩美元、欧元、英镑等“强势货币”的Libra合成为“无国界货币”,将给许多国家的主权货币带来严重冲击,“良币驱逐劣币”的历史规律会对“弱势货币”的主权货币构成极大威胁,即“Libra化”,而由于美元及美元资产的国际地位,在Libra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必然较高,则“Libra化”的本质将成为美元化,若Libra大规模发行,将进一步推进美元化,从而巩固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地位。
因此,Libra的合规性问题及对主权货币的冲击引发了多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的担忧和重视。2019年7月3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MaxineWaters等人正式致信脸书公司,要求搁置Libra项目。2019年7月16日和17日,Libra项目的负责人David Marcus参加了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对Libra举行的两场听证会,但这两场听证会远远没有打消各国央行对Libra的疑虑。此后,德法两国政府率先拒绝了Libra在其境内运营,并表示“任何私营实体都不能拥有货币权,这是国家主权所固有的”。
同时,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稳定币的监管。2019年10月,七国集团(G7)工作组发布了《全球稳定币影响调查报告》。2020年3月,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发布了《全球稳定币计划》。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与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支付及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IOSCO等国际监管机构紧密合作,于2020年4月发布了监管咨询报告,对全球稳定币提出了10项高级别监管建议。
在日前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如何改变金融生态”的闭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指出,各国央行关心的Libra,近期出台了2.0版本,其在适应金融监管、合规等方面作出了调整,增加了盯住美元、欧元的选项,预留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接口等,在增加适用性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提升了其吸引力和推出的可能性。若Libra发挥了货币职能,肯定会对央行货币体系造成冲击。因此,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在CBDC的研发上将再次提速,毕竟CBDC是在数字时代维护央行和国家政权象征的重要形式。
除各国央行积极应对Libra对主权货币的挑战外,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法人》记者表示,CBDC的研发推动也存在内生需求。“CBDC一方面可以降低央行和商业银行在纸币印刷、安保、保管、ATM机维护及运输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监管能力,便于央行甄别各类违反犯罪行为,整治支付行业当中的乱象。”
总体来看,在2020年全球经济局势动荡下,Libra的外在冲击、货币形态变迁的内在需求,以及新冠疫情的肆虐都成为了各国央行加速认知和研究CBDC的催化剂。
数字人民币VS数字美元
4月14日,一张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钱包已在农业银行内测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发了众人围观。
此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做出回应,当前网传数字人民币(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某位央行数字人民币研究员向《法人》记者透露,目前美英两国在数字货币的技术研究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由于其自身制度问题导致数字货币项目落地缓慢,而我国在大型工程上拥有决策快、上马快等优势,往往实践先于理论研究,并从实践中获取丰富经验,促进技术进一步发展。
然而,巧合的是在数字人民币宣布进入试点测试阶段后不久,数字美元也有了新动向。5月底,数字美元项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发布了首份白皮书,旨在为创建美国央行数字货币提出框架,白皮书中详细介绍了代币化美元需求、以及构建数字美元系统的一些潜在途径,并确定数字美元可以帮助美国维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据了解,数字美元白皮书的发布机构为数字美元基金会(Digital Dollar Foundation)与全球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而该项目的主要成员包括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 Chris Giancarlo、CFTC首席创新官Daniel Gorfine和埃森哲高级董事总经理David Treat等。从发布机构和项目主要成员分析,数字美元项目更像是为个人和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私人项目,是否和美国政府有关还没有确切消息。
但今年3月,数字美元计划却在美国2.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初稿中乍现身影。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指出,该法案初稿着重强调了数字美元可基于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潜力高度关注,虽然可能由于该法案提出的要求过于仓促,系统短时间难以就绪,导致数字美元计划未能在终稿中出现,但美元希望采用新型数字技术来继续保持其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霸权和地位已昭然若揭。
福布斯分析认为,数字美元在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的出现,足以表明美国已经正式进入“全球多国央行竞争推出首款央行数字货币的火热战局”。然而,美国加速入局的原因势必与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演化趋势相关——美元地位下降。
数据显示,在原油、黄金、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经常扮演着国际贸易结算媒介的角色,其占据了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40%以上。但令人不齿的是,美国往往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通过大量增发渡过经济危机,并将经济损失转移给其它国家。
为此,全球多个国家相继减少了美元货币储备,改用人民币或欧元来替换货币储备中的美元。据悉,目前已有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印度等10个极具代表性国家开始向去美元化亮剑,而CBDC便是亮剑中的一把利器。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专家分析表示,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持续了近80年,而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在全球整体主导地位的相对下降,美元继续长期保持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的概率在降低。短期来看,美国已实行了较长时间的货币宽松政策,而当这轮史上最大的货币宽松过去,美元的地位将被相对削弱,其他货币地位则可能迎来变强机遇。
摩根大通近期的一份报告则指出,如果各国CBDC获得发展,美元将不会快速失去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但在贸易结算和SWIFT信息系统等主导地位上会“更加脆弱”,而且如果其他国家能够绕开SWIFT系统和美元主导地位,美国将很难实施经济制裁和对恐怖主义融资的监管。
此外,上述报告还做出提醒,基于货币体系的变革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竞争压力,美国央行有理由引入数字货币,并加快在CBDC领域的研究和布局。
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此前也强调,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此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实现路径,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
在数字货币这一崭新赛道上,数字人民币与数字美元的相遇,擦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霸权地位相碰的火花,数字人民币凭借研究早、落地快暂获先机,数字美元依靠技术硬、有外援偶露峥嵘,谁将率先冲过这条赛道终点呢?想必是狭路相逢勇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