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5(美术馆及当代艺术)

中博热搜榜 博物馆头条 2024-03-30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45期)“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5(美术馆及当代艺术)”,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7-8月以来受到全国网友关注的十大美术馆当代艺术展览。

  • 成都市美术馆

    (2023年7月16日开展)

成都双年展历来是备受瞩目的国际艺术交流舞台。2023成都双年展依然延续它高规格、强学术、国际化的策展理念,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担任艺术总监,汇聚国内外众多知名策展人团队,形成“瞬间永恒、瞻星成梦、存在遥望、空间感知、凝视之思、未来考古、大地回声、心之所向、星链计划”九个展览板块。

本次展览共有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参展作品,其中不仅有徐冰、隋建国、周春芽、何多苓、张晓刚、丁乙等著名中国艺术家,还有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蒂姆·乌尔里希 (Timm Ulrichs)、白南准(Nam June Paik)等海外顶尖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覆盖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类型,作品题材涉及科技与艺术、数据与艺术、生物科技、智能科技等多个门类跨界混搭,全球化的艺术视野奉献出了一场超震撼的视觉盛宴。

在成都大运会举办期间,双年展的举办让各国艺术家共聚一方交流互鉴,让艺术在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包容多元的城市中,再次激发出无限艺术活力,也让中国艺术直面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不断提升成都的城市国际影响力。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3年7月9日-10月16日)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之后的又一重量级展览,同时也是民生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

此次展览展现40余位艺术巨匠近200组件重要代表性作品,以超级经典,罕见精品原作以及沉浸式体验场景,全力展示20世纪中国艺术巨匠宏大的格局观和其作品中浓重的家国情怀,以及百年巨匠们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着中国艺术更新与传承的世纪图景。同时,通过全息立体和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大师的历史语境,以创新的展览方式提供观看大师的当代视角,让公众真切感受到百年巨匠们的艺术探索历程。

为打造更受欢迎的“年轻力”艺术体验现场,展览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创造性融合,融入了数字影像、科技互动、虚拟现实、艺术装置等多元创新的展陈方式。一方面,通过公众的视角,嵌入艺术装置+数字书画创作互动+虚拟现实主题体验区等作为不同的打卡节点,另一方面,还原大师书房等原创性场景开发,将书画艺术与当下美术馆体验场域融合,领衔创造“新场景、新体验、新感受”的书画艺术标杆式体验方式,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新感受力与精神情感上的共鸣。

  • 西岸美术馆

    (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05日)

继广受好评的常设展“时间的形态”“万物的声音”之后,西岸美术馆“现当代艺术史三部曲”于此进入终章,从“时间”“万物”到聚焦于“人”,全新常设大展以“肖像”为线索,探索现当代艺术发展史,通过呈现不同身份、领域或社会地位的肖像讲述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描绘了“肖像”这一创作手法的历史发展及在艺术史中的转变。


1. 勒内·马格里特,《残废人》
 2. 弗兰西斯·皮卡比亚,《无题》
 3.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迭戈胸像》

“肖像的映象”集结了1895年至今的300多件蓬皮杜中心珍藏,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和摄影作品,为西岸美术馆历次展览呈现作品数量之最。在为期16个月的展期内,展期内将进行两次作品轮换,观众可以在超长展期内饱览 “肖像” 包罗万象、极具启示意义的艺术风景。

阿兰·赛沙,《嫌疑人》


展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但并未按惯常以时间线展开,而是以15个主题章节贯穿叙事。展览从“色彩”启程,历经“扭曲面部”“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肖像与艺术家自画/自拍像”“面具”“上镜者”“家庭肖像”“幽灵”“怪诞者”“到街头去”“世界女性”“致敬”“镜子”等主题章节,至“脱帽致礼”结束。

通过勾勒20世纪以来的众生百态,“人的肖像”在展览中被进一步拓展为“社会的肖像”。 观众从中可以透视一个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亦得以一窥百年来的社会关系变迁:家庭、爱情、友谊、同行、自我、他者。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的人物比肩,通过林林总总的肖像一览从显贵到社会底层的众生相。与之平行的展览线索是,参展作品的艺术家中既有大批青史留名的明星艺术家,亦不伐诸多被忽视和遗忘的艺术家。两条平行的线索在特定的语境下向交叠,为展览的主题带来更多解读纬度。
  •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

本次展览将马蒂斯的艺梦在华夏首次展开,展览题目“马蒂斯的马蒂斯”出自艺术家生前对法国北方省美术馆的亲自筹划,意在凸显马蒂斯本人对于展览亲力亲为的“策展”身份。展览前半部是马蒂斯的人生与创作历程,如同众多艺术家一般,他以作品诉说了自己的基础锻炼、技法实验及精华提取的过程,是由复杂到简洁的艺术升华。随着晚年身体的衰老,他将心灵之火投入到了剪纸创作,除此之外,建筑、丝织品、出版物,马蒂斯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在不同领域的创作才华。


此次展览特别增添“马蒂斯、野兽主义与华夏现代绘画”的篇章,通过众多史料与刘海粟、丁衍庸、关良等近代画家真迹,追寻了马蒂斯作品从法国流传到华夏的足迹,以及对当时华夏艺术家的感染。马蒂斯的色彩运用、空间处理、形式表现等方面都为中国当代油画家带来了启迪和借鉴。比如,闫平、王克举、申玲等艺术家在不同层面上受到马蒂斯的熏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描绘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
亨利·马蒂斯,《弹鲁特琴的女子》
  •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3年7月6日-8月6日)

本展览试以文房为题,立足中国大地,涵盖哲学、美学、家居、音乐、香道、养生等诸多领域,由展示传统文房之美的“历史”、展示当代文房精品的“赓续”两大板块组成,跨越古今书房的时空界限。展览期望借由对文房事物的呈现,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篇章,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明代香道具一组


宋元笔架山

  • 明珠美术馆
    2023年7月1日-10月7日)

上海明珠美术馆全新揭幕以“重返自然”为主题的国际艺术群展,是继2020年成功策划举办“以花之名”国际艺术展览之后触达更广泛议题的新探讨。此次展览邀请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地区的26位卓越艺术家,包括(按姓氏音序排列):[法]尚-马利·阿普里欧、[哥]伊凡·亚戈特、曹晓阳、陈萧伊、陈彧君、[中国香港]郑祎、[英]埃利·戴维斯、丁乙、董孝驰、[法]莱诺·艾斯提夫、傅百林、胡项城、[瑞典]因卡&尼克拉斯、[韩]金宗学、刘毅、龙盼、骆丹、曲丰国、[意]夸尤拉、[墨]加百列·里科、石至莹、童文敏、[中国澳门]袁绍珊、王璜生、余友涵,展出极具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

展览现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艺术家们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人生阅历和艺术探索轨迹呈现出方法与语言丰富各异的创作面貌。此次展览分为“人与风景”“行旅”“绘事”“问与探”四个篇章,呈现的作品有对自然母题个人化的艺术再现与创造,有对环境议题的深刻追问与反思,亦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独特表达

埃利·戴维斯作品“随我来”系列展出现场

“重返自然”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举办的专题讲座、论坛、工作坊等丰富活动中,不仅谈艺术、谈自然,也谈科学、谈哲学,从自然科学、中西方哲学、植物学、人类学、艺术美育等多角度出发,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共谈,启发思路,开辟新视角,推动绿色共识与可行性共建。

明珠美术馆“艺术生活实验室”现场


  •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2023年7月21日-10月06日)

本次展览是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体验式回顾展,涵盖建筑模型、音乐、香氛、大型装置、多媒体艺术、文献、书法等多种形式,亦是隈研吾近二十年来的工作与生活场景的首次集中呈现。

“五感的建筑”展览装置作品

《竹棱》



本次展览聚焦于五感建筑,从视、听、触、嗅、智人类感官层面,调动感官,将自己置身于建筑之中,重新感知自身、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不仅意在试图传播更多建筑上的专业知识,更期待观众通过在场的参与及人与人的互动中打开新的思维方式,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

“五感的建筑”展览装置作品

《竹曲》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展览从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囊括了三百余件展品,包括建筑模型、手稿、绘画、珠宝、摄影、电影、服装,以及数字空间等。从私密室内空间到庞然的城市规划尺度,从珠宝到服饰再到电影图像,展览所呈现的可谓是巴黎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创造激情史。DS+R建筑事务所亦为展览开发了多种展示形式和技术,如特殊的投影和光效、多屏幕沉浸式体验影像等,为观众提供一场充满想象和氛围的流动的巴黎城市盛宴。


本次展览希望为上海的都市现代性研究提供多种历史参考。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远东第一大商埠——上海,高速发展的时期。与都市的工业化、现代化相生相伴的是都市文化的形成。彼时的上海,曾被誉为“东方巴黎”,与其说是同时期巴黎的东方镜像,不如说是中国时代更迭中的城市宣言。“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展览是继“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展览(2016年)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再次与中国观众分享现代主义的多样性,以及人文艺术在城市面临历史转型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2023年7月25日-9月22日)
本次展览倾力打造了“双百”的阵容,汇聚了从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康有为到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王蘧常、白蕉、谢稚柳、胡问遂、周慧珺等100位著名书法家及100件书法精品力作。其中不少是首次亮相,从而对海派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及影响,作现象级的诠释与实物性的确认,如“1912年现象”“缶庐现象”“碑系帖学现象”等,使之具有艺术史述性、文化思考性与时代精神性。

海派书法,以其勃发的审美创造力与强大的艺术包容性,表现了一种开放的笔墨意识、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活跃的流派群体。为此,此次大展除了以艺术叙事、笔墨认知与理论阐述为主体外,还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跨界方法对海派书法进行了整体的审视与系统的展示。

本次大展将海派书法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城市场域、文化生态当中重新审视,也是对海派书法大师前贤的笔墨回眸与艺术致敬,更是为当代书法实践、理论的守正创新提供重要借鉴与有益启迪。

  • 江西省美术馆

    (2023年6月30日-8月13日)

本次展览展出了50多件阿尼戈尼的作品,涵盖油画、素描、色粉、水彩、水墨等多种绘画样式,同时还有不少珍贵的画册、期刊、报纸、明信片等实物及阿尼戈尼生平图像等相关资料,共计90余件。让人们走进意大利,走近阿尼戈尼,更好地思考与理解现实主义绘画。

阿尼戈尼尊重传统,直面现实,从不随波逐流。他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的佛罗伦萨画派的优良传统,运用传统的技法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画自己所见、画自己所爱,即便在他表现的宗教题材中也往往具有深刻的世俗精神。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目睹佛罗伦萨被毁的情景,画下了许多水墨写生,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正直和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画家。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心中促使我行动的惟一的新东西是我的快乐,我的痛苦,我的激动和对属于我的世界的生活的激情。”

友人画像》

1966年

彩色铅笔

27.5×28cm

《荒漠的隐士》

1947年

板上油性坦培拉

35X50cm


上一期榜单回顾: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1

相关阅读:

「中博热搜榜」最新榜单及指数工具查询

编辑:杨怡
审核:赵娣
监制:博物馆头条



推荐阅读




●  投稿邮箱:icurator@foxmail.com

●「文博预算通」为全国博物馆免费做预算 科学编制特展规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