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南海博物馆最新动态:海南省政府原则通过展陈方案,要求边建设、边征集、边筹划

2016-07-13 博物馆头条

新华社记者11日从海南省政府获悉,位于海南琼海的国家南海博物馆正按计划加紧建设并积极筹备展陈工作,预计今年底前可竣工,明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开馆展出。
  国家南海博物馆选址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85万平方米。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大型海洋文化和历史文化景区,也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环南海国家历史、现状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博鳌亚洲论坛。


  此外,根据海南当地的媒体报道,7月9日下午,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工作。会议原则通过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方案,要求边建设、边征集、边筹划,同步抓好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和展陈筹备工作,高水平建设好国家南海博物馆。

  国家南海博物馆正在按计划加紧建设,展陈工作也在积极筹备,预计明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将开馆展出。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南海博物馆总顾问单霁翔介绍了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推进情况,各展览项目负责人简要汇报了展陈大纲方案,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南海博物馆展陈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把博物馆打造成为南海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

根据初步编制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方案”,该馆将以“一带一路”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精神为主旨,突出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南海自然生态、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等主题,展陈内容主要包括《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文物精品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引进展览,《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与紫禁城》、《风起马六甲——14至20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马来西亚》两个专题展览。

  刘赐贵表示,国家南海博物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推进博物馆建设。


此外,中新网7月4日曾报道《<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原书现身 藏家愿无偿捐赠》。7月7日,该事件有个完满的结果,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在北京接受藏家捐赠,正式入藏《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1947年印行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首次明确中国海疆轮廓。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当时官方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的“民主礁”即今“黄岩岛”。该书收藏者、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4日向记者表示,愿将该书原件无偿捐赠国家公藏机构。

  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办业务组长张健平7日特地飞赴北京。他向记者说,对藏家无偿捐赠的义举表示衷心感谢。“我们计划将这本书带回海南,请相关领域专家就该书价值进行解读。菲律宾单方发起的南海仲裁案将于本月12日公布仲裁结果,我们将在此之前公布解读成果。”对于该书未来的处理方式,他表示肯定会设置在常设展览中予以重点展示,并对其中内容进行阐释。

  彭令坦言,如果没有当下的政治纠纷,印行于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也仅仅就是一本旧书而已。而如果能对国家有益,捐赠也在所不惜。

  “可谓是最好的去处”,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晋英如是评价《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入藏国家南海博物馆。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序言

《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盛夏的北京天气格外闷热,7月7日中午,刚刚从海口飞抵首都国际机场的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组组长张健平,顾不上吃午饭,顶着炎炎烈日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市海淀区西长春桥路上一家宾馆。

  张健平此行带着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从北京收藏者彭令手中接收一本出版于1947年的旧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这本散落在民间藏家手中多年的关于南海的史料最终落户海南,不久之后,将在开馆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内展出。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一平表示,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出版于二战结束之后,中国按照《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接收此前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之时,书上所标注的南海诸岛名称广受国际认可,而且其附件中的《南海诸岛位置略图》,更是现代中国南海疆域地图的重要蓝本。

  “这本书落户国家南海博物馆,是它最好的归宿。”当从张健平手中接过那张无偿捐赠荣誉证书时,彭令这样说。

  书海遗珍

  故纸堆里“淘”来南海研究重要书籍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的捐赠者彭令是一名二手书商,他的身份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主任,这本不起眼的旧书,是他2015年花了高价从江苏一位二手书商手中购得。

  2014年,彭令在江苏一座城市的二手书店“淘书“时,在众多晚清、民国时代的旧书中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当时,这本书封面上的“南海岛礁”字样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停下来翻了又翻,这本书品相相当完整,封面上还写有“一九五一年八月卅日购”的字样。

  这本出版于1947年的民国出版物,在店内众多古籍善本中显得格外不起眼,由于出版时间距今时间不长,而且是方志类书籍,在普遍讲究‘越旧越值钱’的收藏界,被认为没有太大的价值。

  现代留存下来关于南海的文献资料并不多,书店老板发现这个“又黑又矮”的淘书者操着外地口音,对这本书情有独钟,便开出了一个高出其他同时期书籍十多倍的价格,这让当时的彭令没有下定决心购买。

  作为一名与古籍文献资料打了多年交道的二手书商,多年的职业习惯让彭令敏锐地感觉到这本书不简单,不仅因为它属于罕见的南海文献资料,还有书中附件中的那张《南海诸岛位置略图》是他首次见到。

  一年后,彭令再次来到这家旧书店,发现这本书还躺在故纸堆中无人问津,便下定决心将其买下。可对方见来了“回头客”,坚持一分不让,最终彭令痛心地以高于心理承受价十多倍的价钱买下这本书。

  2016年,当南海问题渐渐成为热点,也让彭令突然想到手中的这本《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有一幅民国时期的南海地图。于是,他将这本书从大量旧书中找出,从书的作者开始研究,在网络上一点点地查询资料,发现这本书的意义可能不同寻常,甚至可能与如今的南海问题息息相关。

  具有多年收藏经验的彭令,随后查询了国家图书馆,并无此书。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内仅存扫描数据,并无原件。

  此时,一个想法在彭令脑海中诞生——将这本书捐献给国家收藏机构。

  “这本旧书在我们藏家手中,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藏品而已。但是如果交给国家收藏机构,这本书背后的意义将会被挖掘出来。”7月初,彭令联系到了北京的记者,将自己捐书的意愿通过媒体发布出去,希望国家收藏机构接受捐赠。

  天价利诱

  神秘电话许以重金搜集南海文献

  7月4日,中新社最先报道了彭令想要将该书捐献给公立收藏机构的消息。消息一经发出,彭令手中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打来电话,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这本书,其中不泛国内的一些私人博物馆。

  面对高价诱惑,彭令始终没有动心。直到张健平和他取得联系的前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彭令家中,对方不仅提出高价收购这本书,还希望彭令能和他“长期合作”,继续搜集关于南海的史料。

  电话那头,对方开出了一个让不少人心动的“天价”,假如此后能够继续提供关于南海的文献,对方提供的金钱能让彭令“够花几辈子”,并且货币单位是美元。但在电话里,对方始终拒绝透露自己的身份,他告诉彭令:“不要问我是谁,你只是一个二手书商,你卖书,我出钱,别的不要问太多。”

  面对“天价”诱惑,彭令断然拒绝了神秘人的要求。挂断电话,彭令更加坚定了将书捐献给国家收藏机构的想法:如果对方是国外机构,这本存世量极为罕见的南海史料流落到国外,后果将不堪设想。彭令说:“如果要我出卖国家利益,就是给我再多美元,我都不会卖!”

  彭令拒绝购书人的高价诱惑,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他收藏的一本清代抄本《记事珠》的消息一经流出,不断有不明身份的人表示愿意出高价收购,彭令都一一拒绝。这本《记事珠》是清朝学者钱泳所抄录的嘉庆年间有关人员出使琉球的文字。文字中清楚地记录了出使琉球清代官员于嘉庆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辰时见到钓鱼岛的记载。此段文字的记载,是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铁证。

  时隔八年,彭令再次拒绝了这些不明身份人的天价利诱。

  “虽然我对这本书背后的历史价值只是略知一二,但我能感觉到,它是牵涉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文献资料,所以一般人给多少钱都不卖!它是属于国家的!”彭令坚定地说道。

  情牵海南

  国家南海博物馆是最好的归宿

  就在中新社将消息发出的同时,远在海口的海南省文体厅厅长丁晖,在微信朋友圈里注意到了这条新闻,立刻给正在参与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张健平打去了电话,希望他能将这本书收为未来南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7月6日,张健平几经周折找到了彭令的电话,在拨通电话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忐忑的:虽然藏家明确表示要捐献给公立收藏机构,但国家南海博物馆远在海南岛,还是一个正在筹建的单位,藏家能否放心地将这件珍贵的藏品托付给海南保存,还是一个未知数。

  让张健平没想到的是,电话那头,当彭令听说国家南海博物馆是国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保护、研究南海相关物证,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宣传南海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时,只是要求张健平给他发一份证明公函。

  当这份公函发往北京后,彭令很干脆地答应了将书无偿捐赠给国家南海博物馆,并表示“随时可以交付”。

  第二天早上八点,张健平登上从海口美兰机场飞往北京的最早一架航班,此行的目的便是迎接那本关于南海岛礁的地理志书。

  捐赠仪式上,张健平从彭令手中接过那本书,并向他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这本书,在我们藏家手中,就是一本旧书而已。如果放在国家南海博物馆,将是它最好的归宿,写南海的书,就应该放在那里!”接过荣誉证书后,彭令激动地说。

  在现场参加捐赠仪式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杨晋英说,收藏界有一个规律,就是本地的藏家会收藏本地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多。但从海南民间纸制品收藏来看,海南因为气候湿热,民间藏家因条件简陋,手中纸制品不易保存,不少因为保存不当在悠久的历史中损毁。据他了解,海南民间收藏中文献类纸制品的历史最早只能上溯到晚清。

  因此,在杨晋英的眼里,这本有关海南岛的地理志书,虽然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很罕见,由于当年印刷数量不多,又不为收藏家所钟爱,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收到这本书,张健平就像呵护一件宝贝一样,将这本书放入箱子内,寸步不离,7月8日上午,他乘坐飞机将书带回海口时,飞行过程中始终将装有这本书的箱子抱在胸前。

  珍贵史料

  记录抗战后接收被日侵占的南海诸岛过程

  这本纸张发黄一碰就碎的“破烂书”,为何引起海南、北京各方面的关注。张健平返回海口,立刻邀请海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一平,对此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这本书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原件还是第一次见到,它太珍贵了!太珍贵了……”长期研究南海历史的张一平拿起这本书,久久不肯离手,喃喃地说出了好几个“太珍贵了”。

  张一平说,熟悉中国地图的人都会记得,在南海上有条九段线,它们清晰地框定了中国的海上疆域,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条九段线来自哪里,这些线条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划定的。而这些答案在这本书中就能找到。

  张一平首先从这本书的作者郑资约说起。郑资约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历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曾在国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抗战结束后,依照《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国民政府派遣内政部及广东省接收专员,随同四艘军舰,前往接收被日军侵占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此时,身为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的郑资约,赴内政部任职。

  1946年12月,郑资约被委任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随同接收舰队开赴南沙群岛,进行了南海诸岛的实地测量工作。

  张一平介绍,郑资约回到内陆后,立刻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事整理此次接收任务中搜集的资料,绘制中国南海地图。郑资约将接收过程中所见所闻并参考有关书刊,编撰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他将内政部方域司绘制成的《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和制成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一并收入此书中。

  在这本《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的第一页,便是本书的主编傅角今为此书写下的序言:“我国所属南海之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广州、榆林之失陷而沦于敌手。民国三十四年8月10日战事胜利结束之后,我政府于9月9日起开始接受日军投降,逐渐恢复故土。此役内政部方域司曾派员参加,主办建碑、测图及调查诸事宜。郑资约先生乃参加接收人员之一。全体人员于三十五年10月2日会同由京出发,至今年(注:1947年)2月4日任务完毕。接收归来,郑先生将所见所闻并参考有关书刊,撰成《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此为方域司《方域丛书》之一种……”序言落款为1947年10月1日。

  张一平说,傅角今是当时的内政部方域司司长,他在序言中详细地叙述了,这次郑资约与海军一起接收,并参与测量南海诸岛的过程。

  张一平介绍,早在1935年4月,内政部“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第一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地分成:(1)东沙群岛;(2)西沙群岛;(3)南沙群岛(即今中沙群岛);(4)团沙群岛(即今南沙群岛)。

  但在《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郑资约不仅写下了他在接收二战时期被日军侵占的南海岛礁过程中的见闻,还根据南海诸岛所处地理位置,将原“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在《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中四周标定了一条由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恢复和明确了我国版图轮廓。更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的“民主礁”即今“黄岩岛”。

  张一平说,中国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是国际认可的,因此地图上标有11段线的断续线地图广被国际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地图继承了这条线,只是将11段改为9段。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局部

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中的「民主礁」即今「黃巖島」 (見《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第八七頁)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所附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之一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版權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正文首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封面。

彭令將《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捐贈給了國家南海博物館




另据香港文汇报报道:1947年11月民国政府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首次明确中国海疆轮廓,是「九段线」法理依据的源头铁证。这条「九段线」见证了中国人民百年抗击侵略、维护海洋主权的历史,更在当前的纷争中为中国南海主权的确立,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据。此外,该书还附有中华民国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第八七页的「民主礁」即今「黄岩岛」,是黄岩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铁证。至今该书未有再版,国家图书馆、国家海洋局亦未有原书。

 

志略已铁证「南海主权在我」无关1982海洋公约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原本收藏者、著名收藏家彭令此前向本报详细展示、介绍了原本、著者及其重要意义所在。《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已明确南沙群岛主权属中国、「九段线」的国际法理依据。该书编著者郑资约时任民国政府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郑资约接收亲历与所著及南海诸岛名称标注的要害,一言以蔽之,即是郑资约总结所言:「依照国际公法与惯例,凡新发现之岛屿,其住民系何国民,即证明其主权属于何国,今该群岛中全为华人,其主权应属于我,自无置辩之余地矣。」这一事实正是志略一书所彰显的南海主权在中国的法理依据与历史事实,也是南海问题最核心的部分,先于所有其他问题,与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关。

 

彭令亦介绍了他决意捐赠此书给国家的缘由。他认为,今次菲律宾单方面提出南海仲裁案是一个闹剧,其目的是否定中国相关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匹夫有责。」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的彭令决定,将这本鲜见的志略捐赠给建设中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希望这份南海主权铁证史料,能让英美世界及菲律宾等国更清楚地了解二战后南海主权实情。

 

据介绍,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为方志书,是《内政部方域丛书》中一本,丛书由时任中华民国内务部方域司司长的傅角今主编,郑资约编着。该书为当时的内政部方域司参与接受日军投降收复南海诸岛时所著。记录了自民国34年(1945年)9月9日起至民国36年(1947年)2月4日接收任务中在中国南海的所见所闻。全书共七章,记载了南海诸岛地质地形、各群岛地体构造、地形特征,气象气候、风向、台风、海流、岛屿滩险志要、动植物、水产、鸟粪、地位价值、历史回顾、作者本人的考察经历等,并有大量地体构造、气象气候等分布图。

 

至此,南海诸岛各自的名称已经修改并确定,地图上也完整地标绘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我政府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立碑纪念,派兵驻守,并将其再度划归广东省管辖,一度被外国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又重新归于中国政府的管辖。著名的南海断续线终于尘埃落定。本书为中华民族建立海权、维护海权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证据。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官网亦对该书作出注释,在近代中国,确定中国海疆轮廓的是由内政部方域司编制的《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和《南海诸岛地理志略》。1948年2月,《南海诸岛位置图》被收入由傅角今主编、王锡光等人编绘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对外发行。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作为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南海诸岛位置图》为南海海域划界、定名: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这是中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按照诸岛所处地理位置,将「团沙群岛」改名「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在其四周标定了一条由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恢复和明确了中国版图轮廓。

 

同时,它还再次明确国界线最南端标为北纬4°,「曾母滩」改名为「曾母暗沙」,并包含在中国海疆线之内。更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捐赠者冀以多国文字再版让世界了解南海主权在中国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江鑫娴、凯雷北京报道】在该书捐赠之际,本报独家专访「九段线」源头铁证《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的收藏者彭令。他表示,如果没有当下的南海纠纷,印行于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也仅仅就是一本旧书。而如今这本史料价值巨大的方志,对国家有益,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捐赠,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的内容。他更希望此书能以中文、英文、日本以及菲律宾当地语言等形式再版,让国际政界、学术界,以及关注南海的民众了解南海主权、祖权在中国的实据与实情。

 

彭令所收藏的这本《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原件是小32开本,标码96页,册页略发黄,品相完整,封面还写有「一九五一年八月卅日购」字样。彭令表示,南海诸岛不容染指。他认为,这本1947年11月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有两方面价值。首先,该书是「九段线」法理依据的源头铁证。其次,则是书中所附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证明了1947年黄岩岛等岛屿就是中国所有。该书无论从历史、法律的角度,还是官方性角度而言,都是无可争议的铁证。

 

彭令表示,此类民国平装本图书纸质差、易损毁,虽则印行时间距今不远,但传世较少。当年该书预计仅发行了500册左右,目前存世量恐不足10本。作为中国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他将号召中国收藏界民间收藏者将寻找发现更多的现存本,为国家所用。该书从未再版,仅在1982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琼崖志略》一书中曾包含过此书内容。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将此书翻译成英文、日文,甚至是菲律宾当地语言,向世人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人的先辈留下的土地。

 

此前,彭令所藏沈复的《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铁证「钓鱼岛不属于日本,属于中国」。2008年6月,在香港《文汇报》连载《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认为《海国记》出自《浮生六记》,引起多位知名专家关注。台湾研究专家蔡根祥教授及江苏省社科院文研所原所长萧相恺相继介入研究。2009年12月3日,香港《文汇报》在遍访两岸与琉球学者的基础上,刊出《铁证钓岛属中国——清着佚文手迹面世比日本文献早76年》一文,引发轰动,中日台等国家与地区的传媒纷纷转载。次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浮生六记》「新增补」,将《海国记》与《浮生六记》前四记一起整理出版。


 

接收南海诸岛大员圈画出中国南海疆域的人

 

「九段线」一直是中国主张南海权益的边界和依据。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南海广袤水域中的「九段线」,出自何人之手,是在何种情形下,根据何种原则何种依据划定,却不为公众知晓,成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在这条举世瞩目的海疆线背后,有着三个人的名字:白眉初、郑资约、傅角今。其中,傅角今和郑资约正是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的主编和作者。

 

据北京师范大学校报报道,白眉初1927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系主任。1936年他编绘《中华建设新图》,获准收录有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并命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

 

白眉初在图中还做了这样的注释:「廿二年七月,法占南海六岛,继由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实测得南沙、团沙两部群岛,概系我国渔民生息之地,其主权当然归我,廿四年四月,中央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发表《中国南海岛屿图》,海疆南展至团沙群岛最南至曾母滩,适履北纬4°,是为海疆南拓之经过。」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郑资约和傅角今则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同学。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带来了解决南海难题的良机。国民政府1946年派「太平」舰、「中业」舰开赴南沙群岛,「中建」及「永兴」两舰开赴西沙群岛,进行接收工作。在接收过程中,郑资约作为内政部接收专门委员,亲赴南沙群岛,主持南海主要岛屿的实地测量工作,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和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

 

回到内陆后,郑资约即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实测资料,绘制中国南海地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一系列的地图。其中包括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岛图等以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作为整个南海接收的亲历者和专业人士,郑资约在当时国民政府的安排下前往各地大学演讲,解说中国南海岛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此后直到台湾时期,郑资约都在为南海主权呼吁。

 

另外,时任内务部方域司司长的傅角今于1947年组织召开西沙、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会后,为了使确定的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条线被继承下来。2000年,中越签署《中越北部湾划界协议》,确定了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海洋分界线,十一断线改为「九段线」。2001年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1:1000000),确定了「段线」的官方画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