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19



  • 杭州博物馆

       (2021年11月13日—2022年02月13日)



展览共计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了不同时期杭州的历史、文化、物质生活等人情风貌,包含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类、钱币类和民俗类等多种质地的文物,其中77件为首次展出。



从珍贵程度看,以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明文徵明寒柯图轴、西晋越窑青釉兽形灯座、元景德镇青花山形笔架为代表的一级文物多达29件,另有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8件。其中,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为浙江省内罕见的精品。





  •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1年9月26日—)



本次展览内容上起甲骨文中的日食记录和干支表,下至“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当代科技成就,分为格物穷理、天工开物、西风东渐、走向复兴四个部分,共计展出文物400余件(套),模型50余件,辅以图片图表、多媒体展示和互动项目,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从古至今中国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着重展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突出成就。



本次展览展出的多件(套)近年新征集文物,是国家博物馆着力反映新中国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历程的最新尝试。





  • 青海省博物馆

    (2021年11月29日—)



青海省博物馆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开展。



青海省博物馆整合全省文物资源,丰富展品来源,在充分挖掘自身馆藏资源及文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青海博物馆联盟文物资源,扩充展品类型,丰富展览内容,提高策展办展能力,精心组织策划了“1+3”主题展览体系,展览展陈面积增加至9450平方米,上展文物1331件(套)/2405件,其中一级文物191件,珍贵文物248件(套),首次展出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出土文物。





  • 良渚博物院

    (2021年11月19日—12月12日)



展览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个单元,共展出文物近300件,以玉器为主,陶器为辅。而玉器中则有玉琮、玉璜、玉镯、玉匕、管形器、冠状器、箸形器等。



展览系统梳理了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全面展示了距今5300年至5000年之间,良渚古城遗址形成之前的聚落形态、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结构变迁,尝试解答良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系列谜题。






  • 苏州博物馆西馆

    (2021年9月29日—)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滋养出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位于苏博西馆二层的“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用约800件/套文物,讲述一个从宋元及至当下的苏作工艺故事。



围绕“雕玲珑”、“琢绮丽”、“绣华彩”三个主题,回顾“百工之城”苏州自宋元直至当下手工业发展的脉络,再现不同时期苏州人典雅精致的姑苏生活和经年传承的不变匠心。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2021年10月18日—2022年2月28日)



本次特展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一次全面系统梳理目前所见藩王陵墓、王府遗址、景德镇窑址和流传于世的明代各地藩王用瓷资料,清晰反映藩王用瓷的时代特色,勾勒出藩王用瓷制度在明代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揭示明代景德镇瓷器与藩王群体之间的关系,探讨瓷器在藩王生活中的具体功能和地位,同时也充分反映明代景德镇地区制瓷业的真实面貌,并且借助藩王瓷器的独特性质,助推解决景德镇元明时期陶瓷史上的一系列核心问题。



同时,本次特展对明代景德镇生产的藩王瓷器探究各个时期烧造模式、来源,试图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期断代和整理,并确定每个时期各地藩王用瓷与景德镇具体窑址的对应关系,以厘清所属烧造窑场的性质和当时景德镇瓷业的比对关系。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1年10月22日—12月12日)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汇集了方力钧、祁海平、李天元、肖鲁、陈劭雄、陈秋林、岳敏君、俸正杰、海波、阎秉会、傅中望、蔡广斌、颜磊共13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舞台的重要艺术家,他们是90年代以来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们中有多位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主要力量,并且仍然处于艺术创作的高峰。



他们在这次展览中展示的67组件水墨、油画、雕塑、影像、装置和行为艺术的作品,涵盖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主题,如反讽叙事、抽象性表现、女性艺术、水墨的当代转型等,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间的变化和发展,力图呈现这些艺术家个体的思考及其与中国当下的文化、社会情境的互动。





  • 辽宁省博物馆

    (2021年10月22日—2022年01月02日)



展览集中了日本浅井收藏、中国李可染画院、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的近300件藏品,包括两百余幅创作于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作品,以及中国明清刊刻版古籍、日本江户时期“和刻本”古籍、中国明清时期“洋风姑苏版”版画等藏品,以全新的观察视角与学术研究成果和数字化互动方式多角度地呈现了浮世绘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



浮世绘与中国版画技艺和传统文化的交融互鉴,为亚洲艺术宝库增添了独特风采,并对欧洲美术产生重大影响,为东西方文化传播交流和互促共荣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次展览通过“浮世之绘——浮世绘艺术与技艺”“不解之缘——浮世绘与中国”“浮世万象——江户的城市图景”三个部分,旨在聚焦中国明清版画、刊刻本古籍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历史渊源,展现日本江户时期的城市风貌、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进而在追访中日之间交流与影响的文化史迹的同时,去寻觅欧亚大陆之间更远途的图像沟通,探寻不同文化的对话空间,以及我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探索。






  • 上海博物馆

    (2021年11月30日—12月26日)



上海博物馆2021年度最后一个特展“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堂开幕。除了一套上博馆藏的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陶器之外,还有两件海外友人捐赠的回流文物首次亮相,这组明代陶俑来自美国旧金山,两组文物共同见证了一段跨越中美两国、近一个世纪的佳话。


明 彩色釉陶俑(2件) 苏珊娜•芙拉图斯2021年捐赠


今天(2021年12月13日)上午十点,国家文物局主办捐赠文物入藏仪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Suzanne Fratus)女士捐赠我国的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



据介绍,今年4月,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收到苏珊娜女士的邮政快递,内有两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讲述了其家族与这两尊陶俑的渊源,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政府将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送还给中国人民。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开展图片鉴定等相关工作,经大量调查、分析,初步判断这两尊陶俑确为我国文物,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套明代彩色釉陶仪仗俑较为相似,随即要求上海文物局及上海博物馆对陶俑本身相关情况及下一步安置进行研判。8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上海市文物局,指定上海博物馆作为两尊陶俑的受赠单位,要求做好文物回运、点交、运输等工作。此后3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家文物局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苏珊娜女士、上海文物局、上海博物馆等多方反复沟通协调,尤其是在我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大力支持下,最终促成在11月26日,完成文物回运,陶俑正式回到祖国。






  • 温州博物馆

    (2021年11月08日—2022年03月08日)



2021年是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为隆重纪念方介堪先生为我国艺术与文博事业做出的贡献,温州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同时推出“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特展分为“方介堪的艺术传承与后学”与“方介堪的文化遗产事业”两部分



“方介堪的艺术传承与后学”着重表现方介堪在艺术上的成就与门生弟子的卓越成就,共展出当代书法绘画篆刻作品250余件,包括方介堪先生弟子、学生及再传弟子、社会后辈的作品。“方介堪的文化遗产事业”则主要梳理了方介堪考古文保、丰富馆藏、文博学术几大贡献,共展出藏品66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3件,另有首次展出的文管会手稿、文件等一手资料超26件,展示了早期温州文物事业的发展概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