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队长和你说说秦俑那些事 她全程参与了秦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2016-07-09 博物馆头条

在2009-2011年期间,考古专家许卫红亲历了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她所著的《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去年出版发行。这本书真实记录了由作者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许寥寥无几。



许卫红现任职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她在领队完成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之后,现任秦都咸阳城考古队的领队,研究员 。(简历附后)


作为福利,博物馆头条作者将会把许老师邀请到我们的“博物馆有的聊”微信群里Museum Chat),和大家进一步交流。还没入群的,请联系小编倪婷,微信号:icurator。





基本信息:

作者:许卫红 著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09283

 

内容简介: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目录

千古一帝秦始皇

骊山与丽山园

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老大

大秦帝国的地下军团

秦兵马俑坑的丧葬属性

谁是兵马俑的发现者

我所知道的秦俑家族

作了领队的喜与忧

“要人看得起,就别做让人看不起的事。”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期待,正是魅力所在

揣着特大的名片,却也有无可奈何时

如何防治秦俑的水土不服

秦俑发掘引来了愤青和粪青

发掘地层的失误

考古层位学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古笔记不是盗墓日记

“一号坑建筑是精品工程吗?”

秦砖的玄机

一把“钥匙”打开的话题

“梅花桩”与万里长城

洗土寻宝

彩俑是如何被一刀一刀剔出的

忒! 陶俑“因人施彩”

朱唇皓齿,好一个爱美的男子汉

细线描眉,这一位男子更俊秀

惊!秦俑的衣装服色

秦人服色,众人纷纭

透视秦俑背后的女人

寻找秦军军服的徽章

彩色陶马与秦人养马

怎样才能把彩绘回贴了去

一波三折清理木鼓

木鼓以及文献对它的记录

重英:鲜为人知的兵器绘彩

秦人的强悍与长柄兵器的使用

秦国冷娃的浪漫情怀

谈点中国马车的来历

秦俑坑木车不是豪车

秦俑坑发现的第一件皮盾

孑盾与祥云

秦俑坑的弓韬与秦代麻布

笼簸夹层里的秘密

弓弭解疑

秦弩的威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按图索骥:寻找秦代的匠作工具

秦俑坑里的古墓

宝贝搬家

陶俑的初步复原

陶片上的那些印记

秦剑和它的神话

差点被忽视的剑带

秦俑坑演绎《我侬词》

陶俑有瑕,但不掩瑜

谁是破坏秦俑的元凶

秦俑陶文和兵器刻文是一个意思吗

我说陶文≠“物勒工名”

秦代的群组式生产模式

俑坑内淤泥形成的原因

一号坑建筑并非精品工程

千年之约,机遇、责任与担当

第三次发掘成果快速浏览

Are you ready(代结语)

编后语



徐卫红简历:1966年7月出生北京顺义,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历史学学士。2006年获研究馆员职称。1989年开始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工作,参加了兵马俑坑二、三号考古发掘;1999年至2005年赴陕西华县、凤翔等地,开展周、秦、汉等时代的野外考古发掘和调查。2006年至2008年,在河南、湖北等地以执行领队的身份,主持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项目多项,发掘内容的时代涉及新石器直至明清、民国。2009年一号坑第三次正式发掘启动,任执行领队、领队。作为兵马俑发掘团队的代表,2010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项。2011年获陕西省“十一五”期间文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二十余年的考古旅程中,经历了踏雪寻古、深夜与小老鼠恳谈、狭路相逢盗墓贼等一系列的故事。


主笔完成《东阳墓地》(科学出版社,2006年)、《黑庙墓群》(文物出版社,2013年待版)、《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2009-2011)》(文物出版社,2013年待出版)。发表论文多篇,内容包括秦汉服饰、秦陵地宫、秦俑、眉县汉代泥塑、中国早期葬具装饰、大荔清代石人装束等。另有《湖北丹江口市温坪墓群》、《湖北郧县瞿家湾遗址》、《河南马林庄墓地》、《宝鸡陈仓区宁王遗址调查》等简报多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