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招办 2018-05-28

编者按


万里丹山路,新燕初长成。百廿北大,在燕园学子的心中,是一塔湖图、庭院深深,也是书声朗朗、家国风骨……与燕园相识、相知、相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冬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特推出“我的北大体验”主题栏目,邀请新老北大人,为你讲述他们在燕园的故事。


苏雨蓝

毕业高中:

福建省泉州五中

年级院系:

2017级光华管理学院



我与北大的缘分,说深不深,说浅不浅。犹记得四五岁和外婆闲聊时“我要上北大”的豪言壮语、七八岁时探访燕园,为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所折服。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学识增多,我却愈发有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北大于我,再也不仅是轻飘飘的“中国最高学府”那么简单,更成为了我求学路上“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彼岸。

 但现在,若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北大,我会说,它是我的第二故乡。

忐忑地收取录取通知书,这一切于我,竟有些不真实之感。直到仲夏时分初入北大,走过铺满银杏的燕园金秋,感受过未名湖畔冬季的寒风,不由得感叹时光须臾,我在北大度过的光阴已近半载,蓦然回首,这半年时光可谓又轻又重。



“人间有味是清欢”

♫. ♪~♬..♩


在我眼里,来到北大一堂要学上四年的课,就是要学会平凡。无论你曾经是呼风唤雨的学生会主席,还是叱咤风云的年段佼佼者,甚至是出类拔萃的状元,无论你的过去如何闪闪发光,在这里总会有无数大牛拿着优秀的成绩单、各种高级的实习、超乎寻常的学工能力教你“重新做人”。

学会不卑不亢地接受自己的平凡,享受这种平凡,在平凡中寻找快乐和自己的价值。

都说大学像社会,天南海北的人交汇于此,无数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在大佬云集的燕园,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许多选择:选课要看给分还是看兴趣?在学工搬砖到底是不是浪费时间?何以在洪流中守住本心而不沦为钱理群教授笔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答案很简单也很难,就是守住内心的纯粹。

 很喜欢苏东坡的一句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凡和纯粹正是酸甜苦辣外的“清”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燕园生活中,最需要收藏的滋味。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


都说北大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小到没有门禁制度,大到“只要胆够大,一周七天假”。它为你提供千万条道路。虽然学业压力繁重,时间有限的等原因不断压缩选择的空间,但是北大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国际舞台为每一个燕园学子提供了无数种可能性。自习、讲座、夜跑、社团、定向越野、联谊、实习……形式各异天花乱坠的活动总会让人眼花缭乱,乃至大半个学期我都没有去过几次真正意义上的“京城”。

因而取舍是我在北大上的另外一堂重要的课,每一个取舍后的抉择都是最好的决定,长久的患得患失,只会不断使天平左右摇摆。




“吾将上下而求索”

♫. ♪~♬..♩


若要用一个词概括我在北大的这半年,我觉得这是一段追寻自我的旅程。

初入燕园,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大的感觉是迷茫。高手如林的环境,层出不穷的选择,让人如入迷雾,裹足难前。我是谁?我喜欢什么?都说人将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什么都喜欢的阶段,第二个是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的阶段,第三个才是找到自己喜欢什么的阶段。而通往自我的必经之路,就是尽可能地尝试。

所幸我们处在一生中最珍贵的可以“挥霍犯错”的青春年华,而北大又恰恰给予了我们最大的空间去探索。

从家聚晚会的小品组尝试表演,到给学弟学妹宣讲;从深夜一个字一个字码策划案到做负责人事无巨细的负责高中生体验营的始末;从每周跑去看电影的娱乐活动到创办私人公众号发影评;从暑假的沃土计划到寒假的采薇……我曾经以为枯燥乏味的大一上学期,竟然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多彩。 

我曾经也因为没有特长自卑,因为没有爱好迷茫,也曾因为不够外向自责,曾经在大浪中丢失了自我,但是探索和尝试让我逐渐意识到要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更要去接受并努力守护好自己的特别。也许通往真正的自我的路还有很远,但是至少我清楚的知道,我正在路上。




“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 ♪~♬..♩


选择北大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感动于它深厚的家国情怀。犹记得开学典礼的视频上振聋发聩的“求学的目的不是你能成为什么,而是你能为社会做什么?”

初识公益,方在幼年时参加本地敬老院和孤儿院活动,大了些后,也用自己所学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课。北大,无疑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公益平台。

加入学院青协,参与策划光华公益论坛,联系各个高校的公益负责人,聆听了无数感人的公益故事,小心翼翼的向嘉宾提出自己心中困惑已久的疑问,在嘉宾和同学们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我对公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参加天阶活动,接待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陪孩子们做最简单的游戏,在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中,我又一次重新坚定了做公益的初心:给别人带来帮助和快乐。

在和学长的交谈中了解ofo小黄车的公益项目,拓宽了我的公益视野。参与讨论后发现公益绝非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需要严密的统筹和规划,方能使最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我带着这样的憧憬和疑惑步入燕园,也希望四年以后的我,可以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


梭罗说:“旅行是唤醒沉睡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作为一个忠实的旅行爱好者,大学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行万里路”,用双脚去丈量我爱的土地。

颠簸七个小时的辛苦也不及遇见雪夜凤凰一眼的惊艳,天寒地冻的痛苦也不能磨灭行走在仙界般的张家界的快乐。我的脚步开始从泉州的大街小巷,走到北京的胡同弄堂,舌尖上也不再仅是古早味,而开始感受纯正的“京味儿”……

旅行的意义绝非简单的观赏,它更是一种对世界的探寻,打开你的视野,放空你的心灵,让你去触碰大千世界美好纯粹的点滴。




我曾经在三点的燕园挑灯夜战,也曾经在十二点的农园挤到怀疑人生;我曾经被北京的雾霾吓到窒息,也曾无数次在宿舍旁边仰望星空;我曾经在半夜的中关村奔跑,也曾经一个人在北京的医院想家到流泪……有太多酸甜苦辣,只言片语难以写尽,但我知道无论苦乐,它们都是真实的,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取代的成长回忆。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燕园遇见之人,之事,之物,无不让我在北国的寒风中感受到暖意,遇见燕园,遇见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苏雨蓝

美编:闫凤玲

供稿: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