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园风物 | 古园影踪:朗润园

北大招办 北京大学招生办 2019-06-20

燕园风物


       北大有将近120年的历史,而它所处的燕园有着比北大更为久远的历史。在几百年的沧桑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风物,甲子更迭,见证着这个园子的变迁。燕园风物中蕴藏着一段段历史、一则则故事、一座座丰碑、一个个人物。【燕园风物】系列意在通过对燕园风物的系统梳理,以描述历史之点滴,满足更多关心燕园、心系北大的读者之需,让燕园风物历久传承,争取把更多的历史文化印迹留予后人。




       北大是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地方,燕园承载着古今、延展着历史。成因得益于海淀的山形水系,源自于明清的皇家园林。昔日皇亲贵胄流连其间。那一串悠长的名字:朗润园、镜春园、畅春园、淑春园、承泽园……顺着时间的丝藤融入每位北大学子的心中。遗物犹在,格局尚存。今日款步燕园,求史者见古今云烟,求情者得月上柳梢,求思者觉灵性跃动,求美者感身心皆熏。她们今日承载的,已不是一户一姓,而是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的学之大者——北大!

 


    朗润园是清代皇亲的赐园,位于燕园的东北部,北面与圆明园仅有一墙之隔,东邻成府路,南隔镜春园遗址与未名湖相望,西接鸣鹤园遗址。园址整体上呈东西长方形,西北一隅为弧形墙,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210米,占地面积约7公顷。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今日朗润园已非往日面貌,但其园林格局尚未有大的变动,部分建筑还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经过修整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相较而言,在燕园所属的几座古园林中,朗润园是目前保存得最好的一个。



▲万众楼看古园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是当时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清代嘉庆年间赐与永璘为邸园。咸丰二年(1852)前后,春和园又转赐给恭亲王奕䜣居住,始改名为朗润园。经过大规模的修缮和增建,从此,朗润园就进入它的全盛时期。


奕䜣(1832—1898)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于1850年在道光帝的遗诏中被封为恭亲王,在晚清政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不仅参与军国大事,奏请成立“外交部”,还在1862年筹划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堂的开始,它于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成为北京大学成立最早的一个部分。由此看来这位晚清的亲王与北京大学也颇有渊源。



1912年,朗润园又被赏给了贝勒载涛作为私产。载涛也因此成为朗润园并入燕园之前的最后一个园主。载涛(1887—1970)是晚清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光绪皇帝的同胞兄弟。解放以后,毛泽东主席特意委任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他还担任过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在保护圆明园遗留文物方面有着卓越贡献。他出钱买下被倒卖的圆明园文物,运到朗润园。这其中就有西洋楼大水法石屏风、翻尾大石鱼、一对石雕麒麟和丹墀。五块石雕屏风在文革结束后被放置在原来的地方——大水法御座的后面。


燕京大学1930级学生毕业时,从载涛手中将石鱼购买赠送母校,现置于未名湖中,也就有了石鱼含塔影这一胜景。几经战火和劫难的文物完整无缺地安置于燕园,正体现着载涛先生的功泽长远。



20世纪20年代初,燕京大学建校。不久,载涛将朗润园租给燕京大学作为教职工住宅。北大与燕大合并后,北大将此园买下


▲园内硕果累累



朗润园的主体为一方形岛屿,四周环以曲溪和湖泊,其外环立土山、岗阜,当时园区规模之盛可想而知。当时,朗润园分为中、东、西三所。中所自南而北前有宫门“乐静堂”,东所自南而北依次有宫门“春和别业”、正殿“恩辉余庆”、抱厦殿“澄怀撷秀”等。西所内为方形庭院。朗润园的园门采取雕花形式,并在园中心设有一小岛,用于观赏西山景色的岛亭建造得很为显眼。


园内建筑


解放初期,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为解决当时用房困难的问题,先后修建了平房203间,且在增建过程中并未损坏朗润园旧日的主体建筑、湖泊水系和土山岗阜。目前,朗润园内仍存45株古树,见证着朗润园风云变化的百年历史。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国家发展研究院)筹资对朗润园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增建,使得朗润园的主体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朗润园的主体建筑致福轩成为经济中心的办公用地。后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又筹资在主体建筑以东增建了万众苑,既是纪念捐资兴建者万众先生,也是取“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意。


▲万众楼

▲致福轩

2001年,北京大学又对朗润园主岛的土山岗阜进行了整修,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作为朗润园的老住户,专门为此题写“朗润园”三字于石碑之上。


2006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拆迁。基于先前的经验,这里基本恢复了清代古园林的风貌,并由书法家刘炳森为正门匾额题书。


园内海棠


       现如今,朗润园已经成为了多家教学科研机构的聚集地。2015年4月,北京大学谢冕教授担任院长的中国诗歌研究院在古色古香的朗润园采薇阁开园。百余名诗人、诗评家、北大师生齐聚未名湖畔,共同见证开园。诗歌研究院坚持“秉承百年创作,面向当代青年”的宗旨,努力促进新诗觉醒,不断开展诗歌教学,培养青年创作研究人才。


▲采薇阁


       朗润园还是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本科生开放日活动也在朗润园开展。2016级本科生是国发院本科招生的第一批学生。在本科生开放日活动中,周其仁老师、闵维方老师、赵耀辉老师、姚洋院长等国发院多位资深教授与各位新锐学者济济一堂,和来自北大多个院系的本科一年级同学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国发院开始招本科生后,相信它一定会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年轻的思想,在朗润园这片美丽的园子中碰撞出更精彩的思想火花,做“对中国有意义”的真学问。


国家发展研究院正门



文字:杨虎、张翼

编辑:武芸如、刘威

摄影:光军、桑宇晨

美编:易思、未小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