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招办 2018-05-28

编者按


万里丹山路,新燕初长成。百廿北大,在燕园学子的心中,是一塔湖图、庭院深深,也是书声朗朗、家国风骨……与燕园相识、相知、相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冬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特推出“我的北大体验”主题栏目,邀请新老北大人,为你讲述他们在燕园的故事。


张凌瑄

毕业高中: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年级院系:

2015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我叫张凌瑄,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自2015年秋季入学以来,我在北大已经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在学弟学妹口中已经成了“老学长”。现在回望我在北大走过的这数个春秋,有时欢心,有时忧虑,有时自信,有时敬畏。于是想以此文记录下自己在燕园的点滴,希望读到的人能够通过我的经历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大。 


在我与北大相识的这两年半里,北大不断地帮助我了解自己,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我逐渐找到了生命中重要的三件事:学习,家乡与传承,责任感。这些是我前进的方向。


我和北大的故事要从2015年9月4日入学第一天说起。还记得那天下着大雨,燕园里水流成河。父母和我带着几个箱子冒雨来北大报到,整理寝室,办理入学手续并添置各种生活用品。这是我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第一次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与繁杂,但我是满怀自信的。毕竟,我的高考分数还是很优异的,值得我为自己骄傲;毕竟,我在高中时也曾意气风发、自命不凡。只是渐渐地,我感觉到这里的生活与从前的生活并不一样。



大一伊始,一切都是陌生的,伴随而来的是压力与恐惧。这种压力与恐惧可能在任何一个我遇到困难的时刻产生:在校园里迷了路赶不上时间,时间安排的冲突,三个室友都是各自地区的状元而我不是,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省市第一名和各大学科竞赛大神……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和许多同学一样都在适应着新的环境,就像一群被放生到热带雨林中的动物,我们都在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态位。有些人找到了,在自己适合的位置上大放异彩!舞台上,辩论场上,学生会社团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优秀的、可爱的同学。


但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生态位。我加入过学生会,但发现自己并不适应所在的部门;我竞选过晚会的表演与主持,但是每次都被刷下。在一开始的日子里,我还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些同学因为有一定的数学功底而接受得很快。


我开始慌乱,开始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怀疑来光华的意义,大一最开始的这段生活或许是我入学到目前为止最低落的时期。


只是,生活总要继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便只能做我知道一定正确的事——学习。我总是泡在图书馆、自习室里。看书、计算、书写,成了我每天的常态,等到考试临近又开始进行疯狂的复习和准备,并认真地对待每一篇论文,希望得到一个不算太差的结果。


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过去,待到期末考试全部结束,当我看到自己3.91的绩点的时候(绩点满分为4分),我知道一个学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由于每一个人仅能知道自己的成绩,我直到第二个学期初才知道这个成绩在光华233名学生中排在首位。


在之后三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分别获得了第三名,第一名,第四名的成绩,凭借这些成绩,我最终赢得了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的资格。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学习是我前进的基石,是我无论何时也不能放松的要务。它不仅能帮我丰富自己,也能让我拥有更多的机会。


北大告诉我的第二件事是归属感。大一上学期,有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学长提议要组建一个家乡社团作为黑龙江同学的老乡会,并宣传东北文化。我们一拍即合,尽力发动黑龙江的同学参与进来,并找到了七名感兴趣的初创人员。我们讨论了社团结构、各种章程,准备了申请报告、指导教师签名,并召开了第一次面向所有黑龙江老乡的动员大会,以招募更多的会员。那是我组织主持的第一次会议、展示、演讲。之后我们又进行了骨干的面试,各种交流、娱乐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在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归属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与重要,我渐渐发现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内敛与安静,我也有能力组织、安排很多有趣的活动,可以站在很多人的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可以情真意切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愿意和家乡的人在一起,喜欢做一些有关“传承”的事情。



在参与创立这一社团之后,我又投身到黑龙江省的招生工作中。我喜欢这种带有传承性质的工作,因为我发现这些工作能够切实地给那些学弟学妹最具体、最高效的帮助。


我加入到了大庆市的招生队伍当中,与招生老师和同学一起,每年在高中组织安排数次宣讲,用自己的经历为高中生加油打气。每年的暑期与刚出考场的考生们聊理想与专业,为他们答疑解惑,妥善抉择。在这些工作当中,我同样认识到许多同样来自黑龙江的可爱的、优秀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还有幸结识了在北京大学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与同学们的愉快合作让我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与快乐感;与老师们在一个星期的招生季的不断交流,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重新为自己的发展谋划;与学生和家长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我的努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招生志愿者”的称号。招生工作与社团的创立,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除了端坐在知识的殿堂外,还有另一片广阔的天地由我驰骋。我把自己投入到团体当中去,投入到社会公益当中去。在这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一种方式:奉献与传承。

北大告诉我的第三件事是责任感。初入北大,我发现有些课程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下研讨,然后进行总结汇报。团队任务往往难度不小且工程巨大,足以给队伍中的每一人很大的压力。


在两年半的团队作业中,我逐渐掌握了团队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我也发现了团队合作的关键一点——责任感。它不仅体现在对小组作业的负责,也扩展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总是倾尽全力让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到最好,不让他人失望。


光华楼背后的草坪有一块巨石,上面有金色的“敢当”二字。对这两个字,我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每次看到它都浮想联翩,深觉其言简意赅,可以受用终生。那“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正是我性格中的特色,是我前行的动力与理由。


在北大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只有取得多么光辉的成就,还有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曾经认为自己并非来自一线大城市,论能力、论见识、论学问,在北大也许居于下游。但我逐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发现自己在擅长的领域里也可以做得很好。作为北京大学无数学生中平凡的一份子,能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取得一些成绩,足矣。


现在的我和无数北大的同学一样,正面临着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依然是一个不断奔跑的少年,我的生活也只是开了个头,我也会因为未来的未知而感觉到陌生与恐惧。不过,经过这两年半的磨练,我相信我有足够的能力和毅力来面对接下来出现的困难。



我能够进入燕园,与身边无数优秀的、可爱的同学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成为各位和善博学的教授的学生,享受燕园的春夏秋冬,未名博雅的悠久与长情,这是一种幸运。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我当怀着北京大学学生的自豪与荣耀,去延续我的幸运,继续在我选择的适合我的道路上不断奔跑下去。


正在寻梦或追梦的学弟学妹们,希望我的经历和经验能够给你们一点帮助。


作者:张凌瑄

编辑:安天源、刘威

来源:北京大学黑龙江招生组

美编:赖雯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