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朱景琛:在最初的梦想中,放飞新的梦想
编者按
正值北京大学一百二十岁生日,燕园又迎来了一批年轻学子,这份相遇是百廿北大收获最温情的生日礼物。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各位燕园学子将在北大共创美好未来。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齐聚北大的天下英才的“未名新语”。
朱景琛
毕业高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录取院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我到底是什么水平?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并不是从小目标很明确的那种学生。
从小学到初中,我没有表现出什么课业上出类拔萃的特质。高中上了人大附中后认识了太多从小就在各种学科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同学,深刻地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喜欢的东西很杂,很多时候弄得我自己都很迷茫。
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倒是大人们常常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说:“小子,好好学习,以后上北大清华!”
中文系的展望
初中一年级时看过一部电视剧,那时我还对大学没有什么概念。那个电视剧是讲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的。那里面就是以某个学校的中文系作背景。那些人每天学习古今中外的散文、戏剧、小说、诗歌,徜徉在梦幻般的精神世界中,是那么浪漫理想。我从小就是喜好文学和艺术的,看过这个电视剧以后就突然对大学中文系心驰神往。从小学毕业到高二,别人问我以后想学什么专业,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学中文”。
那之后我才知道,北大的中文系是最好的,可以说得上是文艺的圣地和天堂——自那时起,我才开始有了对北大的向往。这向往很强烈,又很缥缈。因为理智总是在告诉我:算了吧,北大,你怎么考得上呢!
怎么考得上呢?怎么考上的呢?
然而我终究是考上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真的就跟一场刚刚过去的大梦一样。
高三前的暑假,我参加了北大的优秀中学生体验营。体验营这七天,使我对北大的了解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影子。这七天,给了我很强的鼓舞和动力。考试那天,下了一场大雨,随后便晴空万里。晴朗的未名湖畔,五彩缤纷,就像梦境里一样。北大的景美,北大的人奇。北大的人无不有较为张扬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他们不平凡,不落俗。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多姿多彩。从这时起,我才开始真正地想:我一定要上北大!
体验营给我的动力确实很强。体验营的班主任马思源学长送给我们每人一个PKU造型的钥匙链,每天我走路时常常拿出来看一看,激励一下自己。高三一开始,我竟连续两次全都考进了年级前二十。
连续几次的好成绩,加上因这好成绩而纷至沓来的各种活动,弄得我晕乎乎、飘飘然的。这一连串的活动恍若告诉我,我上北大已经很稳了。于是我开始懈怠起来。再加上我十二月时发了一回高烧,我的成绩就掉下去了。掉到了年级了一百多名。一次、两次、三次全是如此,我果真要一蹶不振了吗?
我感觉高考备考时才真正开始了最值得我回味的阶段。奋斗的历程如果没有一个从低谷一步一步爬上去的过程,反倒显得无趣了。原先的我,缺少一种处变不惊的心境,常常大喜大悲,终致大起大落。可现在高考已经越来越近,上北大的想法也不再是原先那样梦幻泡影一样缥缈虚无。那七天的体验营难道真的就要成为我人生中唯一的七天北大生活吗?
不!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我高三初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反思我飘飘然之后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改变,应该怎么更正。我重新开始调整自己的态度,让自己重新做回那个一心想往高处冲的中等学生。一个月过去了,月考中我还是没有上去,两个月过去了,还是如此……
我的心倒也平静了。我终于把各种空想抛去,仅是踏踏实实,不攀不比地学了。高三一共也没多长时间,上面说的这几次连续的失败之后,一模也就要到了。时间愈发地紧张,我竟愈发地平静,因为我知道,着急也没用。
一模三十三名;二模十八名;高考,成功啦。我真的很感谢我高三上学期的失误。是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面对胜利时的正确心态,增强了我在逆境和低谷中重新迈步向前的韧劲,促使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中还有那么多不曾发觉的弱点。真的,感谢这段经历!
就这样,我考上北大了。
重新出发
我本来是一门心思要上中文的,可最后冷静审视自己后选择了光华。
有很多人会认为我没有坚持梦想。
并非如此。选择光华,我认为是选择了一条更符合我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中学阶段,我读的书又比小时候深了一些。我认识了韩愈,鲁迅,孔子,曾子,孟子。我想学中文是因为他们,最后转向经济金融同样也是因为他们。以前,我渴望成为他们,我想成为博古通今的学者,为民族的振兴提供软实力的支持。所以我一直想学中文。
那时我没有真正理解他们。这些人真正的伟大之处不只在其文,也在其思。他们的伟大,更在于他们的胸怀和精神。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真真正正造福百姓,让祖国富强,我想也是他们对青年的期望。当今世界之诸国所较量的,无非科技、经济与文化三者。我生来外向,又没有很多同学那样聪明的理科头脑,所以科技不是最适合我的路;而经济,作为维系整个社会的巨大纽带,既与科技发展相关,也与文化发展相连,在经济金融战线上的人,要接触各行各业,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领域,我认为这是真真正正适合我的领域。而且,在北大这样自由的环境里,辅修其他学科也很方便,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路拓宽一点呢?
所以我选择了经济金融的专业方向,选择了光华。
在北大,拓展梦的空间
对艺术的热爱确实是我想上北大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课业、经济、金融,这是我的主业,但我始终要在生活中为艺术留一个空间,也就是留给梦的空间。曲艺、戏曲、音乐、美术,我不希望在将来的生活中把她们丢掉,反而我希望能在北大这个艺术发展的沃土上,在这些方面也有新的进步和发展。
很荣幸,在京昆社席中海学长的引荐下,我赶上了北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尾巴,能够有机会去苏州昆剧院学习昆曲,表演杜宝一角。这一行,我见识到了北大在传统艺术传承上的实力。老师对艺术的严格要求,京昆社的学长学姐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这所学校的爱与日俱增。在这里,我认识到我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可以进步,还存在这么多这么高水平的人与我志同道合。在这样的环境里,梦的空间必将不断拓展,生发出更美妙的风景。
未知的未来
这,就是我上北大的历程,一个平凡的孩子如何一步步进入燕园的历程。
未来在北大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未来我在北大会如何继续发展我的爱好?未来我会如何在与北大的大师和精英们交往的过程中改变我自己?——我都不知道。
可那又有什么妨碍呢?
文字:朱景琛
编辑:吴宛谕、刘威
审校:吴宛谕、王冠之、张欣睿、付浩天
美编:赖雯燕