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26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26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2年8、9月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十大文博展览。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2年8月30日-2023年2月28日)
此次展览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主题展览,以“经典敦煌艺术”再现千年石窟艺术的不朽神韵,以“藏经洞专题”展示敦煌学的博大宏阔,以“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展现敦煌艺术的现实活力。共展出文物、临本、现当代艺术家创作计280余组件,在展品数量上创造记录的同时,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从而为学术界和公众奉献出一个结构多元、内容丰富、古今集合的艺术大展。
敦煌自古以来便是“华戎交汇一都会”,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不同民族与各种文化在敦煌交汇、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丰润厚重的敦煌文化。莫高窟就是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结晶,公元4―14世纪,由于佛教的传播,古代艺术家在莫高窟陆续营建了大量的佛教洞窟,至今仍保存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包括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伴随着20世纪初敦煌石窟藏经洞文献的发现、流散和传播,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敦煌学”,使敦煌走向世界。
郑州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2022年8月30日至10月23日)
此次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的问题。展品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包括郭熙、文天祥、米芾、米友仁、倪瓒、杨维桢、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名家名作,展品时间跨度从西周至明清,系统性地呈现了传承中的中国书房。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委怀琴书”分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文人赏器五个空间。第二单元“正谊明道”主要展示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和仰观宇宙三个空间。第三单元“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空间。松、竹、梅既是书房的象征,又是文人的象征,雅集则是书房的延伸。
吴文化博物馆
此次展览,包括首次与中国观众分享的特殊展品,是意中文化旅游年庆祝活动之一。通过展览可以探索意大利文明诞生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因此,该展览代表着双方在一个领域增进互相了解的又一个因素,即文化合作,这也一直是两国友谊的一个核心面。
世博会博物馆
展览分为“辖区:第二故乡”“荣誉称号:猫咪之友”“和平共处:生活的艺术”“喵星环游:你好魔都”四个板块,整个展墙颜色明亮、错落有致,参观路线弯弯曲曲、互动十足,打造了一个“喵”趣横生的童话艺术世界。
本次展览借助稚拙艺术天真自然的风格、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展开叙事,甄选50件白俄罗斯艺术家的绘画原作进行展出。通过展品构建了一个来自喵星的形象团,透过猫咪的视角,讲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生活与空间的美好关系,为广大观众提供一场解压、治愈的奇妙之旅。
浙江自然博物院
展览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为“一个浙江奇人——蔡希陶”、“滇南丛林奇遇”、“初识西双版纳秘境”、“再探雨林宝库,扎根版纳办园”、“热带生物多样性研究大本营”。展出实物展品近240多件,其中包括跳舞草、见血封喉、兰花螳螂、大蚁蛛、鸟屎蛙、印支虎、云豹、双角犀鸟、花面狸等动植物活体和动物标本,49种热带植物奇特的果实和种子,基诺族腰织机、箭毒木树皮衣、傣族织锦、贝叶经等民俗展品,也展出了蔡希陶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著作和50年代采集的植物标本等珍贵文物,以及曾孝濂先生以热带动植物为题材创作的23幅博物科学画。
本次展览是浙江自然博物院在“西藏牦牛走进浙江”特展之后边疆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浙江自然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共同秉持“保护自然遗产,传承生态文明”的办馆理念,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保意识为主旨,力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命共同体”领域发挥出重要文化推力,经过一年的努力,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终于顺利举办此次展览。展览展品超过240件,能够让观众直观、生动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认识栖息其中的独特动植物,引领大家探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风土民情,进一步增强观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生态新理念的认知。
常州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常州博物馆首次从国外文博机构引进的文物展,遴选了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收藏的100余件(套)梅森瓷器精品,包括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装饰瓷器、带有欧洲风情的精巧摆件、典雅华美的成套餐具。
展览较为全面地讲述了梅森瓷器的发展历史、独特工艺、创新与展望,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对梅森瓷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旨在为大家呈现更为立体的梅森瓷艺术。
除梵高之外,你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莫迪利亚尼、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德·基里科、马克思·恩斯特、卢齐欧·封塔纳、阿尔贝托·布里等46位影响欧洲艺术史的艺术大师的作品。
上海博物馆
(2022年7月19日至10月9日)
中国港口博物馆
(2022年7月29日至10月9日)
“港口与影像”第三期项目以“口岸的回响”为主题,从艺术家委任实践出发,借助展览与出版的策划,思考“口岸”作为地理、交通和文化生产的空间,在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中的变迁。
展览围绕口岸城市(区域)在历史和当下的对话,以相隔百年的两个时间和空间框架所展开: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之时,通商口岸作为近代中国条约体系塑形之下的产物,成为中国近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节点,并与更广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构、航运和铁路系统扩张和民族主义产生联系;二是21世纪初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倡议,“自贸港”协议等开放措施的制定下,口岸城市(区域)作为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通过更新经济和地域文化,将地区、国家和全球贸易连接在一起。
杭州博物馆
作为曾经的“南宋古都”,杭州有着深厚的“宋韵”基因。今年,正值杭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牵头主办“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以近40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为主线,围绕城、看见人,展示800多年前杭州城的社会风情与文化意象。
本次展览全面展示杭州40余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组织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其中,苏州博物馆藏《钱塘观潮图》扇页、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等珍贵文物将限时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