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吃野菜地图

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7-01


中国人对野菜的情有独钟,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诗经》的第一篇就有关于野菜的描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文中的“荇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荷叶”“金莲子”,在江南十分常见。

唐代药学家苏敬在《唐本草》中这样写道:“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可见,古人早已了解了它的食用价值。

图源/网络

到了现代,在不少影视剧中,也不乏野菜的身影。

在情景轻喜剧《家有儿女》中,爷爷大清早就去郊区挖了一大袋子野菜,给孩子们吃忆苦思甜饭,让他们体验旧时候生活的不易。

图源/《家有儿女》视频截图

而在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里,“王宝钏挖野菜”的梗更是在去年火爆全网。

剧中,相国千金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以野菜充饥,最终只换来了18天的皇后体验卡。还有热心的网友根据历史故事和地理位置,分析起王宝钏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地区,她能吃上哪些野菜……

图源/网络

虽然影视剧中喜欢用“吃野菜”来强调时下的艰辛和生活不易,但殊不知,在如今物资丰饶、百花齐放的时代,野菜早已不知不觉成为现代人不可多得的美味。

就如作家汪曾祺曾所说:“过去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倒是为了尝新了。”

一到春天,郊区的田野、小山坡,市内的公园、小草地,老老少少、寻寻觅觅,处处可见头戴遮阳帽,手握小铁铲的挖野菜大军。

一簇簇脆嫩的绿芽,一阵阵泥土的清新,一场关于野菜的盛宴,就在这和煦的春日、轻微的暖风中拉开了帷幕。

那些探着头破土而出的荠菜、蕨菜、马兰头、刺嫩芽们似乎在告诉人们:

春日不长,吃野菜,就趁现在。

01

江南人吃野菜,有自己的一套绝活

春天里,江南人的饭桌,是野菜的天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最先被端上江南人餐桌的,一定是被称为“报春菜”荠菜。立春前后,别的野菜还不见踪迹的时候,荠菜早已伸开锯齿状的小嫩芽,将绿意悄悄撒播在田间地头。

新鲜的荠菜 图源/小红书 作者/谷中风瑟瑟

初春的早点摊上,一碗鲜美的荠菜馄饨足以打开苏州人一天的味蕾。

叶片翠绿的荠菜焯水后剁碎,混合着猪肉糜,用薄皮包成一个个元宝大小的馄饨,浸在一碗由猪油、葱花打底的原汤里,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荠菜馄饨 图源/小红书 作者/LM

无锡荠菜年糕,则是芥菜作为配角的另一种搭配。

软糯的年糕与荠菜、肉丝同炒,大米的清香中和了荠菜的涩味,肉丝的荤气更衬托出荠菜作为野菜的清新和鲜嫩。看似平平无奇,实则让人胃口大开。

荠菜年糕 图源/大众点评网

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中也写了荠菜:

“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均。”

这道高邮小菜荠菜拌香干,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成就一道美味。

荠菜拌香干 图源/美食天下社区 作者/辽南蟹

对于野菜,南京人可以说是如数家珍,爱吃,也会吃。

在他们的菜单里,从“金陵三草”到“早春四野”,再到“七头一脑”,南京人把普普通通的野菜吃出了讲究和门道。

“七头一脑”指的是:香椿头、荠菜头、小蒜头、枸杞头、马兰头、苜蓿头、豌豆头和菊花脑 图源/江苏气象

马兰头拌笋丁,曾被清代文学家袁枚写在《随园诗话》里:“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马兰头吃在嘴里有一种很特别的清新味道,除了凉拌,还可以清炒,出锅加上一点白糖,一定会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马兰头拌笋丁 图源/豆瓣 作者/蓝紫青灰 

与马兰头一样常被南京人用来凉拌和清炒的还有枸杞头。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春采枸杞叶,明天精草”,足见这种平平无奇的食材之贵重。

南京人最家常的做法是清炒枸杞头,取嫩梢,猛火快炒,口感鲜嫩,最能释放其本味。就连汪曾祺也曾感叹道:“枸杞头,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枸杞头嫩梢 图源/网络

没去过南京的人,一定会对菊花脑感到很陌生,但它却是许多南京人儿时的记忆。

春末时,气温渐高,这时候妈妈一定会煮上一碗菊花脑鸭蛋汤,既清热解毒,又调中开胃,入口清新爽利,让人食之难忘。

菊花脑鸭蛋汤 图源/论一道美食  

除了以上几种外,江南的田间地头还有品类繁多的野菜,马齿苋、芦蒿、诸葛菜、茭白、二月兰……它们往往都有着动听的名字,一点也不输春天的花团锦簇。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南方的朋友可别错过这些限定的美食哦!

02

东北人吃野菜,吃的是豪放与洒脱

对东北人来说,掰上一把新鲜的刺嫩芽,才是对春天的味道最好的诠释。

与北京人喜食的香椿树芽一样,刺嫩芽是少数几个不是草本植物的野菜,它的“真身”其实是龙牙楤木的嫩芽,生长在东北各地的山林中,外地则很少见。

刺嫩芽 图源/小红书 作者/路边一棵草 

刺嫩芽味道清香、肉质肥厚,浑身散发着一股荤香的气质,焯水后与鸡蛋同炒,一点不输香椿炒蛋。由于刺嫩芽天然野生的量非常少,在其上市的期间,东北市场上能卖到30元一斤,如果遇到了,还真得尝尝鲜。

刺嫩芽炒鸡蛋 图源/美食天下社区 作者/嘟嘟小花牛

3月里,东北大地刚刚解冻,小根蒜就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了出来。

乍一看,小根蒜细细长长的叶子与野草无异,但它的根部却形似独蒜,圆圆的,白白的,味道也似葱似蒜,带着一股子辛辣。

小根蒜 图源/潍坊晚报

小根蒜用手是薅不出来的,必须用锄头或者铁锹挖,一挖就是一小把。清理干净后,可以直接蘸酱生吃,也可以用来制作成小菜,红彤彤鲜甜劲辣的朝鲜族风味小根蒜泡菜,是东北人最喜欢的咸菜之一,下酒下饭都十分适合。

小根蒜泡菜 图源/京东

遍地都是的蒲公英到了东北地界,就摇身变成了婆婆丁

作为东北人常吃的野菜来说,婆婆丁有点苦,吃的是没打花骨朵之前的嫩株。清洗干净后配上一碗东北大酱,蘸后生吃,酱的醇咸压住了婆婆丁的一丝苦味,吃在嘴里,突出的更多的是野菜的清新。

春日里,一盘新鲜的婆婆丁,绝对是每个东北家庭的座上宾。

婆婆丁蘸酱 图源/美食天下社区 作者/金凤栖梧

在东北,与婆婆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非苣荬菜莫属。同为菊科的苣荬菜,也叫苦荬菜,味如其名,味道比婆婆丁更苦一点。

但天生就不怕吃苦的东北人,对其情有独钟。在开春的这一篮蘸酱菜中,新鲜的苣荬菜必不可少,似乎铆足了劲儿要与婆婆丁一教高下。

或许对东北人而言,野菜生吃,就如他们的性格一般,吃的就是一份豪放与洒脱。

东北蘸酱菜 图源/企鹅号 作者/吃货峰子

03

西北人吃野菜,吃的是精致与细腻

西北方向,春天的信号是榆钱儿发出的。

犹记得学生时代课本中曾学过的一篇课文《榆钱饭》,光看文字描述,就馋得人想哭。

“一棵棵老榆钱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榆钱饭》  

榆钱儿 图源/网络

刘绍棠先生笔下那一碗热腾腾的榆钱饭,即便只是为了果腹,做法也丝毫不含糊。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春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榆钱饭》

榆钱饭 图源/小红书 作者/天线宝宝没有牙 

如今的榆钱儿,早已不是稀罕之物,作为春季的野菜,被西北人吃出了精致与细腻。

榆钱儿与玉米面、鸡蛋搅匀,调成面糊后摊在锅里煎成两面金黄的榆钱小饼,外酥里嫩,口感鲜嫩脆甜,别有风味。

榆钱小饼 图源/一点资讯

如果说哪一种野菜算得上有西北特色,那沙葱一定当仁不让。

作为一种长在沙漠戈壁里的野菜,沙葱的名字跟它的生长环境一样,颇具沧桑感。它的生长范围主要集中的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内蒙等地,是个实实在在的西北野菜。

沙葱的外形像小葱,可它不似小葱那般较弱,反而生命力十分顽强。它的口感鲜嫩脆爽,有比葱、韭菜更浓郁独特的芳香。

沙葱 图源/京东

当沙葱遇到牛肉馅,便成就敦煌沙州夜市最火爆的网红美食。

饼皮层层酥脆,肉馅饱满鲜嫩,沙葱尖锐的辣香,与牦牛肉厚重的野香合二为一,沙葱牛肉饼咬一口唇齿留香,秒杀一切叫做肉饼的食物,让人欲罢不能。

沙葱牛肉饼 图源/大众点评网

能让善做面食的甘肃人将其做成馅儿包入包子的野菜,地软菜可能是头一份儿。

地软菜也叫地皮菜,属于藻类,通常长在被雨水浸湿的土地表面。与大众的野菜不同的是,它的外形更接近于菌类,有点像木耳。

地软菜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味道,但胜在软嫩,与粉条、豆腐一同做馅儿包成地软包子,口感柔软绵密,好似吃肉,再配上滋味十足的酸辣蘸水,鲜美的味道征服了整个甘肃乃至半个西北。

地软包子 图源/搜狐 作者/米拉Miira 

与面食融合,将野菜细做,西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赋予到一道道美食当中,让风格粗犷西北汉子也逃不过这一道道绕指柔。

04

西南人吃野菜,多少带一点冒险精神

让西南地区的人们感知到春天的野菜,蕨菜排第一。

作为野菜界的长老,蕨起初现身在两亿多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时期,一度成为恐龙的主食。中国人对于食用蕨菜的记载,最早是在《诗经·陆玑疏》中:“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茎黑色,可食如葵。”

蕨菜 图源/搜狐

在云贵地区,人们会挑天气好的时候进山采蕨。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掐,蕨菜最嫩的尖芽便落入手中,只消一小会儿,就是满满一篮的收获。

清洗干净的蕨菜用沸水炒熟后,可以去掉其本身的涩味,切成小段后再辅以佐料拌匀,清脆爽口,凉拌蕨菜是一道难得的下酒菜。

凉拌蕨菜 图源/网络

而在湖南和四川一带,人们更喜欢的是蕨菜炒腊肉,蕨菜的野性正好中和了家养猪肉中多余的油脂,整道菜香气浓郁,蕨菜爽滑,腊肉肥润,口感分明,极具风味。

蕨菜炒腊肉 图源/网上厨房 作者/乐膳好诗

西南几省,虽处一个方位,但由于多民族融合,在饮食上可谓各具特色。但有一道野菜,竟然能让云贵川渝的人出奇地一致说好吃,不可谓不神奇,它就是鱼腥草

不爱吃鱼腥草的人,认为鱼腥草同它的名字一般,腥臭难忍,但喜欢它的西南人,却觉得奇香扑鼻,还给了它另一个讨巧的称呼“折耳根”。

鱼腥草也叫折耳根 图源/搜狐

四川凉拌和下火锅,是鱼腥草最常见的吃法。

凉拌的鱼腥草尚能保持其脆韧的口感,而烫熟的鱼腥草吃起来却是软绵,这是两个极端,就如同清淡的老妈蹄花和重口的麻辣兔头,一样不妨碍四川人对它们同样的喜爱。

贵州人对鱼腥草的热爱,体现在他们赋予其的定位:不当主菜,只当配料。

每一碗蘸水里都可以添加几勺鱼腥草末,这样的意义在于,随后吃下的每一口饭菜,都混合了鱼腥草的气味,口口都离不开它,不是真爱是什么?

折耳根蘸水 图源/小红书 作者/甜茶姐儿 

因为太喜欢,在西南地区,鱼腥草也算是供不应求,不少地方已经将野生鱼腥草发展为规模化种植,让大家随时都能在菜市场中购买到。但近些年陆续有研究显示,蕨菜、鱼腥草都微含毒性,虽然熟吃问题不大,但尝鲜即可,尽量少吃为妙。

春风和煦,野菜肥美,但吃野菜也有一个很大的限制条件,就是要与时间赛跑。

春季一过,大多数野菜抽枝变老,吃起来味同嚼蜡。所以,趁着春季还在,挎上篮子,一起挖野菜去吧!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春天必吃野菜榜单TOP25,你差几个?
[3]《春天吃野菜不是南方人的专利,北方人请求一战!
[4]《比王宝钏更懂野菜的,是南京人》
[5]《全国最好吃的野菜,都在这座城!
[6]《中国“吃野菜第一大省”,为什么是江苏?
[7]《一到春天,中国人的野菜魂就开始燃烧了》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