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在上海动工

2016-08-28 上海市政府 博物馆头条


日前,位于黄浦江畔世博会文博区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破土动工。一年后,一座世界乒乓文化新地标将在这里矗立。2013年5月,国际乒联宣布将位于瑞士洛桑的乒乓球博物馆迁往中国上海,这也标志着以乒乓球运动为中心的文化平台向上海转移。

  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由上海体育学院立项,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协作推进。建成后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是公益非营利性、唯一性、永久性机构,也将成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日前特地发来贺信。

  上海:中国乒乓源头摇篮

  十九世纪末,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上海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年),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文具店老板王道平到日本采购文具时,购回一些乒乓器材在店内销售。为了打开销路,王老板在店堂内组织示范表演,吸引顾客。久而久之,乒乓运动就在店堂广告中传开。

  上海的乒乓球运动群众基础广泛。特别是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曾经为中国乒乓球队培养输送了12位国手,120多位省、市级运动员,是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冠军的摇篮”。国际乒联博物馆落沪,足以展现上海作为中国“乒乓摇篮”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精神。

  据悉,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将于2017年10月底试运行。届时,通过博物馆国际平台还将与国际乒联进一步合作,建成国际乒联研修中心、国际乒联官方文献中心、国际乒联技战术数据中心,甚至建成国际乒联亚太总部,提升上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影响力。

  国球:从“养狼”到文化传播

  中国在乒乓球运动上的“世界霸主”地位,决定了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需承担起推广这项运动的责任。

  从2009年起,中国乒乓球队提出“养狼计划”。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国乒的垄断仍没有被打破,而且“养狼计划”仍局限于乒乓球的竞技层面。正在“第三次创业”的国乒试图走出传统的小格局,把乒乓球从全民竞技、全民娱乐上升到全民文化。借助国际乒联博物馆这个文化平台,不但可以深入了解乒乓球的历史,还可以挖掘乒乓球的文化价值,从了解到尊重,推动乒乓球运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乒联博物馆从瑞士洛桑搬迁到上海,也高度契合了中国乒乓球“第三次创业”的内涵。

  平台:挖掘多元社会价值

  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项目也承载着教育功能。国际乒联博物馆现有藏品7000余件,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余件。这些珍贵的展品可以充分展示世界乒乓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光辉历史。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表示,“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项目作为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落户上海黄浦江畔,是中国和上海体育全球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自信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它将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的承载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