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其目标是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预测将会发生的行为、最后控制行为以提高生活质量。正如“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这一命题所描述的那样,心理学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整合,它从分子、细胞、脑区、脑网络、个体和群体多个层面探索正常和异常心理行为的规律和机理。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方方教授分享了关于自己如何与心理学结缘,自己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求学经历,并且为我们解读了心理学的特别魅力,并谈到了利用心理学方法操纵人的心理和认知的可能性、我国目前的心理学科普以及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展望等问题。
结缘心理学
Q: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初衷是什么?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在心理学方面学习和教学的经历?
我在读大三的时候对人脑的信息加工特别感兴趣,在沈政教授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接受本科科研训练。为了弥补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的不足,在智能科学系攻读了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硕士。然后,去明尼苏达大学攻读视觉认知和脑成像方向的博士。
Q:那么您本科的时候选择心理学作为专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
进入北大之后才开始逐渐系统的了解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一个有趣的、有很多重要科学问题的学科。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这说明心理学也是一个很难研究并取得突破的学科。
Q:您在国外读博的时候有没有觉的国外的心理学教学和国内的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差异?或者说您有没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心理学在美国很流行,是美国本科生选修人数第二多的专业,仅次于经济学。
Q:您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脑成像技术、心理物理学和计算模型研究视知觉、意识、注意和它们的神经机制,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心理学方向呢?
首先这是有趣的科学问题,我研究的是人脑中的视觉系统是如何从双眼视网膜上的二维图像构建出对三维世界的表征,并识别出其中的物体。这个过程并不是物理刺激到心理事件的一一映射,它受到注意和意识的调节,非常精巧和奇妙的反映了人类丰富的心理世界。同时,这些研究为机器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脑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算法约束。
Q:您觉得学习心理学,从事心理学教学,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认为心理学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通过学习心理学,才能更好的理解“人何以为人”。心理学的相关问题,跟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分分秒秒,都伴随着你。
关于心理学的最大魅力,这和心理学的学科特色有关。我们试图去理解行为的内在规律,试图去揭示心理活动的脑神经基础,试图去探索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艰深有趣的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看似触手可及,但又如此遥不可及。这个矛盾体吸引着一代代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走近心理学、走进人们心中的汪洋大海,探索人们神奇而又美丽的内心世界。
还有就是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科学发现,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比如说,智力和性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为什么会无条件服从邪恶的命令?人为什么面对弱者或伤者不施以援手?2011年在广东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车碾压好多次却没有人去救助的类似事件在美国也发生过。1964年,纽约发生了一个案件,一位女性在午夜回家的路上,被人刺了好多刀。她一直在高喊求救,虽然当时有38人看到了这个场景,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心理学家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基于一系列实验,提出了一个叫“责任分散”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一群人面对一个急需帮助的人,这个群体的人越多,责任越分散,实施帮助行为越迟缓。
图为责任分散效应漫画
心理学:研究、科普与应用
Q:您对于一些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中涉及到的心理学问题有什么看法?很多电影和小说中都会有用心理学操纵人的行为的情节,是否有过度夸大的嫌疑呢?在这里想请问您在现实中,有没有用心理学完全操纵人的行为的可能性?
用心理学来操控人是当然可以的。比如说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用电刺激或磁刺激兴奋或抑制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一个例子是让被试闭上眼睛,用穿颅磁刺激仪(TMS)刺激他的大脑的正后方,也就是初级视皮层,他会觉得看见很多亮点。然后你把穿颅磁刺激仪向前移动,刺激大脑的颞中回,他就会觉得这些亮点在动。电磁刺激不仅能改变人的感知觉,还能改变你的决策,同情心,注意力,甚至治疗抑郁症。
除了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控制别人的行为。比如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举出的访谈者利用问话方式改变被访谈者对首相候选人的态度的例子。英国大选之前,访谈者问被访谈者“你能列举出布莱尔的四个缺点吗?”如果被访谈者对布莱尔没有太多了解,最后只能想出两三个缺点。
提出这个问题会导致被访谈者对布莱尔产生好感,因为他会想,哦,这么一个人,挺好的,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他的四个缺点,只能想出来三个。在被访谈者投票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支持布莱尔。但是如果反过来问,“你能列出布莱尔的四个优点吗?” 被访谈者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他就会觉得布莱尔并不优秀,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布莱尔的四个优点,那么就很有可能不投布莱尔的票。
Q:您对我们国家目前在心理学方面的大众科普水平满意吗?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状?
不满意。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心理学的科研和教学队伍的体量太小。而且,在中国,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很多原因,许多科研工作者并不重视也不愿意做科普工作。
Q:大家了解到方老师您曾经作为嘉宾参加过“最强大脑”的节目录制,能简单谈谈您参与节目的感想吗?请问您认为这种科学型竞技真人秀节目在科普意义上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在该节目播出几期后接受了一次访谈,谈了自己对节目的看法。还有,在一次年度总决赛之后,我作为颁奖嘉宾去给冠军颁奖。我的实验室联合魏坤琳老师的实验室,对一些脑力超强的人做了行为学和脑成像测试,相关测试情况也在“最强大脑”上播出了。
我觉得“最强大脑”在科学普及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该节目向大家宣传了脑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回答了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参加“最强大脑”比赛的选手的某些认知能力很强,那么这种强认知能力,是先天的还是通过训练获得的?是通过长时间训练获得的还是短期训练即可?结合心理学知识和必要的测试,我们可以给出答案。
图为节目《最强大脑》海报
Q: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上的实际运用和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期待?可不可以就着您研究的方向详细谈谈这些技术在现在和未来在哪方面会有所应用呢?
我的研究方向(视知觉、注意和意识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及其理论意义在上面的访谈中已介绍,可能的应用方向包括智能视觉系统和视觉认知增强。我和北大信科的老师联合做过无人驾驶自动车的场景检测项目。在行驶过程中,无人驾驶自动车会接收大量的动态信息;如何在这些信息中选择具有高优先度的信息加工,这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注意”所关注的问题,如何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实验发现转变成计算机算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如何增强视知觉及相关的注意力是我的另一个兴趣和应用方向。在机场安检过程中,旅客把行李放进安检设备后,安检人员要一直盯着一个彩色的屏幕,看有没有危险品藏在行李中。安检员需要长时间的坐在那里从复杂的图像中检测目标,是一个辛苦而且责任重大的工作,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和注意倦怠。如何让安检员长时间的保持甚至增强视觉和注意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心理物理学训练方法和电磁刺激大脑来实现。
心理学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每个人都经常身处在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无形影响中而不自知。我想,心理学大概就是一个让我们从懵懂的混沌状态中脱离出来,理性而有所依据的看待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钥匙。
附录:
推荐非心理系同学阅读的心理科普类的书籍
1. Gazzaniga, Ivry 和Mangun 撰写的《认知神经科学》(周晓林、高定国等翻译)
《认知神经科学》就是讲我们的脑是怎么运作,来实现感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决策、语言、情绪等心理和认知过程。
2. 迈尔斯撰写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翻译)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具体领域包括社会思维、社会信念判断、态度和行为、群体影响、从众与说服、偏见、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等等,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同学都会觉得非常有用和有趣。
附录:
推荐非心理系同学阅读的心理科普类的书籍
1. Gazzaniga, Ivry 和Mangun 撰写的《认知神经科学》(周晓林、高定国等翻译)
《认知神经科学》就是讲我们的脑是怎么运作,来实现感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决策、语言、情绪等心理和认知过程。
2. 迈尔斯撰写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翻译)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具体领域包括社会思维、社会信念判断、态度和行为、群体影响、从众与说服、偏见、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等等,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同学都会觉得非常有用和有趣。
来源:通识联播,第43期理解未来讲座
对话主持人:杜忆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通识联播
美编:赖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