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招办 2018-05-28

编者按


万里丹山路,新燕初长成。百廿北大,在燕园学子的心中,是一塔湖图、庭院深深,也是书声朗朗、家国风骨……与燕园相识、相知、相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冬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特推出“我的北大体验”主题栏目,邀请新老北大人,为你讲述他们在燕园的故事。


李斐儿

毕业高中: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年级院系:

2017级光华管理学院


  说来时间真的是很奇妙,它悄悄地来,轻轻地走,从不刷存在感,只在你回头时才提醒你,嘿朋友,你又长大了。我与北大,自相遇到相识,已然一个学期。此刻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决意仔细地、小心翼翼地回顾这半年,我在北大,我的成长。

  初见北大,是2016年的夏。那年经过压着DDL(Deadline)提交暑期课堂初审资料的紧张和十几天天天刷北大招生网的忐忑,我终于刷出了“恭喜你通过初审”的界面,兴奋了一个晚上的我感到与北大的距离近了那么一点点。说实话,那时的我是不敢对考上北大抱有太大期望的的,暑期课堂大概是我接近北大最好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在兴奋之后,我感到的更多的是紧张、不安。我深知抓住这个机会,北大于我不再遥不可及;而若没有抓住,可能便是无缘。

  于是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第一次与北大相遇的。从一塔湖图到塞万提斯、蔡元培再到理教、二教、农园、燕南,这些曾经只出现在学长学姐宣讲中的风景,第一次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震撼于北大之博大,震撼于大师学术之精湛,震撼于师长之风趣。我想,这就是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我也是怀着这样一种敬畏的心情离开的,不过除了敬畏,更多了些向往。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在暑期课堂中表现得足够优秀,从此,北大再一次成为了我遥远的目标。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二三轮复习,经历一次次模考后的欣喜或是沮丧,至于北大,我则把她深深地放在心底。

终于,高考结束了,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拒绝了一些也很优秀的名校的邀请,我的志愿上只有一条——北京大学。我想,自那次相见,我就坚定了要与你重逢的决心吧。

  与其说终于迈入这所高等学府,我觉得用和老朋友重逢来形容更为贴切。这里是邱德拔体育馆,这里是五四体育场,这里是学一食堂,一切都是亲切、熟悉的样子。因而在这第一个学期里,我体会最深的不是这座园子,而是这里的人和事。

  第一个关键词是“平凡”。这个园子里实在充满着各种大神。开学没几天你就会听到某某某是某省高考第一名,某某某拿了物理竞赛金牌,某某某去选了大二的课……你会发现和他们比起来你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你费尽千辛万苦考上的北大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理所当然。相处一阵子后,你又会发现某某歌唱的很好听,某某街舞跳的很好,某某游戏的排位很高……而你没有傲人的成绩,没有特别的才艺,甚至连游戏都打得不如别人,你实在是太平凡了。

  但是别忘了,无论你是谁,只要你在这个园子里,就说明你身上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人没有的东西。我还记得当室友得知我只有16岁时的惊讶,我也记得当我在小品剧组用自创的口音念出台词时每个人的赞叹。你也别忘了,如果不是来到北大,你一辈子也不会遇到这些优秀的、可爱的人们。他们让你褪去傲气,以一颗谦逊的心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他们愿意指出你的不足,愿意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每个人也都是不平凡的。


  第二个关键词,我选择“自律”。我想到这个词是在我意识到一个学期自己胖了多少时。我记得姐姐刚上大一时一个学期把尖脸吃成了圆脸,当时的我觉得这多么可笑,自己的嘴还管不住吗。可当我在期中、期末季以犒劳自己为借口深夜加餐时,当我在夜晚十点仍然和同学在三里屯狂吃庆祝期末结束时,我忘了自己当年是怎么嘲笑“大一胖十斤”的了。除了“我以后再也不这么吃了”之外,好像只能用“我回家就减肥”来安慰自己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现在的自己为什么不如从前自律,不仅是在“吃”上,在学业上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如从前严格。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没有正确理解以及利用“自由”。毫无疑问,北大是自由的,北大的自由体现在在这里,你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你可以参加自己热爱的活动而深夜回寝,北大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爱好以充分的尊重。但北大的自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自由而不是无节制地行为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应当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

  第三个关键词,我希望是“选择”。开学时的新生训练营中,我有幸听到一位优秀的学长和我们谈及“选择”,在经过一学期的生活后,我更是深深感到园子里的选择之多。小到每天去哪个食堂吃什么,大到加入学生会哪个部门哪个社团。每天路过三角地更是有琳琅满目的宣传板提醒着我这个园子里发生着什么,我该选择参与些什么。在选择时,我要考虑的很多,我能从中收获什么,我可能失去什么,如果不这么选择我可能获得其他些什么……起初,我也曾迷茫,我也曾嫉妒别人的选择好像比我的更好。后来接触了经济学中“沉没成本“的概念,我意识到,既然每个选择都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那么它一定就是最好的。既然这样选择了,那么就这样走下去。难道不正是这一个个选择才造就了一个个不同的我们吗?北大是自由的,是丰富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她提供给我巨大的选择集,我希望自己能够从容理智地面对选择,我也相信每一个选择都不会另我后悔。

  最后一个关键词,我选择“纯粹”。不得不说,这个园子里每个人都很优秀,在优秀的人中竞争压力很大。不说平时,打开考试周的朋友圈或是树洞,随处可见“丧”的影子。有人为了一场考试挑灯夜读,有人为一门课耗费大量心力。在平时,DDL更是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词,我也曾体会过一周天天忙学生工作忙到十二点,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大作业和两个presentation的酸爽,仿佛每个人都在DDL的压迫下生活着。

  而我愿意更纯粹地生活。“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这一学期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仁师,从把我们当作”明天的太阳“的白男神,到期望带我们领略数学之美的傅大大,他们都是所谓的“大师”,正是他们,让北大成为北大。因而比起单纯地追逐绩点,我更愿意用心享受他们精心准备的每一节课;因而即使面对繁复的作业,期末考试前通宵的复习,我更愿意享受这个过程,即便最后的成绩没能达到预期,我也更愿意选择乐观而不是懊丧。我也不愿去怀疑所做的学生工作是否只是无谓的“搬砖”,我也不愿去质问同时跟排十个剧组只为呈现一场完美的盛大比赛是否真的有意义。我只知道在不断地被部长指出海报设计中的失误后我熟练地掌握了Photoshop,在无数的DDL下我学会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在与评委一次次的联系后我终于能够大方得体地代表北大学生会邀请他们参与北大赛事……人只有更纯粹地活着,才能开心,不是吗?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北大,没有什么是必须做的。的确,在这个园子里,你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路人甲,每天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你要靠自律去战胜诱惑,靠纯粹去挺过挫折。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正是这样的北大,让我们这些平凡的路人甲在四年的北大之旅后蜕变为不平凡的明日之星。


作者:李斐儿

来源:北京大学辽宁招生组

美编:叶兴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