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招办 2018-05-28

编者按


万里丹山路,新燕初长成。百廿北大,在燕园学子的心中,是一塔湖图、庭院深深,也是书声朗朗、家国风骨……与燕园相识、相知、相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冬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特推出“我的北大体验”主题栏目,邀请新老北大人,为你讲述他们在燕园的故事。


马 悦 

毕业高中:

宁夏银川二中

年级院系:

15级光华管理学院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几年前,也和你们一样,憧憬过,奋斗过,也迷茫过。读着学长学姐的经历和分享,不知多少次在语文试卷的作文中写下“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这般的套话。而今,有机会静静梳理自己在北大这段不长不短的回忆,可能才真的明白什么叫“时光荏苒”。高考的那个盛夏仿佛还在昨天,却又真实地经过了那么多精彩的瞬间,却也有遗憾。最近常常和室友闲聊,忆及我们刚入学的那段时间,带着未知的新鲜感奔向无限可能的北大。有幸在这个园子里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也算是一份殊荣了。

记得开学典礼上林校长说过一句话:“母校就是一个你自己可以抱怨,但决不允许别人说半句不好的地方。”因为珍爱自己的青春,所以珍爱陪伴自己青春的人和事,还有滋养她们的母校。北大能给予的,不仅仅是平台,是资源,是知识,是视野,更是一个自我探寻的机会。在这里,我们认识世界,也去发现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在这里,我们学着选择。面对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多元化的目标,接触更多的可能性,是一步步的选择构筑起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故事线。北大从来不乏各路大神,有人幸运地发现自己在某一学术领域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投身于科研中,不舍昼夜泡在图书馆、实验室里,甘之如饴,而这可能很简单地始于一堂课上一瞬间的灵感,某位教授一句话的提示,或是某本书上的一点启发;有人幸运地在300多家社团中择其一二找到归属感,找到价值,找到生活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挚友,一路同行,或是在学生工作中锻炼着自己的能力,在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实践中收获成长;有人幸运地找到心仪已久的实习,尝试不同的领域,完成从输入型学习到输出型工作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转变,积累对专业和行业的思考,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太多能对号入座的同学,或许这从来都不是幸运,而是“自知之明”。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在膜拜和艳羡之后,恰当地处理掉自己的一点小挫败,而后还是无畏地调试自己的节奏,在对未来的规划中,我们一点点看清自己心中最珍视的东西,选择一方天地,悉心浇灌,静候花开。



在这里,我们学着包容。“未名湖是个海洋”,虚怀若谷,故能成其大。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走过了人来人往,不喜欢也得欣赏”,每个人仿佛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优越感,有很多看不惯的事情,尤其是一路成长顺风顺水的我们,更倾向于认定自己所选的路而趋于封闭。而在燕园,我们学着与来自五湖四海,有着迥异成长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人共处,倾听他们的故事,与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碰撞,得以有反思自省的机会,改变一些不必要的偏执,包容更多的生活方式,但对原则性的东西更加坚定,从而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这里,我们学着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太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自媒体让每个人更易发声,观点满天飞,然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并不能算作观点,有思想成了最难能可贵的东西。我们向往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为他人的观点所裹挟而人云亦云。“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因思想,而光华。北大人一直以来所推崇的批判性思维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燕园的课堂是“常为新的”,不乏有教授抛下课本和所谓的经典理论,酣畅淋漓地分享自己独特的视角,也不乏有学生对教授的观点直截了当地提出质疑;在热议的时事被各路链接引燃发酵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有更多人在冷静判断事实真相和本质。



在这里,我们学着感恩。“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离家越远,好像越容易去感受那些陪伴自己成长的身影所牺牲和付出的东西,他们成为我们向前走时的动力,向后退时的港湾。也许,就是相似在彼此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彼此感恩付出与拥有吧。同时也更加珍惜眼前人,感恩那些怀抱与肩膀,那些眼泪与微笑,那些愿意为你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学术泰斗。在燕园,无论大事小情,总有大大小小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一直热衷公益,自己也有幸曾参与支教,视之为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在这里,我们学着承压。无需多言,可以想象在燕园压力不小。来自竞争的压力和高自我预期的压力,来自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的压力,还有来自高机会成本的时间紧迫感,夹杂着向我们扑来。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焦虑的时代,然而这未必是件坏事,适度的焦虑是进步的伴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压力,有勇气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从心态到能力,都是更高的要求。“To be comfortable with being uncomfortable”我记得曾有个学长说,北大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是遇事不再“发怵”,是“艺高人胆大”的自信,也是与压力共舞的气度吧。



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物理还是精神上,北大之大,有目共睹。我们都注定无法领略她的全貌,但有幸在这里成长,遇见真诚而友善的灵魂,幸甚至哉。有时,看见未名湖边或图书馆门前那些带着景仰甚至几分虔诚的游客在拍照留念,提醒我想起还没进入北大时那份同样的情感,或谓之初心,轻轻感慨一下何德何能。我记得高中班主任说过,教育就是当你把所有学到的知识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字  ▏马悦  

 供稿  ▏北京大学宁夏招生组  

 美编  ▏欧阳琳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