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万里丹山路,新燕初长成。百廿北大,在燕园学子的心中,是一塔湖图、庭院深深,也是书声朗朗、家国风骨……与燕园相识、相知、相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冬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特推出“我的北大体验”主题栏目,邀请新老北大人,讲述他们的燕园故事。
肖 雨
毕业高中:
湖北省随州二中
年级院系:
2017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今年九月,我一个人拖着箱子,背着书包,跨进了我期待已久的北大。与预想中的不太一样,真正的北大校园,显得有些拥挤和平凡。熙熙攘攘的新生,尘土飞扬的工地,喧闹聒噪的吆喝声,都与心中的理想校园相去甚远。但当我安顿下来之后,去用心的逛逛这个园子,去认真的体验北大的生活,才发现燕园还是理想中最美丽古朴的园子,还是心目中充满着学术氛围的园子,还是那个有着丰富多彩社团活动令人神往的园子。在北大,我不仅体验到了燕园之美,生活之丰富,学习之刻苦,更是对每个北大人都应具备的责任和品质,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肖雨:毕业于湖北省随州二中
北大初体验之校园
新生训练营的活动让我们对北大的校园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北大除了工地之外的校园之美。我们从二教一路晃到未名湖,看到了五四体育场和一体二体的激情,领略了理科楼群和光华楼的建筑之美,更是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看到北大最美的风景。北大的校园,除了年年被调侃的“北京工地大学”,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静园的古朴之美,图书馆的大气之美,理科楼群的现代之美……北大的园子里虽有工地常在,但也有魅力永存。
北大初体验之社团
百团大战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一百多个摊位竞相向新生们挥舞着自己的传单,大声吆喝着自己的口号以及特色。在这里,你几乎所有的兴趣都能找到对应的社团,而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活动也会向你抛来传单,邀请你加入。我加入的轮滑社,是一个酷炫而又温暖的社团。每周我们在英杰交流中心的广场上聚在一起,练习动作,聊天打趣。在期中季,大家相约一起自习复习。在大学,那种集体感往往不是来自班级,而是社团,交心的朋友也往往来自社团。
北大初体验之学习
大学生活固然丰富多彩,但是其主旋律当然还是学习啦。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学习机制的转变。在北大,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自己决定。上课老师所讲只能是一个导引,课下需要我们自己花更多的功夫去拓展学习,去刷题,去思考,去预习。在大学,时间的分配和学习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平衡自己的课余活动和学习,如何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了,在北大,我们还需要思考自己的心态问题。毕竟,北大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很多时候,压力不是来自课程的难度,而是来自同学的实力与自己实力之间的落差。在北大的教学楼里,到处可见自习复习的身影。我也曾早上早起去理教记单词,我也曾六点半守在图书馆门口去占一个座位。要想有一个好的成绩,在北大,需要付出比其他大学更多的努力。成为北大的一员不容易,而在北大成为优秀的一员更不容易。
北大初体验之责任
北大是一个让人快速成熟的地方,来到这个学校,最大的感受还是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了。它仿佛就是十八岁成年与十七岁未成年之间的一条鸿沟,是人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条导火索,岁月以它为画笔,在人生上画了一条浓墨重彩的彩虹。一旦开始了在北大的学习,自己的视线仿佛就从以前的模拟卷,打开到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知识技术。知识的学习、视野的拓宽、自我的成熟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知识能干些什么,这个国家需要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自己不再是那个等着别人给予知识和黑科技的孩子,我应该承担起为千万人负重前行的责任了。
这才是来上北大的意义之所在。高考挑选人才,将他们送往北大,让他们承担时代的责任,替人民负重前行,开拓中国发展的边疆。
北大初体验之价值观
北大是一个多元的校园,每个人都有活跃的思想,或激进、或沉稳,但是每个人都会极有默契的尊重别人的想法,正如 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北大的开放包容,能够给与在这里学习的每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激进的青年在这里学会的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与包容。
这是知识之外,一个学校能够给与成长中的青年最宝贵的礼物,给与一个激进的青年以包容,无异于将他纳入宽容的海洋,让他的知识能够汇成涓涓细流,最终融入社会的大海,而非刚愎自用,与社会格格不入。
作为一个刚在园子里生活了半年不到的新生,我还有许多要去体验,还有很多要去发现。但是就是这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我的身上已然烙下了北大人的烙印。北大,它给我的不仅仅是体验和记忆,更是成长和塑造,让我成为一个独立的北大人。
作者:肖雨
来源:北京大学湖北招生组
编辑:吴宛谕
审校:刘威
美编:唐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