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村子的世界第一,竟是大风“吹”来的?

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7-01

清明时节,除了踏青、扫墓,其实还有一项广受全国欢迎的传统活动——放风筝。

风筝,在古代,又叫做“纸鸢”或者“鹞子”。清明前后,古人将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待风筝高飞时,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疾病、秽气都随风飘逝。

虽起源于中国,风筝却早已广传于世界。

潍坊,不仅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也是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所在地,素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美誉。全球70%以上的风筝来自这里。从1984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专家和爱好者每年都会汇聚山东潍坊,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

虽然潍坊风筝众所周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潍坊风筝全球销量的80%来自一个人口仅4000多人的小村庄——王家庄子。


图源/大众报业 海报潍坊

距离潍坊市区仅20公里的王家庄子,并没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却拥有100多家风筝扎制厂,年产风筝9000余万只,年产值近3亿元,风筝远销美国、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筝年产销位居全球第一。

王家庄子村和风筝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它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走向全球第一?这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一只木鸢说起。

01

风筝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看到的风筝,轻盈多姿,然而最早的风筝却是木制的。

据传,2400多年前,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子居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鸢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

图源/百度百科

到明清时期,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由于其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传统的风筝主题是有选择的,绘画注重浓墨重彩,形式大胆夸张。

传统艺匠工笔手绘风筝—蜻蜓 图源/百度百科

传统艺匠工笔人物风筝 图源/潍坊工美风筝策划网

潍坊传统风筝艺匠,喜欢将国画技巧融入到了风筝的绘制当中, “不重自然形似,而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这种带有宫廷庄重、华贵特点的风筝手艺,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

02

潍坊风筝惊艳世界

1983年5月,在上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来自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的28只潍坊风筝,引起了美国西雅图市风筝协会主席大卫•切克列先生的关注。这些风筝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绘画艳丽,令大卫•切克列印象深刻,会后,他专程订购了一批风筝带回美国。

潍坊国际风筝会倡议者大卫·切克列先生和夫人在安丘民俗村 图源/海报新闻

同年9月,大卫·切克列及夫人专程来到潍坊参观考察风筝产业,他提出在西雅图举办一次国际风筝会,并邀请潍坊工美赴美参会。

时任潍坊工美风筝研究所的知名画家孙立荣却向大卫·切克列提出了在潍坊举办国际风筝会的想法,在详细了解潍坊的风筝制作史后,大卫·切克列表示愿意提供支持。

就这样,在潍坊政府的精心筹备下,1984年4月,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成功举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团队应邀参会。

第一届国际风筝会照片 图源/海报新闻

在这一次的国际风筝会上,潍坊工美风筝表演队向各国来宾展示了74个品种各式各样的风筝,备受外国友人的赞誉,并收获了大量的订单。忙不过来的潍坊工美将一部分订单转给王家庄子村

之所以能如此放心地把订单交给王家庄子,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风筝制作基础。早在清朝时期,王家庄子的族人王涛到南方承包竹山,学习竹匠营生,还将竹材运回王家庄子搞加工。传统的风筝制作技艺,正是由竹编演变过来的。

土生土长的王家庄子村民王铁源,经营着一家风筝轮生产厂,对于村里风筝产业发展初期的历史颇为熟悉。“我们村子给他们扎骨架,他们拿回去再画上图案卖钱。后来,我们村的人也根据他们做出来的成品一点一点学着画。打那儿之后,俺们村的风筝产业越做越大。”

图源/非遗潍坊

村里的风筝产业刚起步那会儿,王铁源一边上班一边给家里人采购风筝材料、销售初级产品。结婚后,王铁源干脆辞掉了工作,自己做风筝。从天津去采购布,上济南买染料,向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老师请教配方。

通过这场国际盛会,王家庄子把风筝放飞于世界各地的天空。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因为风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虽然一个风筝只能卖两块钱左右,但是村里已经开始有万元户了。

03

风筝老板,个个都是“研究员”

一到放风筝的季节,潍坊的天空,游弋着各式风筝。同样一根风筝线,别人放的是小燕子,潍坊的天空,飘着的却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

一群在天上飞舞的章鱼


嫦娥风筝在空中摇曳生姿

这些形态各异的风筝,大多出自王家庄子。凡是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没有什么风筝形态是这个村子做不了的。创新是王家庄子村造风筝的秘诀。而支撑其创新的背后,是一群极富创造力的风筝老板们。

国言风筝厂是村里的一家有着28个年历史的老字号风筝加工厂。单单一款“蝙蝠”风筝,就经历了多次变形。最初制作的手工版“蝙蝠”风筝款式十分简单,后来根据市场需求,“蝙蝠”风筝在造型、材料、技术等方面持续升级。

国言风筝厂的负责人王国言 图源/齐鲁晚报

村民孙月梅经营的大山风筝厂,是一家16年的老牌风筝扎制厂。大山风筝厂生产的风筝有蝴蝶、飞机、公主等多种造型,比较畅销的是两款名叫“紫蝴蝶”和“大草原”的风筝。虽然没有太专业的知识,孙月梅却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研发、试验新的风筝形态。

孙月梅在缝制风筝 图源/海报潍坊

从风筝原料供应,到手工轧制风筝,逐步形成风筝配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孙月梅见证了王家庄子的风筝产业从单一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2015年,王家庄子被国际风筝联合会授予“现代风筝产业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图源/百度百科

04

“风筝二代”做电商

随着一批90后“风筝二代”陆续回归,王家庄子的年轻人开始用另一种方式来继续父辈们的事业。

“90后”张正勋,整个童年都是泡在“风筝堆儿”。1999年,张正勋的父亲张其昌创办了潍坊昌盛风筝制造厂,开始从事风筝的加工制造业。201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正勋,赶上电商兴起的浪潮。他决定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把风筝销售从线下扩展到了线上。

2014年,还在上大学二年级的王振林,因为母亲病重,父亲一人难以维持风筝加工厂,毅然决定退学回家帮助打理风筝产业。在父亲的支持下,王振林开了一家淘宝店做风筝的批发业务。

合利风筝厂负责人王振林 图源/齐鲁晚报

 “风筝二代”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电商领域。虽然一开始大家都是一边学习,一边上岗,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触网之后的效益也逐渐凸显。

现在,张正勋家的昌盛风筝已经在几家大流量电商平台都开设网店销售。网售风筝占据日常工厂风筝销售量的30%左右,远销海南、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各地。

2020年,王振林的线上电商平台的订单明显增多,店铺风筝日销量突破了2000只。

随着短视频以及直播带货火遍全网,王家庄子村的风筝制造者也开始入驻新兴的直播、短视频等平台,宣传自家的风筝产业。

在村内的鑫飞风筝厂直播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新人主播罗浩宇,不久前从西安回到潍坊,帮哥哥直播卖风筝。王家庄子村的风筝产业逐渐在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打出了名声。

图源/大众报业 海报潍坊

几年的时间,王家庄子村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实体销售模式,进入电商时代。现如今,王家庄子村80%以上的风筝加工厂都有了自己的网店,实现了线下线上同步销售。原先的旺季就是清明前后,现在风筝在线上获得了更长的“旺季”。

如今,村里已经搭建起了创业办公电商平台,通过潍坊印象商城平台,整合了潍坊风筝特色资源,打造电商“平台+商家”的O2O模式。乘着互联网电商的东风,王家庄子的风筝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超级乡村研究所
  王家庄子村综合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参考资料:
[1]《中国风筝第一村,每年“放飞”9000万只风筝》
[2]揭秘!“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为啥这么火?
[3]《<口述档案 记忆潍坊>——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4]《看了潍坊人放的风筝,感觉自己放的只能叫纸飞机》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