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礼 | 此刻,正式成为“北大人”
9月15日上午8:00整,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在邱德拔体育馆内举行。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新生开学典礼在这熟悉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学生合唱团成员现场教唱《燕园情》,先哲书写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在会场回荡,同学们深深地融入到了这昂扬的情绪中——未来,我们将走向海角天涯,让中华震惊世界!
随后,邱德拔内响起了欢快动听的乐曲,北大合唱团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联唱歌曲《四海一家》、《夜空中最亮的星》、《创想新时代》。大家打开手机闪光灯在空中挥动,用点点星光应和这优美的歌声,同时也开始憧憬即将在这里度过的大学时光……
手掌翻覆之间,小小的纸牌为我们带来一场又一场惊喜。一张写着“PKU”的纸牌,无论藏到哪里都会在纸牌的最上方再次出现;伴随着观众的惊呼,魔术师手到之处,“北大百廿荣光”在卡片上徐徐展开。
精彩的魔术表演结束后,大屏幕缓缓亮起,大家一同回顾了2018新生入学实况。湖光塔影和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显得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暖场环节告一段落后,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全场起立,奏唱国歌。
开学典礼主持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松介绍出席本次典礼的嘉宾,他们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等校领导以及各学部和单位负责人,还有来自北大对口扶贫县弥渡县的代表。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教授宣读《关于授予王宇飞、刘文等528名同学2018-2019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的决定》。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为获奖同学颁奖。这项奖学金是目前北京大学设立的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让我们向获奖同学学习!
来自物理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杨济泽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不忘初心,无惧未来》的发言。出于纯粹的喜欢,他将在这条从初心开始延展而来的物理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相信,我们的北大生活,都将一点点地缩短我们与自然真理和人类幸福的距离。燕园虽小,却能容纳我们不同的兴趣;世界虽大,却始终大不过一颗热爱的心。
来自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梁春苏同样作为新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她说:“我希望,我自己也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于是,我选择了贯穿医药全产业链的药物分析学。北大有全中国最好的药学院,更有齐全的学科资源,能来到这里学习,我是幸运的。”她也号召所有新生们,作为新时代的北大青年,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她愿和在座的各位同奋斗共努力。
随后,来自法学院的车浩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题目是《做一个敢于批判也勇于任事的人》。他送给了同学们三句话:第一,学会做事,勇于担当;第二,学会怀疑,勇于批判;第三,做一个既要勇于批判,又要敢于担当的人。
接下来,林建华校长作了题为《修德与学问》的致辞。德性与学问总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的学习不同以往,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一个学问的探求者,一个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大家要主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学习知识,打好坚实基础,增长才干和本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典礼的最后,2018级新生一同佩戴北京大学校徽。小小的校徽重千斤,先哲们赋予了“北大人”这个名字太多的荣耀与辉煌。身为北大人,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一生恪守准则、再创辉煌的动力。
至此,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正式落幕。不过,2018级新同学们的大学旅程才刚刚开启,愿各位都能够不负初心,在北大收获自己期待的未来!
新生代表
物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杨济泽
据说在燕园有一条著名的不收敛定律,如果小明的专业是A而兴趣是B,那么一定存在一个小红,A比小明强,B也比小明强。
我向北大的老师们倾诉了内心的焦虑,他们理解我的迷茫,更鼓励我坚定和勇敢起来。他们告诉我,学习和成长是需要用一生去完成的长跑,你只需要在“格物致理”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踏踏实实地踩好每一步,就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想,这就是我在北大学到的第一课。
现在,站在这里的我,可以坚定地说:从初心开始延展而来的物理之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我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热情、足够的耐心,努力演绎我的四年北大生活。我相信,我的、你的、我们的北大生活,都将一点点地缩短我们与自然真理和人类幸福的距离。
燕园虽小,却能容纳我们不同的兴趣。世界虽大,却始终大不过一颗热爱的心。
希望四年之后,我们仍能记得自己的初心,记得自己当初为何来到这里。不忘初心,无惧未来。今天的小明在明天同样可以成为他人眼中的小红。
新生代表
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梁春苏
在科研过程中,最烦恼的莫过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次万次从头来。那么,该如何面对失败远多于成功的科研常态呢?
此时,不妨想一想我们的校友屠呦呦先生。
当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结果,当研究陷入绝境之际,屠先生也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仍一部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直到找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
在第191次实验时,青蒿素乙醚中性提取物终于被发现。
过程的烦恼不会动摇我们的初心。
如今,我们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打破技术壁垒,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更要,求真学问,知行合一,无畏艰难,去探索科学领域的无限未知。
教师代表
法学院车浩教授
第一,学会做事,勇于担当。
所谓学以成人,你应当要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可能是细微琐碎的但是具有建设意义的工作。学会担当,勇于任事,是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伊始就应当培养的意识。在校园生活中,从主动承担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少抱怨,多奉献,逐渐养成勇于任事和愿意担当的习惯。
第二,学会怀疑,勇于批判。
北大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在学术之路上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批判。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应朝着本学科研究的最前线出发,顶着知识的边界,努力寻求突破,运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沉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创造者、提供者和发明家。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不盲从、不苟且、不惧怕权威也不媚俗、不愿安于“平庸之恶”。北大赋予你的独立人格,将一直陪伴着你,照耀你的一生。
第三,做一个既要勇于批判,又要敢于担当的人。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既要培养自己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自己勇于任事的作风。当他作为批判者,发起猛烈批评的炮火,他也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社会中光明的地方。批评荒谬,也肯定进步,能够对那些勇于任事的建设者给予理解和尊重。当他作为建设者,他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能够把不同的意见——哪怕再刺耳——也当作是对事业的鞭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捂上自己的耳朵或对方的嘴巴。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能够引领批判和建设的人,让批判者和建设者一道,共同推动国家和世界的进步。
林建华校长
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内在的,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却时刻影响你的选择和决断,也决定着你的命运和未来。大学生涯是一个确立信仰的过程:对国家的忠诚,对真理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他人的宽容,对弱者的悲悯。大学也是一个涵育内心的“确信”的过程。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确信”是一种力量,会使我们以更加积极和坚定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未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品德和确信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小信诚,则大信立”。
鲁迅先生曾讲:“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宝藏。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里的集体是温暖的,要主动融入其中,去体验、去奉献;这里的教师是博学的,他们都乐于与你们在一起,研究学问,探讨人生;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是多彩多样的,等待你去发现,去选择。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可能,丰富你的阅历和认知,如古人所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则让,然后为德”。我坚信,在北大的经历将会使你更加自立、自信、自觉和自强,会使你更有定力。
……
技术进步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也变得更加紧密了。与此同时,互通互联引发了个体价值的崛起。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时期英雄辈出的时代,个人的创造力在各个行业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同学们必须要有更宽的学术视野,更强的跨学科、跨文化思维能力,更强的协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承担起未来的责任。
技术进步冲击着人们的观念,虚拟与现实、个体价值与整体利益、未来与当下交织在一起,难免使人焦虑和困惑。
坚定的信心和定力,来自对人类文明精髓的深刻理解。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希望大家要坚守求学的初心,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读一些书,不要被潮水般的信息所裹挟和左右。现在,碎片化知识、快餐式学习很流行,但如果仅仅是浅尝辄止,到头来只能是无根之萍。朱熹曾讲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建议大家多花些时间阅读经典和原始文献,厘清所涉猎领域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才能真正内化于心,伴随一生。
文字:雨山、刘钊、骆峻男
摄影:王天天、刘月玲、湖塔子、童祎璐、王轩
视频:北大电视台
编辑:雨山
排版:筱羽
责编:园中葵、以栖
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